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文化事业 增效文化产业 培育文明示范区
代表委员共话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
近年来,重庆高度重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对文化建设作了专门部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重庆建设成为一座“承千年文脉、筑人文精神、树时代新风、强创新品质”的文化强市。

繁荣文化事业 增效文化产业 培育文明示范区
代表委员共话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3-03-12

记者 韩毅 陈国栋 见习记者 卞立成

受访嘉宾

冉冉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重庆知联会副会长

刘希娅 全国人大代表,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重庆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

沈铁梅 全国政协委员,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市川剧院院长、市文联主席

焦兴涛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

任蓓 重庆中华文化学院副教授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近年来,重庆高度重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对文化建设作了专门部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重庆建设成为一座“承千年文脉、筑人文精神、树时代新风、强创新品质”的文化强市。

建设文化强市,重庆有哪些资源抓手?又有哪些切实可行的路径?3月11日,本报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相关专家,就此展开讨论。

繁荣文化事业

在“高原”之上再攀“高峰”

衡量文化事业发展状况,最重要的标尺是文艺作品的整体质量。

近年来,我市文艺的“百花园”,可谓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电视剧《绝密使命》和图书《下庄村的道路》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川剧《江姐》获得国家舞台艺术最高政府奖项——文华大奖,这是重庆文艺界继川剧《金子》之后,时隔22年重获该项大奖;群众合唱获“群星奖”、杂技获“金菊奖”、曲艺获“牡丹奖”、民间文艺获“山花奖”……重庆文艺实现中国艺术舞台“大满贯”!

重庆文艺如何在“高原”之上再攀“高峰”?

在焦兴涛看来,要认真研究梳理我市文化艺术在全国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优势冲击“高峰”,形成重大标志性成果,加强短板建设夯实“高原”。他建议,成立重庆艺术基金,支持文艺创作、展演、培训;把文艺元素融入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在继续建设“书香重庆”的同时,开展“美育重庆”建设。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文艺院校、院团、研究机构的投入,对文艺人才形成聚集效应。

在沈铁梅看来,要一手继续发挥现有文艺大家的作用,一手加大对青年文艺人才的培养。同时,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增加对文艺的投入,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将重庆具有独特地域个性的文化,深度融入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创作挖掘具有巴蜀文化特色和气质的文艺作品,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个性与城市标识。

冉冉认为,创作文化精品,需要利用好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等本土文化资源,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选题,鼓励作家更热切地回应时代召唤,不断提高“四力”,讲好中国故事、呈现巴渝之美。她还呼吁营造良好的文学生态,不断夯实发展重庆文学事业的人才基础;发挥好作协的纽带功能,为作家创作精品提供有力支撑;为优秀作品的传播普及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

增效文化产业

以数字化变革蓄势赋能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高品位文化需求的基础,也是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要求。

近年来,重庆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有目共睹。2022年,重庆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1144家,实现营业收入2129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新获评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6个,总数达12个,位列全国第二……

不过,对标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省区市,重庆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需要大力实施数字化变革,为文化繁荣发展蓄势赋能。”任蓓建议,实施智慧文化建设行动计划,推动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环节的应用,改造提升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传统业态,培育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形成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提升产业发展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焦兴涛建议,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提档升级“长江文化艺术节”“中国乡村艺术季”等文化展、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同时,还要增强城市文化体验感,提升城市灯光工程的文化含量,鼓励民间博物馆建设,鼓励城市音乐酒吧发展,丰富城市氛围,营造现代气息;深化校企合作,建设重庆动漫数字产业基地集群等。

沈铁梅表示,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的关系,多打造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文化产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培育文明示范区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建设是培根铸魂、凝神聚力的重要事业。

“实施‘红岩精神’传承弘扬工程,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是重庆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刘希娅建议,在各行业各领域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工程,特别是要引领广大青少年学习、弘扬、传承红岩精神。刘希娅介绍,谢家湾学校把红岩精神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渗透在学生培养的全流程。

她建议,要在全市范围内构建政府重视、学校实施、社会支持、家长参与、学生实践的“弘扬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格局,多策略引导孩子们学习、践行、传承、弘扬红岩精神。

“建设文化强市,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构建畅通的价值引领传导路径,充分发挥党政干部引领示范作用,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培育建设新时代文明示范区。”任蓓建议,要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工程,聚焦文化惠民、文脉传承、文明创建、文旅发展、融媒传播,统筹建设网络强市、数字重庆。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繁荣文化事业 增效文化产业 培育文明示范区
代表委员共话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

