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巴渝第一粮仓(上):沃野播种秋收“粮”策
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合川是如何做到的?

种出巴渝第一粮仓(上):沃野播种秋收“粮”策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3-13

编者按:

烟火人间,不过一日三餐。从吃饱到吃好,是从家到国所给予的不变关怀。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重庆山地面积占76%,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如何在这里实现?从产粮第一大区合川可见一斑。

立足有限的耕地资源和温光条件,合川种出了“粮食产量连续16年全市第一”的丰硕成果,有“巴渝粮仓”美誉。领跑背后,是汗水浇灌、智慧培土、良策施肥,将荒山变成沃野,更收获了“接二连三”的多季效益。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踏着春风走进希望的田野,通过《种出巴渝第一粮仓》系列报道,解读大国“粮”策的巴渝探索……

一犁新雨破春耕。3月的田野,处处是生机。合川区龙市镇,各类农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村民播种正忙。

几个月后,这里将长成一片丰硕的沃野——自东部省市而来的几百辆联合收割机,要在这里忙碌整整一个月,才会颗粒归仓,浩浩荡荡往西行去。

合川的粮食作物向来长势喜人——经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核定,2022年,全区粮食总产量68.4万吨,第16年位居全市第一。

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合川是如何做到的?

培“粮”田
夯实丰收之基

今年,龙市镇钵耳村种粮大户梁合才,又扩大了一半规模。

在外务工的合作社社员见他把土地经营得米肥粮润,又免费“借”给他三百亩。大家说:“土地荒了太可惜!你有技术先种起,等我们不打工了再回来接到种!”

34岁的李浩林,是合川近几年涌现出的年轻“职业农民”。

几年前,他在云门镇发展了100亩水稻,规模年年扩大。今年,由于周边村民种地积极性高涨,已经难觅得成片良田,他又在不远的双凤镇流转了400亩土地,发展粮油和蔬菜。

在合川,流转面积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种粮大户达到180户,比5年前增加了130户。

undefined

合川农业机械化耕作场景。合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大家为什么愿意种粮?答案是产量好、效益高。

合川粮食产量连续16年领跑全市,连年丰收的密码,就藏在“高配版”良田里。

进入合川广阔的三江腹地,水系发达、地势平缓的浅丘宽谷约有1500平方公里,覆盖了云门、大石、龙市、钱塘、太和、铜溪、渭沱等10个农业大镇,是“巴渝粮仓”的核心区域。

为了让肥沃的土地产出更多优质粮,合川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俗话说,种地先养地。春耕前的一整个冬天,梁合才都没有闲着——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他开渠改土,完善基建,还在地里埋下了物联网传感设备,随时掌握作物长势。

undefined

龙市镇万亩优质粮油示范区。李文静 摄

目前,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1.11万亩,到2030年,将累计建成103万亩,改造提升33.5万亩,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永久基本农田全覆盖。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为粮食产能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合川也因此先后被国务院、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区。

去年,合川粮食播种面积170.6万亩。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从科学种田、规模经营中尝到甜头……

开“粮”方
培育丰收之举

事实上,合川的耕地面积并非全市最大。但脚踩一片土地,决定它价值的,不在面积,而在产值。

“土地就像一部手机,用得好,功能非常强大,用不好,就只能接听电话。”合川区农业农村委粮油发展指导站站长刘帮银如此比喻。

刘帮银在岗40多年,琢磨最多的事儿,就是怎么科学“用好”有限的土地,为农民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既然耕地有限,就和时间赛跑!

undefined

云门街道凤林村双季稻试验田。合川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华龙网发

“以水稻来说,生长周期只有一百多天,水田每年要闲置两百多天,比利用的时间还长。”刘帮银对此十分惋惜:如果能种出双季稻,那么亩产可翻接近一倍!

而“重庆为什么种不出双季稻?”这个问题曾困扰巴渝农民和农技专家多年。

“因为双季稻对水资源要求高,只能选择地形开阔、光照好、水源足的平坝丘陵地区。”刘帮银解释,其次,品种选择十分重要——早稻要选取感温品种,晚稻要选取感光品种,才能将温光条件最大化利用。

从2019年开始,刘帮银和团队在云门街道凤林村试种双季稻。从品种选育到播种时间、播种方式,众多变量影响着双季稻的产量和质量。经过三年耕耘,终于取得成功!

