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论《纯蓝》之蓝,诗人冯茜:写诗让我更柔软
“我被一切蓝色吸引/比如雨后的天空,远方的海/草原深处氤起的轻烟/蝴蝶背后的反光,以及人潮中/你反复吟咏的一首短诗……”——《我被蓝色吸引》
在青年诗人冯茜刚出版的诗集《纯蓝》里,开卷第一篇便是这首《我被蓝色吸引》。“整部诗集中我似乎更偏爱它,在我看来,蓝色有种抽象的形而上的表达,说不清道不明,却深得我心。”3月4日下午举行的“《纯蓝》之蓝”诗歌分享会上,冯茜这样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这是一场重庆文坛的雅集。高朋满座,李钢、李元胜、张远伦、吴向阳等诗人、作家都来了。会场布置颇见心思,清新悦目的海水蓝构成了主背景色,室内妆点的蓝如梦似幻,映着落地窗外大片大片的天空之蓝,蓝天之下一江碧水缓缓东流,又应和着诗歌分享会现场诗意的涌动,观点的交锋。
美女是重庆的一张名片。冯茜是一位地道的重庆美女,更是一位小有文名的才女。她的文学创作之路始于2004年,已有《弄花香满衣》《掬水月在手》两本散文集出版。直到2020年,她才与诗歌结缘。“我写了16年散文,忽然想尝试写诗,一写就停不下来了,于是有了《纯蓝》。”
《纯蓝》是冯茜的首部诗集,以《山海》《与桑田书》《指尖彼岸》为名的三个单元,辑录了她近三年来写下的近百首诗篇。这些作品,曾陆续发表于《诗刊》《作家》《红岩》《星星》《边疆文艺》《诗歌月刊》《青年作家》等刊物,记录了诗人无数个天马行空的时间片段。
之所以为诗集命名为《纯蓝》,是因为冯茜心里有位想要致敬的前辈诗人。“《纯蓝》之蓝,是希望向著名诗人李钢老师的《蓝水兵》致敬,他对我写诗帮助很大,影响很深。在我书中的第一辑《山海》里,我尝试着模仿,去寻找一种接近《蓝水兵》的气息、结构和意象。”
李钢十分肯定冯茜的探索。“收到《纯蓝》后我顺手一翻,翻到了《你不知道的海》第一句,‘你不知道的海在我掌心’,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有很多诗,看了第一句就不想也觉得没必要再读下去。冯茜的这首诗不仅让我感兴趣,还吸引我一口气把诗集的大多数诗都读完了。对于我,这相当不易;对于冯茜,说明她的诗真的很不错、很好读。现在写诗的人太多了,能让人读下去的却很少。让人读下去,无疑是判断一个诗人优劣、高下的重要标准。”李钢说。
身为曾经写出蜚声诗坛的《蓝水兵》的著名诗人,李钢敏锐地注意到,冯茜《纯蓝》里的海水,以及海水之蓝,“当代诗坛有不少写海的诗,写海不能不写到‘蓝色’。我也恰恰偏爱‘蓝色’。我认为冯茜的诗风一是写得很‘轻’,语言简单、纯净,该打住的时候立马打住;二是很‘柔’,她的内心有一种柔软的东西,在这部诗集里展现无遗。”他笑道,“和刚强相比,做人和写诗,还是柔软一点好。这两点,恰恰是‘蓝色’和‘纯蓝’的完美内核。”
刚强与柔然正是冯茜个人特质的两面。她在金融业供职多年,与大多数金融精英一样,果敢决断,风风火火。但她的文字却是清新优美,《纯蓝》里的句子简约跳跃,思维开阔,想象瑰丽,意境纯粹,明澈透亮,著名诗人尚仲敏直言,“她毫不沾染诗坛流行习气,这真不容易。”
“我想写诗和做人一样,存在很多侧面,有些比较柔性,有些奔放。千人千面,哪怕对待同一件事,同一首诗,每个人的理解也会不一样。文学的新时代,女性诗歌吸引了越来越多写作者,姹紫嫣红,百花齐放,我很高兴自己身处其间,还得到了众多前辈的关怀指点。”冯茜说。
“诗歌于我而言,是精神生活的补充和滋养。”冯茜坦言,自己大学学习会计,置身金融行业多年,平时跟数字打交道多,接触的刚性东西也就更多,“多年的写作,尤其是这几年的诗歌写作,让我变得更柔和,我和身边的朋友都清楚地感到了这一点。我想我们的生活也确实离不开诗歌,诗歌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更感恩生活。随着年华老去,诗会在你的回忆里盛开。”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