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语诵古诗、话巴蜀!这群中华少年郎实力演绎国际范儿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刘宇 实习生 陈婉琳) 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讲述巴蜀之美?近日,一群充满朝气的中小学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3月5日下午,首届向世界讲述巴蜀之美暨第三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重庆地区城市阶段中、小学组落下帷幕,近200名选手在现场激情演绎、各展风采,用实力赢得了评委们的阵阵掌声。
知巴蜀、懂古韵、会英语
新时代少年汲古润今 破圈呈现巴蜀之美
当中国诗词大会被“搬”上英语演讲的舞台,当李白、杜甫与外国友人相遇,这其中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文化碰撞?
“Moonlight before my bed,Looks like frosty ground.”
……
现场,通过抽题朗诵,一群小小“演讲家们”用英语朗诵了中国传统古诗词。从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到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那些耳熟能详的诗词被英文翻译过后绽放出独特的魅力,中华诗词的袅袅音韵也伴随着时代车轮在耳边久久回响。
而后,在选手的主题演讲环节中,一幅幅精彩纷呈的巴蜀画卷缓缓展开:川江号子、麻辣火锅、山城吊脚楼、红岩精神......大家以饱满的热情、流利的英语述说着自己眼中的巴蜀之美。

“他的演讲不仅内容详实,介绍了重庆‘桥都’名号的由来和桥梁的种类,更将千厮门大桥、鹅公岩大桥、朝天门长江大桥的建筑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更多的人看到了重庆之美。”在评委老师张雷看来,现场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一个选手便是那个讲述重庆桥梁建筑的学生。
张雷表示,巴蜀之美不仅美在山山水水,美在人文内涵,更美在实际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城市特色。新时代少年们传播巴蜀之美,离不开认真地观察,以言传情,尽情畅谈,才能让一个个中国故事走出川渝、走出中国,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国际范、中国味、广传承
乐当文化传播小使者 志气满满向未来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所有演讲家来说,每一场出色的演讲背后都离不开日积月累的努力与坚持。现场,来自重庆市人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张皓然以清晰的发音和流利的口语,赢得了评委老师的点头称赞。

他是如何做到的?又有哪些学习英语的方法?张皓然表示,每当自己遇到不会的单词时,首先会查询它的音标并且标注在下面,跟着音频反复朗读,记下来后再用另外一张纸重新练习,直到把单词和发音记住为止。他开心地说道:“在这场活动中,我也积累了很多单词,这对于我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学习在于漫长的积累,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亦有其收获。司雨鑫是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学校精品初中初二年级的学生,在活动中,她以传统民间手工艺糖画为主题,为大家介绍了糖画的历史起源和制作过程。

为准备这一次的演讲,她还大胆地尝试去制作糖画。她说:“尽管我没有成功,但在这一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中国民间传统技艺的魅力,也认识到这些技艺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传承和弘扬。”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北碚区两江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李一辰表示,在接触了英语演讲后,她自己有了这样一个志向——成为一名外交官,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作为家长,李一辰的爸爸点赞了这次活动,在他看来,参加这样的活动既契合了孩子的志向,家长也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共同的成长,是一件一举三得的好事。
活动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我们希望通过‘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帮助广大学子牢固树立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