“3月播下早稻,7月收割后,即可播下晚稻,10月收割。两季水稻综合亩产可达两千斤。”在刘帮银看来,合川能种双季稻的水田至少可达三分之一,目前这项技术正准备向全区推广,将产生一笔可观的经济账。

事实上,用科学方法,打“时差”算盘,合川的农业专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探索,并在全市率先推广了旱地带状种植技术。

该技术将土地按一定宽度带分为若干带,在一带上3月份种植玉米、4月上旬种植大豆、10月种植胡豆,在另一带上5月上旬种植红苕,两条带上的作物每年轮流交替种植,让一块地在不同季节都有粮食产出。

undefined

村民进行玉米肥团育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燊 摄

此外,合川还持续多年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增窝增苗种植技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通过现场培训、田间指导,为土地开“粮”方,提产量。

制“粮”策
厚植丰收之果

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土地效能,科学谋划和精心耕耘造就了“巴渝粮仓”的富足丰盈。

站在广袤的田野,同样可以望见当地政府对粮食安全和现代化农业的谋篇布局。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全市农业农村委主任会议要求,“在建设农业强国中贡献重庆力量”。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必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合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合川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进行了全链条式的部署。


undefined

秋收时节村民忙着晒高梁。合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以龙市镇和肖家镇为核心,当地正实施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园共创”,通过建设粮油、畜禽、蔬菜3个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成立1个全区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1个全区粮油产业首席专家团队,并组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工作专班、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专班、撂荒地整治利用工作专班、农业生产抗旱工作专班这4个工作专班,构建起了“1+1+4”工作推进体系。

undefined

俯瞰凤林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燊 摄

在撂荒地整治利用专班的指导下,合川构建起镇村分级包片责任体系,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2.1万亩。

去年,合川区落实稳粮政策资金2.16亿元,其中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种粮大户补贴1.72亿元。

粮稳天下安!仓廪殷实下的合川,现代化农业提档提质,乡村振兴阔步向前,涌现出哪些新风景?请关注《种出巴渝第一粮仓(下):良田长出多季“丰”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周秋含 陈美西|文

李燊 张宗婷|视频

刘雪琴 姜力菘|外联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种出巴渝第一粮仓(上):沃野播种秋收“粮”策

2023-03-13 06:00:00 来源:

编者按:

烟火人间,不过一日三餐。从吃饱到吃好,是从家到国所给予的不变关怀。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重庆山地面积占76%,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如何在这里实现?从产粮第一大区合川可见一斑。

立足有限的耕地资源和温光条件,合川种出了“粮食产量连续16年全市第一”的丰硕成果,有“巴渝粮仓”美誉。领跑背后,是汗水浇灌、智慧培土、良策施肥,将荒山变成沃野,更收获了“接二连三”的多季效益。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踏着春风走进希望的田野,通过《种出巴渝第一粮仓》系列报道,解读大国“粮”策的巴渝探索……

一犁新雨破春耕。3月的田野,处处是生机。合川区龙市镇,各类农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村民播种正忙。

几个月后,这里将长成一片丰硕的沃野——自东部省市而来的几百辆联合收割机,要在这里忙碌整整一个月,才会颗粒归仓,浩浩荡荡往西行去。

合川的粮食作物向来长势喜人——经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核定,2022年,全区粮食总产量68.4万吨,第16年位居全市第一。

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合川是如何做到的?

培“粮”田
夯实丰收之基

今年,龙市镇钵耳村种粮大户梁合才,又扩大了一半规模。

在外务工的合作社社员见他把土地经营得米肥粮润,又免费“借”给他三百亩。大家说:“土地荒了太可惜!你有技术先种起,等我们不打工了再回来接到种!”

