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声回响 | 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庆特色怎么“特”?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探索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是推动山区库区现代化和“三农”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选择。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着重庆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跑出新重庆“三农”工作加速度。
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相林深表认同。
为脱贫致富,毛相林先后带领村民们移栽漆树根、养蚕、养殖山羊,都没有成功。后来,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他带动村民成功发展起柑橘产业,发展“三色”经济。下庄村还在京东等电商平台打造“下庄天路”品牌,去年的电商销售收入达到200余万。
瞄准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毛相林除了带领乡亲们致富创业,还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如今,下庄村的千亩智慧柑橘基地建成了,特色工坊建起来了,村里环境和硬件设施也越来越好,传统村落得到改造和保护发展,乡村旅游随之也被带动起来,天路下庄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全国人大代表,彭水县润溪乡樱桃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海霞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仔细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了解群众冷暖,让她倍感温暖和亲切。
“作为一名村干部,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见证者,更是践行者。”王海霞说,过去的樱桃井村,交通不便,贫穷落后,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能达到40万元以上。村里这几年发生的巨变,让她更加坚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其鑫说,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事关农业强国建设。作为一名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人大代表,就更要端稳老百姓的“肉盘子”。
在林其鑫看来,保护好、利用好地方猪种质资源,就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重要举措。正因如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林其鑫建议,加大对保护和开发地方猪种的资金和人才支持,加强地方品种的选育提高和地方猪种的保护和利用。
在江苏代表团,学农、务农的“新农人”魏巧代表向总书记汇报,依靠现代农业机械“种了2万多亩水稻”。总书记为她点赞,并表示“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劳动力,国家和各级政府也要有一些政策和导向支持。”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盟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京剧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院长)周利深有感触。在调研中她发现,乡村振兴“五个振兴”中,人才振兴是支撑、是关键、也是难点。
“可以做好乡村人才振兴规划,统筹乡村人才振兴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根据人才能力结构、服务内容及业态性质科学分类,对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周利说,比如建立医生、教师、科技、文化等人才定期互派服务乡村制度,让青年人才能够“动起来”“活起来”。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根基。
来自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的统计显示,2022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千方百计确保全年粮食丰收,油菜实现面积、总产、单产“15连增”。
2022年,全市共完成25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实施57.8万亩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建设,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5万亩,在19个区县开展酸化土壤改良示范19万亩。
同时,首次将耕地保护实行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通过推广优质粮食品种、广泛应用农业机械等,在巴掌田里扎紧“米口袋”。
发力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立足于大库区大山区的实际,重庆将产业振兴重点转向提质增效,走上三产融合发展之路。
目前,全市已累计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7个,获批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各2个,十大优势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4800亿元。
重庆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全市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支持涉农区县重点培育1个主导产业、2个辅助产业,打造产业帮扶基地5.6万个,特色产业覆盖90%以上脱贫户和监测户。探索开展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融合推进,在6个区县、35个乡镇开展试点示范,形成美丽乡村与善治乡村的良性循环。
2022年以来,重庆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按照“小组团、微景观、生态化、有特色”的思路,有序推进。
目前,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5%,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全市100%的行政村和95%以上的自然村组,4005个行政村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占比达到50.4%;建设89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40公里管网,整治了30条农村黑臭水体;累计改造农村危旧房9.96万户,整治提升旧房32.8万户;安装路灯或庭院灯37.7万盏,评选最美庭院7.8万户,创建美丽宜居乡村243个,累计创建成功1482个,基本实现农村人居环境从干净整洁到美丽宜居的整体转变。
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离不开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日前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探索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重庆特色”“城乡融合”,认准了重庆实际,突出了因地制宜,有利于放下包袱,鼓励着全市各区县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大胆创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走出一条山区库区强县富民之路。
这个会议还明确,将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四千行动”,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具体到今年,重庆“三农”工作将完成八项重点任务。预计全年粮食面积和粮食产量力争稳定在3012万亩、216亿斤以上,耕地保有量稳定在2664万亩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4%、8%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5%。
“施工图”已明确,“小目标”已制定。展望未来,具有重庆特色的城乡融合推动山区库区现代化和“三农”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将越走越宽广!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黄宇 赵紫东 董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