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巴渝来丨周利:让更多青年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编者按
春风激荡满怀,盛会如约而至。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起步之年。
砥砺新时代,风从巴渝来。两会期间,强强整合的华龙网和上游新闻联合推出《风从巴渝来》系列报道,倾听在渝全国人大代表、住渝全国政协委员传递的两会好声音,看3400万巴渝儿女如何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昂扬之姿,握时代之笔,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庆篇章!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石。如何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全国政协委员周利认为,要破解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瓶颈,必须鼓励更多的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2023年全国两会,她带来了一份《关于引导青年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提案》。
周利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乡村振兴的人才总量、结构、流动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比如农村青年人才外流严重,当下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失衡,有为青年不愿意留乡或者返乡干事立业。留在农村的多为老年人,缺少参与乡村建设的能力与精力。”周利说,近年来,农村也引进了一批大学生,对助推农村产业发展有一定效果,但由于对农村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了解不够,无法在农村形成规模化、现代化和科技化生产,更无法将农产品变为价值更高的商品经营。
加上部分大学生在思想观念、知识技能、风俗习惯、生活条件等方面存在“水土不服”,导致这些农村青年人才“身在农村心在城”,只是将其作为过渡性选择。
她建议,要做好乡村人才振兴规划,加快推进从省级到镇村的乡村人才振兴规划编制,让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有章可循,有路可走。
同时,以多元化方式增加青年人才供给。周利说,统筹乡村人才振兴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根据人才能力结构、服务内容及业态性质科学分类,对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采取“体制内、半体制内+市场化、市场化”并行、“长期+短期、城市+农村”并重等多种手段加强人才资源配置,建立医生、教师、科技、文化等人才定期互派服务乡村制度,让青年人才能够“动起来”“活起来”。
她认为,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机制也非常重要。要加强涉农高校特别是涉农学科建设,培养优质的农业科技人才。立足职业技校,精准靶向式培育专业乡村技能人才,参照村小“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农村医护养结合的“全科村医”等乡村人才;整合人力社保、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涉农培训资源,提升培训实效。
华龙网-上游新闻联合报道组记者 黎静 摄影 任君 张锦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