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客户端
把重庆8亿年地质与生命演化、8.24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浓缩”在5000平方米内!3月13日上午,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将正式开馆,市民多了一个了解重庆“前世今生”的好去处。
讲述“重庆从哪来”
从沧海到山城,一步可“跨越”2500万年
自然资源,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矿等,其中也蕴含着地质与生命演化的线索。在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市民能了解到重庆从冰原、沧海一直到山城的“演化史”。
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科普教育组组长唐用洋介绍,重庆地质构造演变大约在8亿年前的新元古代进入稳定阶段,从青白口纪开始,先后经历了冰、海、河湖等多个阶段,最终形成今天的山城地貌。
其中,早在1.8亿年前,古巴蜀湖就初步形成,之后随着地质运动逐步缩小。直到2000万年前,四川盆地形成。
“这可以说明,重庆和四川自古就是‘一家亲’。”唐用洋表示。
而在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内,市民也可以看到重庆地质演化的“起点”。位于地质演化展厅的“重庆万卷书”展示环节,用360块不同年代的岩石组成了15米长的“岩石书卷”。位于最右侧的首块岩石便是在秀山采集的重庆地表出露最古老的岩石,已超过8亿岁。
“每一位观众走过‘重庆万卷书’,迈出一步就相当于‘跨越’了2500万年。”唐用洋介绍。
在“重庆万卷书”对面,还有《重庆地下一万米》球幕影院。在这个影院中,观众可以欣赏一段7分钟左右的短片,以第一人称视角深入重庆地下一万米,感受“时光倒流”,直观地了解重庆的地质演化史。
展示“重庆有什么”
元始巴山龙、巴氏大熊猫等6件镇馆之宝首次集体亮相
除了知道“重庆从哪来”,在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重庆的自然资源家底也得到充分展示。众多珍贵展品首次集体亮相,和市民见面。
在中心展厅,全长约24米,背高约3.8米的马门溪龙化石承担起了“迎宾”职责。它也是重庆目前复原装架最长的恐龙化石。
在生命演化展厅,6件镇馆之宝级别的展品“集合”于此。其中包括侏罗纪中期(距今1.74—1.64亿年)的普安云阳龙化石、磨刀溪三峡龙化石、元始巴山龙化石和普贤峨眉龙化石。
这4具化石都在云阳发现,对全球恐龙研究有重大的学术意义,目前仅在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展出。
此外,镇馆之宝还包括2具巴氏大熊猫化石。它们是大熊猫家族中体型最大的一个类型,比现在的大熊猫高大、粗壮,长相更凶猛,体型接近2米高。
唐用洋表示,巴氏大熊猫在距今数十万年前灭绝,化石很珍贵,全世界仅有4具。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一口气展出2具,可算“大手笔”。
除了镇馆之宝,在生命演化展厅还有一些意义重大的展品。
例如,距今4.23亿年前的袖珍边城鱼化石,填补了“从鱼到人”的演化空白;1:1复原的云阳恐龙化石墙(局部),能让观众感受到恐龙化石富集的震撼;东方剑齿象、华南巨貘、谷氏大额牛等多种国内罕见的高完整性骨架化石装架,带观众领略万州盐井沟动物群复原场景。
科普“重庆怎么做”
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矿,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除了展示重庆8亿年的地质和生命演化,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也展出了重庆8.24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各类自然资源。
例如,在自然资源展厅的“矿产”环节,展示了国内173种矿产资源中可展示、易保存的100多种矿产。同时,还列出了重庆已探明的70种矿产的“优势排行榜”。
“重庆的毒重石保有资源量达12224万吨,居全国第一。”唐用洋介绍,毒重石资源主要分布在城口等地,可用于钡化工产业。此外,重庆锶矿、汞矿保有量均居全国第二,铝土矿保有量居全国第五。
此外,展厅还形象展示了重庆的山、水、林、田、湖、草,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境。
“我们希望充分地、专业地展示重庆自然资源,同时面向青少年和广大市民开展科学普及,培养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的人才。”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党委书记、馆长秦海田介绍,为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科普传播能力,引导公众增强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的意识,2020年6月,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启动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项目建设工作。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与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同属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实行主分馆制,科普馆由规划馆管理。规划馆立足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科普馆展示重庆自然资源,两馆联动,多维诠释重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共同呈现立体、生动、底蕴丰厚的重庆。
