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社会治理新场景”让惠民更有感
“和顺茶馆”摆出情、理、法;“特钢贤人坊”带来共治力;“红岩物业”管出小区大和谐;“红色议事厅”讲出民主好故事;“和睦坊”聚好群众心……沙坪坝深入实施“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工程,全力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党组织”,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个生动的社会治理新场景在全区呈现,让民生情怀更浓、惠民更有感。
“小黑板”里的大民生
“各位居民:3月7日上午9:00将在花弄里特钢贤人服务社开展免费义诊,请大家相互转告。”在位于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中心湾社区的“花弄里”小区,入口处挂着一块用于通知社区大小事务的“小黑板”,言简意赅、广而告之。
“花弄里”小区是中心湾社区一处典型的老旧小区,过去这里由于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且没有物业管理,小区人心乱糟糟、社会乱麻麻、环境脏兮兮。如今,这样的“窘境”一去不复返。
“社区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和我们打造的‘特钢贤人坊’分不开。”中心湾社区党委书记张义清说,结合老旧小区的实际情况,该社区不断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以辖区党员为重要抓手,构建起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网格组织体系,并把有“一技之长”的居民组织起来成立“特钢贤人坊”,“组团式”服务社区群众,帮助解决实际难题,营造“远亲近亲不如邻里亲”的和谐氛围。“现在,我们每一栋居民楼都能够找得到这样的‘贴心人’,‘特钢贤人坊’的服务项目达到50余项,涵盖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社区打造了院坝“议事苑”,旁边设有“小黑板”“吐槽箱”等,方便通知居民有关事项,带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社区居民彭荣富说,过去遇到什么事情是自己往社区跑,现在是社区主动往自己家门口跑。
前不久,小区一栋楼污水管网堵塞,有居民向社区反映后,社区很快就召集居民在“议事苑”中协商讨论整改方案。因为涉及的户数多,社区还邀请了管道改建的专业人士参加。很快,大家协商一致,拿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案。
“涉及居民的利益,一定要掌握好‘群众语言’。”张义清说,设立“议事苑”以来,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变得越来越高,不仅提意见,还能讲出“所以然”。同时,社区还打造了“e党建”小程序,实现了党建工作一键覆盖、服务事项一键下单、任务清单一键领取、群众诉求一键反馈。
“事情能够得到妥善解决,现在老百姓吐槽是是非非的事少了,建议小区美好未来的多了。”张义清说,虽然现在“数据”多跑路,但“小黑板”依然发挥着它在中心湾的基础性作用,过往的小区居民会时不时看上一眼。“社会治理要有创新的‘新方法’,也不能放弃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土方式’,白底黑字,更像是社区党委给居民的一种庄重承诺。”
“小屋”里的大智慧
位于沙坪坝区井口街道的美丽阳光家园社区,是一个公租房聚集区,有32栋居民楼、近3万人。如何处理好里面的大小事?社区在小区里设立了“红岩小屋”,组织小区的党员、热心群众等组成“红岩志愿者”,与物业、房管中心等辖区共建单位常态化开展“红岩邻里守望行动”,帮助解决居民的大小难事。
“春节刚过不久,我们还邀请了不少企业在这里开展招聘活动。”美丽阳光家园社区党委书记黎雅红说,社区务工人员多,就业需求大。为此,我们积极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招聘活动,把岗位送到群众身边,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同时,社区结合“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在“红岩小屋”开展纠纷调解、义诊义剪、义务维修、文化体育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大小事务都会在这里进行收集、整理、反馈,我们力求将这个小屋打造成为‘民情前沿站’、居民沟通交流的‘主阵地’、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主战场’。”黎雅红说。
在“红岩小屋”的先行先试下,井口街道如今还将“红岩志愿者”引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打造出“红岩阳光课堂”“红岩银龄守护”等特色品牌,8000多名在册的红岩志愿者有声有色开展服务,让辖区老百姓有了更多幸福感。
唐仕权今年84岁,是井口街道的一名“红岩志愿者”,因写得一手好字,经常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书法教学。“有了社区打造的平台,通过书法教学结交了不少好友,也让晚年生活过得特别有意义。”唐仕权说。
居民陈发群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常客”,平时除了带孙子以外,大多数时间都爱往这里跑。她告诉记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的适老项目很多,里面的志愿者们都很有耐心,“对面就是小学,送了孙子去学校上学后,我就来这里学习,两不误。”
“今年我们将持续推进‘冠红岩之名 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让社区一老一小都能得到保障。”黎雅红说,接下来,社区将依托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食堂等养老服务设施,培育、发动社工组织,针对特殊困难老年群众,做好志愿服务关爱活动,同时带动更多优质资源进入社区,让适龄儿童也能在社区“学有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