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部2月21日发布《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近年来,国家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撼山易,易俗难,一些陈规陋习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依然我行我素,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陋习仍然存在。移风易俗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要纵深推进移风易俗,需扭转陈旧的思想观念,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长抓不懈,久久为功。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推动移风易俗最首要的就是要改变陈旧的思想,挣脱不健康“面子观”的束缚,让传统文化不再为陈规陋习“背锅”。许多陈规陋习都是在要彩礼、办酒席、随份子这些从古至今的习俗中,逐渐被歪风邪气绑架,形成了要面子、讲排场、比阔气的不健康“面子观”。因此,要大力开展宣传引导,摒弃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不健康“面子观”;利用湾子屋场会、知识宣传等活动载体,对移风易俗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宣传,坚持法治和德治双管齐下,让老百姓在法的约束下和德的感召下,逐渐转变观念,成为移风易俗的踊跃参与者和积极倡导者。
思想得到了转变,还需要制度来保驾护航。现在,农村都在推动建立家庭文明诚信档案,对各家各户的文明诚信行为进行积分建档,将移风易俗写入了村规民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通俗化、口语化,也成立了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可以对全村红白喜事进行监管,乡规民约逐渐变成了村民的日常行为处事规范,比面子、比排场、比阔气逐渐变成比积分。相信只要坚持开展制度建设,移风易俗也就成了顺理成章。
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党员干部要当好“领头羊”。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的行为往往会成为老百姓行为处事的风向标。因此,各地必须要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婚丧宴席操办等事项的报备制度,对无视移风易俗相关规章制度的党员干部,必须依规依纪处罚。党员干部也要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向好、向上。同时,可以定期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家庭创建评选等相关活动,在各村深度挖掘先进典型,树立标杆模范,广泛传播文明理念,全面提升老百姓文明素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移风易俗,也绝非一日之功。移风易俗,移的是不正之风,易的是不良之俗,注入的是文明力量,受益的是广大百姓。推动移风易俗纵深开展,破除陈规陋习的沉重枷锁,要从思想上进行洗礼,从制度上充分保障,党员干部和老百姓同心协力,长抓不懈,推动乡村治理工作提档升级,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