2023-03-12 08:16:50 来源:

记者 韩毅 陈国栋 见习记者 卞立成

受访嘉宾

冉冉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重庆知联会副会长

刘希娅 全国人大代表,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重庆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

沈铁梅 全国政协委员,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市川剧院院长、市文联主席

焦兴涛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

任蓓 重庆中华文化学院副教授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近年来,重庆高度重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对文化建设作了专门部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重庆建设成为一座“承千年文脉、筑人文精神、树时代新风、强创新品质”的文化强市。

建设文化强市,重庆有哪些资源抓手?又有哪些切实可行的路径?3月11日,本报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相关专家,就此展开讨论。

繁荣文化事业

在“高原”之上再攀“高峰”

衡量文化事业发展状况,最重要的标尺是文艺作品的整体质量。

近年来,我市文艺的“百花园”,可谓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电视剧《绝密使命》和图书《下庄村的道路》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川剧《江姐》获得国家舞台艺术最高政府奖项——文华大奖,这是重庆文艺界继川剧《金子》之后,时隔22年重获该项大奖;群众合唱获“群星奖”、杂技获“金菊奖”、曲艺获“牡丹奖”、民间文艺获“山花奖”……重庆文艺实现中国艺术舞台“大满贯”!

重庆文艺如何在“高原”之上再攀“高峰”?

在焦兴涛看来,要认真研究梳理我市文化艺术在全国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优势冲击“高峰”,形成重大标志性成果,加强短板建设夯实“高原”。他建议,成立重庆艺术基金,支持文艺创作、展演、培训;把文艺元素融入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在继续建设“书香重庆”的同时,开展“美育重庆”建设。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文艺院校、院团、研究机构的投入,对文艺人才形成聚集效应。

在沈铁梅看来,要一手继续发挥现有文艺大家的作用,一手加大对青年文艺人才的培养。同时,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增加对文艺的投入,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将重庆具有独特地域个性的文化,深度融入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创作挖掘具有巴蜀文化特色和气质的文艺作品,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个性与城市标识。

冉冉认为,创作文化精品,需要利用好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等本土文化资源,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选题,鼓励作家更热切地回应时代召唤,不断提高“四力”,讲好中国故事、呈现巴渝之美。她还呼吁营造良好的文学生态,不断夯实发展重庆文学事业的人才基础;发挥好作协的纽带功能,为作家创作精品提供有力支撑;为优秀作品的传播普及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

增效文化产业

以数字化变革蓄势赋能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高品位文化需求的基础,也是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要求。

近年来,重庆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有目共睹。2022年,重庆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1144家,实现营业收入2129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新获评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6个,总数达12个,位列全国第二……

不过,对标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省区市,重庆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需要大力实施数字化变革,为文化繁荣发展蓄势赋能。”任蓓建议,实施智慧文化建设行动计划,推动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环节的应用,改造提升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传统业态,培育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形成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提升产业发展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焦兴涛建议,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提档升级“长江文化艺术节”“中国乡村艺术季”等文化展、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同时,还要增强城市文化体验感,提升城市灯光工程的文化含量,鼓励民间博物馆建设,鼓励城市音乐酒吧发展,丰富城市氛围,营造现代气息;深化校企合作,建设重庆动漫数字产业基地集群等。

沈铁梅表示,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的关系,多打造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文化产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培育文明示范区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建设是培根铸魂、凝神聚力的重要事业。

“实施‘红岩精神’传承弘扬工程,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是重庆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刘希娅建议,在各行业各领域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工程,特别是要引领广大青少年学习、弘扬、传承红岩精神。刘希娅介绍,谢家湾学校把红岩精神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渗透在学生培养的全流程。

她建议,要在全市范围内构建政府重视、学校实施、社会支持、家长参与、学生实践的“弘扬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格局,多策略引导孩子们学习、践行、传承、弘扬红岩精神。

“建设文化强市,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构建畅通的价值引领传导路径,充分发挥党政干部引领示范作用,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培育建设新时代文明示范区。”任蓓建议,要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工程,聚焦文化惠民、文脉传承、文明创建、文旅发展、融媒传播,统筹建设网络强市、数字重庆。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