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
越来越多的地方发力乡土产品,抓住“土味”与“特色”优势,驶上产业化的快车道。

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

来源:经济日报2023-03-09

在陕西洛川,商户们忙着将苹果分拣、打包、发货,销往全国各地。在广东新会,人们对陈皮进行深加工,形成了药、食、茶、健等100多个品种的系列产品。在山西大同,随着以鲜黄花为原料制作预制菜品的企业落户,黄花全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年产值超40亿元。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做好土特产文章。越来越多的地方发力乡土产品,抓住“土味”与“特色”优势,驶上产业化的快车道。土特产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产业振兴的支撑。

充分挖掘乡土资源

人们司空见惯的土特产,其概念如何科学界定?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土特产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农特产品或加工产品,主要包括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产品,是农特产品及加工产品中已经形成品牌的产品。

一方水土养一方特产,不同的地理、气候、土壤造就了不同的农业资源禀赋。陕西洛川,合适的海拔和充足的光照,让这里的苹果口感脆甜、果面光滑;广东新会,特定的气候和土壤涵养出陈皮独特的药食同源功效;山西大同,昼夜温差大、半干旱气候,黄花菜苗大苔繁、肉厚角长。“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各地因地制宜选准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都是乡村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土壤。近年来,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初步统计,到2021年底,全国特色种植基地12.05亿亩,年度生产特色农产品13.85亿吨,养殖特色牲畜669.52万头,生产特色水产品2470万吨,特色产业一产总产值达9.7万亿元,带动了农民增收,丰富了居民餐桌。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金泉表示,甘肃今年将围绕土特产做文章,加快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力争全省优势特色产业面积突破456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400亿元。特别要加快打造甘肃农产品品牌矩阵,开展16个特色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推动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超过2150个。力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韦波介绍,截至目前,广西已争创6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糖料蔗产量占全国六成以上,园林水果和蚕茧产量多年居全国第一,蔬菜和水产品产量为全国第八。今年,将指导县、村选择带动农户多的1至2个农业产业特别是生产规模大的土特产作为主导产业。同时,加大资金支持乡村产业特别是土特产的力度。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60%、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50%要投入产业发展。

激活数商兴农潜力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室主任刘长全认为,乡村产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一是政策驱动力增强。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多的资源要素向农村聚集,“新基建”改善农村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乡村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二是市场驱动力增强。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居民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化特点,休闲观光、健康养生消费渐成趋势,乡村产业的市场空间大。三是技术驱动力增强。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在农业中广泛应用,5G、云计算、物联网等与农业交互联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引领乡村产业升级。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乡村产业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农产品供给仍以大路货为主,优质绿色农产品占比较低,缺乏中高端产品和服务,品牌溢价有限。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二产连两头不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三产发育不足,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能力不强,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产业融合层次低。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数字乡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张璟说,一些地方乡村产业未能高质量发展,产业越来越向单一的种养业集中,形成“一粮独大”“一猪独大”局面,不利于形成百业兴旺的乡村产业格局。以乡村各种资源为依托,以数字技术应用为支撑,“数商兴农”将成为推动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应深化产销对接合作,培育涉农电商主体,优化电商综合服务。推进“数商兴农”工程与“快递进村”工程、“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相结合,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商务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数商兴农”行动,各地纷纷积极响应。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专门设立特色产业引导基金,建成县级冷链物流中心、特色农产品电商超市和139个村级电商托运点,构建“山上油茶、山腰养羊、山脚养兔”特色产业模式。同时,鼓励各乡镇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土特产品牌。累计培育国家(省)级示范合作社22家、省(市)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该县桐木镇楚山村的4家规模化食品加工企业,主打“楚山田螺”预制熟食,线上年销量近5000吨。

集聚先进要素资源

如何让土特产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要重点从四个方面下功夫:在彰显特色上下功夫,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重点是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纵向上贯通产加销,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横向上融合农文旅,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在优化布局上下功夫,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以各类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壮大土特产要有平台支持,给产业链“强筋壮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刘棕会说,广东将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即坚持龙头带动,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坚持强链补链,深化“12221”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一批预制菜产业强县、生产强镇和原材料供应村;坚持产业融合,着力培育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支持沿海县建设一批海洋经济产业园,打造一批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

壮大土特产要有营销增效,给农产品“梳妆打扮”。以往很多地方没有把好产品做出影响力,差距就在营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营销增效”。如今一些地方把盲盒营销与农产品销售巧妙结合起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古镇的4家浔迹店铺日前上新了“浔象元宝”美食盲盒,结合当地的枇杷梗、定胜糕、浔蹄、熏豆茶等元素,开发了新玩法,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近年来,当地顺应潮流,立足水乡特色,着眼于现代元素应用和产业融合发展,开发“浔象潮牛”系列文创产品,实现农业由“卖产品”向“卖文化”的转变。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强化规划引导和产业指导,实施乡村产业提升行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发布土特产目录,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建立土特产监测调查制度,进一步摸清底数,及时掌握产业发展成效。加大财政投入,梯次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修订工作,逐步完善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五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覆盖更多的特色产品。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

