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地评线 | 让非遗更好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
非遗工坊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新路子,传承保护才更有力量。

【渝论】地评线 | 让非遗更好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3-10
banner评论

近日,重庆鲁渝共建夏布非遗工坊负责人綦涛站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讲台上,既兴奋又自豪。她正向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代表、非遗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等,介绍其工坊的成绩和经验。短短四年多时间,綦涛的夏布非遗工坊从无到有,成功带动180户当地困难群众就业增收,相关产品还卖到了国外,其工坊模式已被复制推广至重庆各区县及广西巴马等地。

非遗工坊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新路子,传承保护才更有力量。綦涛的夏布非遗工坊无疑是全国众多非遗工坊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过去几年,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已累计建设2500余家非遗工坊,其中1400余家位于脱贫地区,覆盖450余个脱贫县和8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这些非遗工坊日渐成为加强非遗保护、促进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夏布产品
夏布产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让非遗更好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传承走出“小作坊”。比如起源于宋代的荣昌夏布,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朝时期,荣昌夏布“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就被列为贡布。正是如此精致的工艺,让綦涛第一次见到夏布便被其深深吸引。于是,她学习夏布制作技艺,并成立文化传播公司,开发出夏布工艺品、艺术品、实用性产品共1000多种,涵盖服饰、窗帘、屏风、团扇等。在夏布制作上颇有造诣的綦涛步履不停,将自己开发的夏布工艺品,作为“鲁渝共建 非遗扶贫”项目,先后在城口县沿河乡、鸡鸣乡以及石柱县中益乡建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通过技能培训、产品回购、计件合作等方式确保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荣昌夏布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让非遗更好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传承与产业更应相融。如何让千年夏布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綦涛在原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基础上进行项目创新升级,设立“乡村振兴 匠心生活非遗工坊”通过传习夏布非遗技术,培养新手艺人,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与文旅资源,开发夏布文创产品。正是因为夏布传承与当地产业更好相融,不仅让夏布传承至今有了13间夏布非遗工坊,更是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与荣昌夏布结合衍生出更多文创产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让非遗更好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研学与培训更应共进。綦涛把全区划为6个片区并设立工作站,在当地乡镇全覆盖开展技能培训,构建起研学培训服务体系,累计培训夏布工艺创新人才800多人,并让这些人才成为提升乡村妇女夏布工艺制作技能的中坚力量。目前,该工坊已同时带动超3000多名妇女灵活就业,人均年纯收入增加超1万元。有的夏布工艺传人更是自主发展实体销售和直播带货,人均月收入超1万元。“以前日晒雨淋、肩挑背磨才能挣到一点辛苦钱,现在我们背着娃儿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

要让非遗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传承需要走出小作坊,通过传承与产业相融,学习培训与创新工艺共进,才能让一个个非遗工坊更好带动乡村产业,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作者:北鸣(渝北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渝论】地评线 | 让非遗更好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

2023-03-10 06:00:00 来源:
banner评论

近日,重庆鲁渝共建夏布非遗工坊负责人綦涛站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讲台上,既兴奋又自豪。她正向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代表、非遗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等,介绍其工坊的成绩和经验。短短四年多时间,綦涛的夏布非遗工坊从无到有,成功带动180户当地困难群众就业增收,相关产品还卖到了国外,其工坊模式已被复制推广至重庆各区县及广西巴马等地。

非遗工坊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新路子,传承保护才更有力量。綦涛的夏布非遗工坊无疑是全国众多非遗工坊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过去几年,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已累计建设2500余家非遗工坊,其中1400余家位于脱贫地区,覆盖450余个脱贫县和8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这些非遗工坊日渐成为加强非遗保护、促进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夏布产品
夏布产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让非遗更好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传承走出“小作坊”。比如起源于宋代的荣昌夏布,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朝时期,荣昌夏布“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就被列为贡布。正是如此精致的工艺,让綦涛第一次见到夏布便被其深深吸引。于是,她学习夏布制作技艺,并成立文化传播公司,开发出夏布工艺品、艺术品、实用性产品共1000多种,涵盖服饰、窗帘、屏风、团扇等。在夏布制作上颇有造诣的綦涛步履不停,将自己开发的夏布工艺品,作为“鲁渝共建 非遗扶贫”项目,先后在城口县沿河乡、鸡鸣乡以及石柱县中益乡建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通过技能培训、产品回购、计件合作等方式确保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荣昌夏布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让非遗更好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传承与产业更应相融。如何让千年夏布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綦涛在原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基础上进行项目创新升级,设立“乡村振兴 匠心生活非遗工坊”通过传习夏布非遗技术,培养新手艺人,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与文旅资源,开发夏布文创产品。正是因为夏布传承与当地产业更好相融,不仅让夏布传承至今有了13间夏布非遗工坊,更是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与荣昌夏布结合衍生出更多文创产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让非遗更好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研学与培训更应共进。綦涛把全区划为6个片区并设立工作站,在当地乡镇全覆盖开展技能培训,构建起研学培训服务体系,累计培训夏布工艺创新人才800多人,并让这些人才成为提升乡村妇女夏布工艺制作技能的中坚力量。目前,该工坊已同时带动超3000多名妇女灵活就业,人均年纯收入增加超1万元。有的夏布工艺传人更是自主发展实体销售和直播带货,人均月收入超1万元。“以前日晒雨淋、肩挑背磨才能挣到一点辛苦钱,现在我们背着娃儿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

要让非遗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传承需要走出小作坊,通过传承与产业相融,学习培训与创新工艺共进,才能让一个个非遗工坊更好带动乡村产业,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作者:北鸣(渝北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