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说节气·惊蛰:春雷始鸣,蛰虫惊走
编者按
一年四季 ,二十四时;风景更迭 ,各美其美 ;手握剪子 ,纸呈其意;穿梭其间 ,感润于心。
每个节气都是一首诗,一首民间小调,是斗转星移中的百姓烟火,是四季更替里的柴米琼浆。今推出“剪纸说节气”栏目,邀请重庆市非遗剪纸传承人,“剪裁”节气故事,展现非遗魅力,用大地上蓬勃生长的诗行吟诵民族血脉里的基因故事。
(诗词)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垫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简介)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古称“启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气候)
此时大地回暖,长江流域天公作雷,雷声震动,万物萌动,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花鸟树木更是春意盎然。
(农事)
惊蛰节气正值“九九”艳阳天。“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春耕大忙的季节到了。“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可能带来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此时需做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需要重视。
(物候)
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对应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 三候蔷薇。”惊蛰,就意味着桃花盛开、黄鹂鸣叫、布谷鸟飞来的时节到了。
(习俗)
惊蛰时节有蒙鼓皮、吃梨、吃炒虫等习俗。
蒙鼓皮
根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所记:“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惊蛰是由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长了翅膀鸟嘴人身的大神,一手持捶,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多面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里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吃梨
民间惊蛰吃梨的习俗由来已久,说吃梨寓意虫害远离庄稼,保障全年好收成。从节气养生来看,此时万物复苏,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吃梨确也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吃炒虫
惊蛰雷动,百虫“惊而出走”,或殃害庄稼,或滋扰生活。浙江宁波地区的农家视惊蛰为“扫虫节”,人们会拿着扫帚到田里举行扫虫仪式。闽西古汀州地区的客家人,或在热水中煮带皮毛的芋子,或炒豆子、炒米谷。在江西上犹、崇义以及吉安遂川客家,惊蛰日上午,农家将谷种、豆种、南瓜和向日葵的种子等取一小撮放入锅中干炒,谓之“炒虫”,炒熟后分给自家或邻居小孩食之,祈祷五谷丰收,不受虫害。
特别鸣谢: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重庆市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 重庆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堰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徐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