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民有所盼 政有所为 吃改革饭 走开放路 长风破浪 未来可期

李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民有所盼 政有所为 吃改革饭 走开放路 长风破浪 未来可期

来源:新华社2023-03-14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应大会发言人王超的邀请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何立峰、张国清、刘国中参加。

1谈施政目标

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施工图

新一届政府的工作,就是要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施工图,与全国人民一道,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2谈政府工作

要贴近老百姓实际感受,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始终牢记人民政府前面的“人民”这两个字,扎扎实实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客观地讲,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看GDP增长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推进,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3谈改革开放

还是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还是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4谈经济前景

用8个字概括: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突破120万亿元,基数很高,加上今年的新挑战不少,要实现5%左右的增长,并不轻松,需要倍加努力。

今年我们的困难也不会少,但是,大家想一想,哪个时候、哪一年没有困难呢?我们从来都是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实现新发展的。

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我想用8个字来概括,就是“长风破浪,未来可期”。对此,我充满信心。

5谈港澳发展

香港、澳门的地位和作用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中央政府将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力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全力支持香港、澳门提高国际竞争力。有祖国作坚强后盾、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保障,香港、澳门的地位和作用只会加强、不会削弱。香港、澳门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6谈民营经济

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

“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长久之策,过去没有变,以后更不会变。确实,去年有段时间,社会上有一些不正确的议论,使一些民营企业家内心感到忧虑。其实在发展民营经济这个问题上,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一直是非常明确的。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作了强调。对此,我们是旗帜鲜明、坚定不移的。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

7谈就业

帮助年轻人通过劳动和奋斗,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最根本的一条,还是要靠发展经济。具体工作中,我们将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进一步加大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1158万,从就业看,有一定压力;但从发展看,注入的是蓬勃的活力。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年轻人通过劳动和奋斗,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8谈人口问题

“人口红利”没有消失,延迟退休还将认真研究

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我国有近9亿劳动力,每年新增劳动力都超过1500万,人力资源丰富仍然是中国的突出优势。更重要的是,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可以说,我们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

至于延迟退休政策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在适当时候稳妥推出。

9谈疫情防控

各项策略措施是完全正确的,防控成效是巨大的

疫情三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同心抗疫,现在已经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三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在病毒致病力较强的阶段,我们果断实施“乙类甲管”,有效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为疫苗和药物研制、疫苗接种普及等争取了宝贵时间。

随着病毒致病力减弱和我国防治能力提高,我们对防控措施作了一系列优化调整,适时进行了转段,实施了“乙类乙管”。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大国,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较快恢复了经济社会正常秩序,是很了不起的。实践证明,我国疫情防控的各项策略措施是完全正确的,防控成效是巨大的。

人类与病毒的斗争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当前新冠疫情传播的风险仍然存在,我们将及时研判,做好预测预警,并制定完善不同情景下的疫情应对预案,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协调,共同维护人类健康福祉。

10谈两岸关系

让更多台胞台企愿意来、融得进,有好的发展

两岸同胞是一家人,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我们将在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要让更多台胞、台企来大陆,不仅愿意来,而且能融得进,有好的发展。

当前,早日实现两岸同胞正常往来,恢复各领域常态合作,是大家的共同期望,需要共同努力。

11谈粮食安全

确保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超过1.3万亿斤,总体上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们将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我这里特别想跟农民朋友们说句话:政府所有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只增不减,鼓励大家多种粮,确保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2谈对外开放

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环境会越来越好、服务会越来越优

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无论外部形势怎么变,我们都将坚定不移向前推进。

开放的中国大市场是各国企业发展的大机遇。

今年,我们还将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环境会越来越好、服务会越来越优。开放的中国欢迎大家来投资兴业。

13谈中美关系

中美合作大有可为,围堵、打压对谁都没有好处

这几年在美国国内有些人在炒作两国“脱钩”的论调,有时还很热,但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能真正从这种炒作中受益。

中美两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从对方的发展中受益。

中美可以合作、也应该合作。中美合作大有可为。围堵、打压对谁都没有好处。

14谈工作作风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我们要推动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长期在大机关工作的年轻同志,要深入基层、心入基层,更多地接地气。

15谈审批管理

不能光踩刹车、不踩油门,不能尽设路障、不设路标

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都要有服务意识、发展意识,特别是在履行审批、管理职能时,不能光踩刹车、不踩油门;不能尽设路障、不设路标;凡事要多作“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地只作“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