2023-03-09 07:17:00 来源:

在陕西洛川,商户们忙着将苹果分拣、打包、发货,销往全国各地。在广东新会,人们对陈皮进行深加工,形成了药、食、茶、健等100多个品种的系列产品。在山西大同,随着以鲜黄花为原料制作预制菜品的企业落户,黄花全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年产值超40亿元。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做好土特产文章。越来越多的地方发力乡土产品,抓住“土味”与“特色”优势,驶上产业化的快车道。土特产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产业振兴的支撑。

充分挖掘乡土资源

人们司空见惯的土特产,其概念如何科学界定?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土特产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农特产品或加工产品,主要包括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产品,是农特产品及加工产品中已经形成品牌的产品。

一方水土养一方特产,不同的地理、气候、土壤造就了不同的农业资源禀赋。陕西洛川,合适的海拔和充足的光照,让这里的苹果口感脆甜、果面光滑;广东新会,特定的气候和土壤涵养出陈皮独特的药食同源功效;山西大同,昼夜温差大、半干旱气候,黄花菜苗大苔繁、肉厚角长。“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各地因地制宜选准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都是乡村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土壤。近年来,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初步统计,到2021年底,全国特色种植基地12.05亿亩,年度生产特色农产品13.85亿吨,养殖特色牲畜669.52万头,生产特色水产品2470万吨,特色产业一产总产值达9.7万亿元,带动了农民增收,丰富了居民餐桌。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金泉表示,甘肃今年将围绕土特产做文章,加快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力争全省优势特色产业面积突破456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400亿元。特别要加快打造甘肃农产品品牌矩阵,开展16个特色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推动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超过2150个。力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韦波介绍,截至目前,广西已争创6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糖料蔗产量占全国六成以上,园林水果和蚕茧产量多年居全国第一,蔬菜和水产品产量为全国第八。今年,将指导县、村选择带动农户多的1至2个农业产业特别是生产规模大的土特产作为主导产业。同时,加大资金支持乡村产业特别是土特产的力度。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60%、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50%要投入产业发展。

激活数商兴农潜力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室主任刘长全认为,乡村产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一是政策驱动力增强。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多的资源要素向农村聚集,“新基建”改善农村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乡村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二是市场驱动力增强。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居民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化特点,休闲观光、健康养生消费渐成趋势,乡村产业的市场空间大。三是技术驱动力增强。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在农业中广泛应用,5G、云计算、物联网等与农业交互联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引领乡村产业升级。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乡村产业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农产品供给仍以大路货为主,优质绿色农产品占比较低,缺乏中高端产品和服务,品牌溢价有限。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二产连两头不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三产发育不足,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能力不强,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产业融合层次低。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数字乡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张璟说,一些地方乡村产业未能高质量发展,产业越来越向单一的种养业集中,形成“一粮独大”“一猪独大”局面,不利于形成百业兴旺的乡村产业格局。以乡村各种资源为依托,以数字技术应用为支撑,“数商兴农”将成为推动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应深化产销对接合作,培育涉农电商主体,优化电商综合服务。推进“数商兴农”工程与“快递进村”工程、“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相结合,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商务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数商兴农”行动,各地纷纷积极响应。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专门设立特色产业引导基金,建成县级冷链物流中心、特色农产品电商超市和139个村级电商托运点,构建“山上油茶、山腰养羊、山脚养兔”特色产业模式。同时,鼓励各乡镇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土特产品牌。累计培育国家(省)级示范合作社22家、省(市)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该县桐木镇楚山村的4家规模化食品加工企业,主打“楚山田螺”预制熟食,线上年销量近5000吨。

集聚先进要素资源

如何让土特产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要重点从四个方面下功夫:在彰显特色上下功夫,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重点是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纵向上贯通产加销,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横向上融合农文旅,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在优化布局上下功夫,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以各类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壮大土特产要有平台支持,给产业链“强筋壮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刘棕会说,广东将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即坚持龙头带动,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坚持强链补链,深化“12221”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一批预制菜产业强县、生产强镇和原材料供应村;坚持产业融合,着力培育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支持沿海县建设一批海洋经济产业园,打造一批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

壮大土特产要有营销增效,给农产品“梳妆打扮”。以往很多地方没有把好产品做出影响力,差距就在营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营销增效”。如今一些地方把盲盒营销与农产品销售巧妙结合起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古镇的4家浔迹店铺日前上新了“浔象元宝”美食盲盒,结合当地的枇杷梗、定胜糕、浔蹄、熏豆茶等元素,开发了新玩法,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近年来,当地顺应潮流,立足水乡特色,着眼于现代元素应用和产业融合发展,开发“浔象潮牛”系列文创产品,实现农业由“卖产品”向“卖文化”的转变。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强化规划引导和产业指导,实施乡村产业提升行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发布土特产目录,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建立土特产监测调查制度,进一步摸清底数,及时掌握产业发展成效。加大财政投入,梯次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修订工作,逐步完善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五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覆盖更多的特色产品。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胡君寒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