周恩来是红岩精神的灵魂|写在周恩来诞辰125周年之时
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周恩来身上更展现出五种精神品质,成为红岩精神科学内涵的核心内容。

周恩来是红岩精神的灵魂|写在周恩来诞辰125周年之时

2023-03-05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文/周勇

微信图片_20230305134432

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5周年。

对于重庆来说,这是周恩来同志除北京以外工作生活时间最长的城市。

刚才我们在周公馆广场上向他老人家敬献鲜花。立于铜像之前,心灵在与伟人对话。耳边似乎响起了77年前的春天,他在周公馆里说过的一段话。他说 “重庆真是一个谈判的城市”。“差不多十年了,我一直为团结谈商而奔走渝延之间。谈判耗去了我现有生命的五分之一,我已经谈老了!”那是他1946年4月28日即将从重庆去往南京的前夕,接受青年记者曾敏之采访时讲的。那一年,周恩来还不到50岁,只48岁。真是不胜感慨。

周恩来在重庆最重要的成就是培育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如果要把红岩精神人格化的话,这个名字一定叫“周恩来”。

我是从周恩来逝世一周年时开始从历史学的视野,系统地观察和思考周恩来的。那时我父亲执笔,以重庆市政协秘书处名义撰写《深切的关怀 难忘的教诲——本市爱国人士怀念敬爱的周总理在重庆的八年》一文。这篇文章发表在1977年1月26日的《重庆日报》上。后来根据邓颖超的指示,红岩革命纪念馆做了《周恩来同志在重庆没有卖过〈新华日报〉的调查》,发表在父亲主办的《重庆文史资料》上。

当时我对历史不懂,只能打打下手。正是受这位伟人和那段伟大历史的吸引,我一步一步走上了学术道路,1979年考上四川大学历史系。

从20世纪80年代起,原南方局老同志们以重庆为基地,开展南方局党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我有幸追随老同志们,同时在他们的扶持之下,逐渐入门。从90年代起,开始研究红岩精神。尤其荣幸的是,从2003年起,我在宋平同志直接指导下研究红岩精神,重点是概括提炼红岩精神科学内涵。

红岩精神就是“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这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宋平同志讲,这四句话实际就是红岩精神的本质。红岩精神还有特色。于是我们就在特色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我们搞出了四套表述,去汇报。宋平同志选了文字最不整齐的一组,第一句就是“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为争取抗战胜利和为新中国奠定政治基础的时代使命”。

我问为什么选这一组。老人说,提炼精神首先是内容要准确,文字嘛可以慢慢推敲。

十多年后,我终于把这句话进一步提炼为“高举旗帜,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这个旗帜,就是共产党的旗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而争取抗战胜利和为新中国奠定政治基础,这就是民族复兴的伟业。

因此,今天我可以把红岩精神的特色表述为:高举旗帜,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

这或可向老前辈汇报了。

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周恩来身上更展现出五种精神品质,成为红岩精神科学内涵的核心内容。

第一种精神品质就是“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

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党中央任命周恩来担任南方局书记,驻在重庆。他们的时代使命就是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为建立新中国奠定政治基础。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和实施。从而促使了中国大部分中间党派从右倾到中立,最后彻底向左转,这就改变了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

第二种精神品质是“刚柔相济的统战艺术”。

作为中共驻国统区的代表,周恩来的使命是极其艰难的。他既要勇敢地承担起与国民党交涉、联络、谈判,维护国共合作,共同对日作战的重任,又要坚决地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妥协投降势力作斗争,切实维护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大局,还要克服来自党内的诘问。尤其是南方局成立于抗战形势开始逆转之际,周恩来就把“要坚韧的奋斗精神”作为对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这八年的历史表明,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以刚柔相济的统战艺术,上演了一幕幕“相忍为国”、“同仇敌忾”、“合而不同”、“斗而不破”的大戏,创造性地贯彻了党中央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策略,其大智大勇是红岩精神最见功力、最具风采的精彩篇章。

第三种精神品质是“同流不污的政治品格”。

面对灯红酒绿的重庆,周恩来曾经多次告诫南方局同志和从事秘密工作的党员,要做到“同流不合污”。这种“六月风荷”的政治品格,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国统区恶劣艰险的政治环境下开展党的工作的显著特点,是南方局对党的建设、统战工作、群众工作的创新,也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周恩来留给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伟大遗产。

20年前,我在研究红岩精神的过程中,宋平同志就教导我们,要学习红岩精神中“出淤泥而不染”“同流不合污”这份政治遗产。这是当年周恩来在红岩村对他的耳提面命。当时我希望找到周恩来论“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始文献,但始终没有找到。宋平同志告诉我,一定有。周恩来要求红岩村的年轻党员要读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他听了周恩来讲的这个道理以后,曾写过一篇学习体会,发表在《新华日报》上。后来我找到了,这篇文章叫《同流而不合污》。

他告诉我们:做到同流不合污,就必须在交友时“容纳”群众,领导群众。要成为“良朋益友”,而不是“狐群狗党”。这就告诉我们,不同流,就会脱离群众,但是又要站稳立场,不能合污,要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

正是在周恩来的带领下,南方局走出了一条在国统区的险恶条件下,把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塞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新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在党的建设上的重大创新,是红岩精神又一独具风采之所在,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四种精神品质是“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周恩来领导南方局统战工作,一是坚持团结,坚持国共合作,维护抗战大局,同时,又与国民党的妥协投降势力和反共反民主行径作坚决的斗争,以斗争求团结。二是广泛团结和发展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的爱国民主力量,最大限度地扩大统一战线的基础。周恩来“以诚待人,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把进步力量和中间力量团结争取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所在,信心所在。南方局创造性地运用于国统区的实践,为最终建立新中国增添了光彩。

第五种精神品质是“善处逆境的英雄气概”。

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央南方局始终处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天天逆境,决无顺境。周恩来就是一个善处逆境的典范。

他不顾个人安危,公开阐明共产党的立场,揭露国民党的各种罪恶行径。面对国民党的恐吓,他大义凛然,保护同志,承担责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不仅如此,更体现在作为伟大政治家的信念和开拓上。在最为严峻的形势下,他带领南方局创造性地贯彻党中央“隐蔽精干”方针,制定出适应国统区实际的“三勤”、“三化”工作方针,探索出“上层工作与下层工作相配合,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相配合,公开宣传与秘密宣传相配合,党外的联系和党内的联系相配合”的斗争策略,从而使国民党顽固派对我党组织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为“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作出了重大贡献,为迎接革命形势的好转做好了干部的准备。

也是在1946年4月28日,周恩来应请为采访他的年轻记者题词:“人是应该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生活会变成盲目。到人民中去生活,才能取得经验,学习到本事,这就是生活实践的意义。”

站在周恩来铜像前,这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教诲和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