秦海田表示,下一步,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将积极和重庆中小学合作,开设第二课堂。还将不定期邀请院士专家等举办科普讲座,并举行各类科普临展,为重庆青少年和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自然资源科普“大餐”。
新闻延伸
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
场馆概况
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位于渝北区恒明路1号,地处照母山科技创新城核心区,是重庆以自然资源为专题的科普馆,旨在收集、保护、研究并全方位展示重庆本域的地质变迁、古生物演化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矿等概况,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场馆总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中心展厅、地质演化展厅、生命演化展厅、自然资源展厅四大重点展区,通过马门溪龙、普安云阳龙、磨刀溪三峡龙、巴氏大熊猫、袖珍边城鱼等珍稀藏品,以图文、大型实物标本、复原场景、多媒体、互动体验装置等多种展陈形式,带领公众开启探索自然与生命之旅。场馆同时配套室外主题展区、科普教育区、业务研究区、公共服务区、管理保障区等多种功能区域,为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并愿意献身科学研究的青少年提供成长土壤,为自然资源科普学习者、爱好者、从业者提供了集交流、学习、展示、游览的综合平台。
展厅简介
展馆一层沿宏观时间轴分别讲述重庆的地质和古生物资源,二层讲述重庆山、水、林、田、湖、草、矿等特色自然资源,结合室外恐龙、岩石矿石、自然资源三大主题展区,共同讲好重庆资源的科普故事。
1.中心展厅。位于一楼中心大厅,依托大空间,重点陈设侏罗纪马门溪龙、白垩纪黄河巨龙、三叠纪鱼龙化石等巨型珍贵展品,开启夺人眼球的“第一印象”。展厅后部运用沉积地层打造蜿蜒曲折的“山城步道”,一步一景巧妙串联一层与二层展示空间,充分凸显重庆山城特色。
2.地质演化展厅。位于一楼中心展厅东侧,以重庆地质演化的一颗明珠——瞿塘峡引入,沿时间轴线,用石头讲述宇宙、地球和重庆的成长故事。共分为前言、地球往事、曾经沧海、岩石解密、岩石成壤和自然力量6个单元。其中,重庆海陆变迁互动装置、“重庆万卷书”、《重庆漂流记》多媒体动画、《重庆地下一万米》球幕影院均为重庆首创。
3.生命演化展厅。位于一楼中心展厅西侧,通过丰富的化石标本、复原装架、场景喷绘,以生命演化历史为轴线,将重庆生命进化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一一呈现。共分为前言、生命起源、脊椎动物的兴起、恐龙时代、兽类崛起、人类征程6个单元,其中包括极具科研科普和开发利用价值的秀山边城鱼化石、云阳恐龙动物群、万州盐井沟哺乳动物群等展项。
4.自然资源展厅。位于二楼中心展厅西侧,以展示重庆独特的地理风貌、自然资源为轴线,首次系统性地全面介绍重庆的山、水、林、田、湖、草、矿,演绎重庆大地的勃勃生机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共分为前言、自然资源、人与自然、结语4个单元。
5.室外主题展区。位于展馆室外区域,是对展馆室内空间和内容的延伸,主要布装有侏罗纪模拟场景及代表性恐龙模型、特色岩石矿石标本、珍稀动植物图绘与科普墙等展示内容,是国内同类型展馆中少见的大型室外展示区域。
参观须知
01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09:00-17:00(16: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节假日开馆时间以公告为准。
02开放范围
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12岁以下未成年人须由成年人陪护或集体组织方可入馆参观。
03预约指南
实行分时段预约参观。游客可提前登录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实名制在线预约,凭有效预约信息参观。幼儿、长者、外宾等无法完成在线预约的特殊群体,请致电023—63033677获取帮助。
入馆门票及特殊展项单日预约数量有限,约满为止,每天16:00停止预约当日门票。
04注意事项
(1)建议参观全程佩戴口罩。
(2)入馆时请将随身包裹过安检系统,贵重物品自行保管。
(3)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及宠物入馆。
(4)请爱护馆内展品及展览设施。
(5)馆内禁止吸烟、请勿高声喧哗。请自觉遵守馆内警示与敬告标识标牌。
(6)如需其他服务事宜,请至服务台咨询。
05交通路线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天宫殿街道恒明路1号
公交出行
乘坐重庆公交886路(上丁公园方向)、133路(动步公园方向)、870路(上丁公园方向)至“西湖路精信中心”站下车,向前步行约200米即可到达;
乘坐重庆公交411路(洪湖西路方向)、886路(财富中心方向)至“月亮湾公园西”站,向前过红绿灯后直行约300米,然后右转即可到达;
乘坐重庆公交145路(往动步公园方向)至“上丁公园”站,向前至红绿灯右转,步行约250米后再次右转即可达到。
地铁出行
乘坐重庆轨道交通环线至动步公园站1号出口,直行约500米后,右转即可到达;
乘坐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至幸福广场站2号出口,沿道路直行约600米至颐和幸福酒店路口,右转约300米即可到达。
自驾出行
自驾车游客导航“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车辆由西门进入,根据指示标牌停放至室内停车场,步行至科普馆。
重庆日报客户端记者 申晓佳 张锦辉 解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