34岁的李浩林,是合川近几年涌现出的年轻“职业农民”。

几年前,他在云门镇发展了100亩水稻,规模年年扩大。今年,由于周边村民种地积极性高涨,已经难觅得成片良田,他又在不远的双凤镇流转了400亩土地,发展粮油和蔬菜。

在合川,流转面积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种粮大户达到180户,比5年前增加了130户。

undefined

合川农业机械化耕作场景。合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大家为什么愿意种粮?答案是产量好、效益高。

合川粮食产量连续16年领跑全市,连年丰收的密码,就藏在“高配版”良田里。

进入合川广阔的三江腹地,水系发达、地势平缓的浅丘宽谷约有1500平方公里,覆盖了云门、大石、龙市、钱塘、太和、铜溪、渭沱等10个农业大镇,是“巴渝粮仓”的核心区域。

为了让肥沃的土地产出更多优质粮,合川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俗话说,种地先养地。春耕前的一整个冬天,梁合才都没有闲着——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他开渠改土,完善基建,还在地里埋下了物联网传感设备,随时掌握作物长势。

undefined

龙市镇万亩优质粮油示范区。李文静 摄

目前,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1.11万亩,到2030年,将累计建成103万亩,改造提升33.5万亩,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永久基本农田全覆盖。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为粮食产能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合川也因此先后被国务院、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区。

去年,合川粮食播种面积170.6万亩。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从科学种田、规模经营中尝到甜头……

开“粮”方
培育丰收之举

事实上,合川的耕地面积并非全市最大。但脚踩一片土地,决定它价值的,不在面积,而在产值。

“土地就像一部手机,用得好,功能非常强大,用不好,就只能接听电话。”合川区农业农村委粮油发展指导站站长刘帮银如此比喻。

刘帮银在岗40多年,琢磨最多的事儿,就是怎么科学“用好”有限的土地,为农民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既然耕地有限,就和时间赛跑!

undefined

云门街道凤林村双季稻试验田。合川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华龙网发

“以水稻来说,生长周期只有一百多天,水田每年要闲置两百多天,比利用的时间还长。”刘帮银对此十分惋惜:如果能种出双季稻,那么亩产可翻接近一倍!

而“重庆为什么种不出双季稻?”这个问题曾困扰巴渝农民和农技专家多年。

“因为双季稻对水资源要求高,只能选择地形开阔、光照好、水源足的平坝丘陵地区。”刘帮银解释,其次,品种选择十分重要——早稻要选取感温品种,晚稻要选取感光品种,才能将温光条件最大化利用。

从2019年开始,刘帮银和团队在云门街道凤林村试种双季稻。从品种选育到播种时间、播种方式,众多变量影响着双季稻的产量和质量。经过三年耕耘,终于取得成功!

“3月播下早稻,7月收割后,即可播下晚稻,10月收割。两季水稻综合亩产可达两千斤。”在刘帮银看来,合川能种双季稻的水田至少可达三分之一,目前这项技术正准备向全区推广,将产生一笔可观的经济账。

事实上,用科学方法,打“时差”算盘,合川的农业专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探索,并在全市率先推广了旱地带状种植技术。

该技术将土地按一定宽度带分为若干带,在一带上3月份种植玉米、4月上旬种植大豆、10月种植胡豆,在另一带上5月上旬种植红苕,两条带上的作物每年轮流交替种植,让一块地在不同季节都有粮食产出。

undefined

村民进行玉米肥团育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燊 摄

此外,合川还持续多年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增窝增苗种植技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通过现场培训、田间指导,为土地开“粮”方,提产量。

制“粮”策
厚植丰收之果

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土地效能,科学谋划和精心耕耘造就了“巴渝粮仓”的富足丰盈。

站在广袤的田野,同样可以望见当地政府对粮食安全和现代化农业的谋篇布局。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全市农业农村委主任会议要求,“在建设农业强国中贡献重庆力量”。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必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合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合川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进行了全链条式的部署。


undefined

秋收时节村民忙着晒高梁。合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以龙市镇和肖家镇为核心,当地正实施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园共创”,通过建设粮油、畜禽、蔬菜3个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成立1个全区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1个全区粮油产业首席专家团队,并组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工作专班、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专班、撂荒地整治利用工作专班、农业生产抗旱工作专班这4个工作专班,构建起了“1+1+4”工作推进体系。

undefined

俯瞰凤林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燊 摄

在撂荒地整治利用专班的指导下,合川构建起镇村分级包片责任体系,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2.1万亩。

去年,合川区落实稳粮政策资金2.16亿元,其中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种粮大户补贴1.72亿元。

粮稳天下安!仓廪殷实下的合川,现代化农业提档提质,乡村振兴阔步向前,涌现出哪些新风景?请关注《种出巴渝第一粮仓(下):良田长出多季“丰”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周秋含 陈美西|文

李燊 张宗婷|视频

刘雪琴 姜力菘|外联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