据新华社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李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民有所盼 政有所为 吃改革饭 走开放路 长风破浪 未来可期

2023-03-14 07:53:46 来源: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应大会发言人王超的邀请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何立峰、张国清、刘国中参加。

1谈施政目标

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施工图

新一届政府的工作,就是要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施工图,与全国人民一道,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2谈政府工作

要贴近老百姓实际感受,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始终牢记人民政府前面的“人民”这两个字,扎扎实实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客观地讲,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看GDP增长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推进,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3谈改革开放

还是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还是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4谈经济前景

用8个字概括: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突破120万亿元,基数很高,加上今年的新挑战不少,要实现5%左右的增长,并不轻松,需要倍加努力。

今年我们的困难也不会少,但是,大家想一想,哪个时候、哪一年没有困难呢?我们从来都是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实现新发展的。

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我想用8个字来概括,就是“长风破浪,未来可期”。对此,我充满信心。

5谈港澳发展

香港、澳门的地位和作用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中央政府将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力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全力支持香港、澳门提高国际竞争力。有祖国作坚强后盾、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保障,香港、澳门的地位和作用只会加强、不会削弱。香港、澳门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6谈民营经济

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

“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长久之策,过去没有变,以后更不会变。确实,去年有段时间,社会上有一些不正确的议论,使一些民营企业家内心感到忧虑。其实在发展民营经济这个问题上,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一直是非常明确的。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作了强调。对此,我们是旗帜鲜明、坚定不移的。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

7谈就业

帮助年轻人通过劳动和奋斗,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最根本的一条,还是要靠发展经济。具体工作中,我们将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进一步加大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1158万,从就业看,有一定压力;但从发展看,注入的是蓬勃的活力。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年轻人通过劳动和奋斗,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8谈人口问题

“人口红利”没有消失,延迟退休还将认真研究

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我国有近9亿劳动力,每年新增劳动力都超过1500万,人力资源丰富仍然是中国的突出优势。更重要的是,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可以说,我们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

至于延迟退休政策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在适当时候稳妥推出。

9谈疫情防控

各项策略措施是完全正确的,防控成效是巨大的

疫情三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同心抗疫,现在已经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三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在病毒致病力较强的阶段,我们果断实施“乙类甲管”,有效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为疫苗和药物研制、疫苗接种普及等争取了宝贵时间。

随着病毒致病力减弱和我国防治能力提高,我们对防控措施作了一系列优化调整,适时进行了转段,实施了“乙类乙管”。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大国,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较快恢复了经济社会正常秩序,是很了不起的。实践证明,我国疫情防控的各项策略措施是完全正确的,防控成效是巨大的。

人类与病毒的斗争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当前新冠疫情传播的风险仍然存在,我们将及时研判,做好预测预警,并制定完善不同情景下的疫情应对预案,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协调,共同维护人类健康福祉。

10谈两岸关系

让更多台胞台企愿意来、融得进,有好的发展

两岸同胞是一家人,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我们将在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要让更多台胞、台企来大陆,不仅愿意来,而且能融得进,有好的发展。

当前,早日实现两岸同胞正常往来,恢复各领域常态合作,是大家的共同期望,需要共同努力。

11谈粮食安全

确保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超过1.3万亿斤,总体上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们将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我这里特别想跟农民朋友们说句话:政府所有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只增不减,鼓励大家多种粮,确保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2谈对外开放

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环境会越来越好、服务会越来越优

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无论外部形势怎么变,我们都将坚定不移向前推进。

开放的中国大市场是各国企业发展的大机遇。

今年,我们还将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环境会越来越好、服务会越来越优。开放的中国欢迎大家来投资兴业。

13谈中美关系

中美合作大有可为,围堵、打压对谁都没有好处

这几年在美国国内有些人在炒作两国“脱钩”的论调,有时还很热,但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能真正从这种炒作中受益。

中美两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从对方的发展中受益。

中美可以合作、也应该合作。中美合作大有可为。围堵、打压对谁都没有好处。

14谈工作作风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我们要推动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长期在大机关工作的年轻同志,要深入基层、心入基层,更多地接地气。

15谈审批管理

不能光踩刹车、不踩油门,不能尽设路障、不设路标

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都要有服务意识、发展意识,特别是在履行审批、管理职能时,不能光踩刹车、不踩油门;不能尽设路障、不设路标;凡事要多作“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地只作“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 李辉]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