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评书剧《李顺盗墓》在山城曲艺场首演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陈发源)3月8日,中国曲艺牡丹奖得主、重庆市曲艺团一级演员袁国虎编写、导排,由袁国虎、刘寒霜、王启龙主演的实验评书剧《李顺盗墓》在山城曲艺场首演,三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实验评书剧演出。
本次演出由中国曲艺家协会评书艺术委员会、重庆市文化旅游委、重庆曲艺家协会和四川省曲艺家协会指导,重庆市曲艺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
首次推出评书剧 创新改编传统评书《李顺盗墓》
据了解,《李顺盗墓》是由袁国虎担任编剧、导排,以守正创新为目的的实验评书剧。讲述了清朝嘉庆年间,无业游民李顺在自己人生中的“贵人”死后,为了解开其死亡谜题开始追寻,开始思考,开始探索,而后遇到的各种离奇事件。一路上他遇到不同色彩的人,遇到作者故意铺设的“草蛇灰线”。这一次探寻,他找到了桂仁的“死因”,也探寻出他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位演员的精彩表演配合着现场舞美灯光,为观众呈现出李顺崭新人生的发展脉络。演出节奏的跌宕起伏,有惊悚、悬疑、爆笑、还有革命,不断拨动着观众的心弦。随着表演进行到高潮,李顺逐渐探寻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演员诙谐的表演也不断引发着观众的沉思。演出结束,观众们也对演出报以热烈的掌声。
《李顺盗墓》不同于寻常的评书或话剧,是文艺演出守正创新的一次尝试,所以称为实验评书剧。本次首演,使实验评书剧走入了大众的视野,也带领观众打开了了解传统艺术的大门。
“这场新奇的评书剧也太精彩了!有幽默感,也有深意。”观众彭老师告诉记者,整场演出让他笑个不停,可以说打破了传统的评书表演形式,有创新、有亮点,特别是融入了声光电等效果,这是评书的一种突破,艺术性与时代性兼并。
重庆市曲艺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建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天演出的实验评书剧,它改编自传统评书《李顺盗墓》,以前的评书多为一个段子,或者10-20分钟的长篇评书,但这次是以一个剧目与观众见面,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在重庆评书界还是首次,放眼全国也是创新之举。
专家一致认为:艺术创新还需从业者不断追求
本次演出邀请到了中国曲艺家协会评书艺术委员会主任杨鲁平、原《曲艺》杂志编辑部评论组长常祥霖、原重庆市文联党组书记蓝锡麟等曲艺界专家到场观看。
演出结束后,与会专家与主创人员一起召开了研讨会。会上,专家们各抒己见,为实验评书剧《李顺盗墓》的发展问诊把脉,提出了宝贵意见建议。
中国曲艺家协会评书艺术委员会主任杨鲁平表示,艺术家需要有创新思维,曲艺发展到今天,是在一个瓶颈期中间,如何让曲艺继承传统,又如何在传统基础之上有新的发展,争取更多年轻观众,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这台评书剧突破了瓶颈,走出了新的路子。演员袁国虎在四川评书传统艺术中发现了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在追求什么,在今天表现着自己,一步一步往前走,这是难能可贵的精神。
原《曲艺》杂志编辑部评论组长、副主任常祥霖表示,这台评书剧很不错,有亮点,有创新。他说,重庆的评书有一种善于学习,善于吸取的优良传统,重庆对曲艺的小品、相声、评书,对中国国字号艺术都作出了重大贡献。袁国虎得到了重庆市曲协、剧协以及老前辈的帮助,氛围非常不错,希望袁国虎要时时怀有感恩的态度,来回报扶植他的这片重庆土地。
“艺术创新也需要从业者不断追求。”原重庆市文联党组书记、著名作家、评论家蓝锡麟谈道,现在艺术传承讲守正创新,各种艺术形式都要遵循。就艺术而言,艺术形式的表现很关键,不仅要在作品的本质上下功夫,还要对内容进行精心打磨。袁国虎和他的团队创作这台评书剧是积极的,健康的,而且是有成绩的,整台剧吸纳了一些戏剧表演的元素,整个作品中不少片段已经有了戏剧的人物、矛盾、情景的表现。
四川省曲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演员李多说,看完这部剧非常激动,非常高兴,袁国虎作为四川评书中青年的领军人物,推出这样一部评书剧也体现出了自己的责任,也是为了寻求自身的突破,为评书在新时代有这样的创举感到高兴,为袁国虎能和他师兄、徒弟一起为大家送来这么一台崭新的,耳目一新的评书剧感到高兴。
会上阳晓、罗吉龙、刘靓靓、何菊芳、刘怀云、周津菁、薛玲、陈国亮等专家也进行了发言。
(本文图片由重庆市曲艺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