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机助力、智能管理系统加持 重庆打好春季粮食生产“第一仗”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伊永军)“大家看我手上的尖红椒,每个都有20多厘米长,重达4两,这是由我们园区的农业科技人员研发的。” 谢世云兴奋地向大家展示着一款尖红椒。今(10)日,重庆市春季农业生产暨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现场会议在永川区召开。在参观环节,与会人员来到永川区五间镇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考察。
据园区项目经理谢世云介绍,园区种植的尖红椒从下苗到结成这么大的果实,只需70天左右,亩产可达10000—15000斤,每亩产值可达6万元。园区对原有大棚进行迭代升级,重点是生产错季高品质绿色果蔬,是集合农业生产、农业观光博览、教学科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总体规模有5000亩。目前,示范园已经投入资金6000万元,流转200余户农民土地,重点是建设500亩智能温室大棚,同时配套1个冷链物流蔬菜分拣中心和1个科技成果转化展示中心。
“这里的智能大棚的棚顶比一般大棚要高,有2.5米左右,有两层覆盖膜,中间还有喷淋、遮阳等设施,可以很好地调节温度。”谢世云向大家介绍道。
谢世云告诉大家,大棚全部应用智能管理系统进行操控,有效缩短了蔬果生长期,延长了采收期,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相比露地种植,产量提高了4-5倍,相比一般大棚,产量提高了2-3倍,总体经济效益提高了5倍以上。目前投产的大棚主导品种有尖红椒、黄瓜、丝瓜和番茄等。
除了特色农业示范园,在仙龙镇双星村,参会者还考察了智慧农业及新型农机展。展示现场,一批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智能化的大中型农机具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拖拉机、插秧机等加载基于“北斗”的自动导航驾驶系统,能提前规划好路线,插秧的直线精度可达3至5厘米,可实现增产5%,同时劳动强度降低三分之一。
在当天下午的重庆市春季农业生产暨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现场会上,永川区、南川区、开州区、秀山县分别从不同角度,就春季农业生产和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作了交流发言。会上安排部署了全市春季农业生产,要求接续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全力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根基。
会议要求,必须紧紧抓住春季这一黄金时节,早谋划、早安排、早实施,奋力打好春季粮食生产“第一仗”。水利部门全力保障春耕耗水高峰期的用水需求。同时,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人员大下乡活动,推动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落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