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品好医声】又一位患者在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获新“声”
阳春三月,一个晴朗的日子,对于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的医护人员来说再平常不过,但对于小杨一家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时隔28年,小杨终于来到了这个有声的世界。

【仁品好医声】又一位患者在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获新“声”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3-14

阳春三月,一个晴朗的日子,对于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的医护人员来说再平常不过,但对于小杨一家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时隔28年,小杨终于来到了这个有声的世界。

1

“a…… yi ……”当小杨笨拙的跟着工程师喊出音节的时候,一旁母亲的眼角湿润了,28年,她和他终于都等到了这一刻。

小杨母亲回忆说,小杨一岁前耳朵是能听得到的,家里人逗他、喊他,他都有反应,直到一岁时,小杨发了一次严重的高烧,用药后,烧退了,可小杨再也听不到家人的呼唤了。

一开始,家人不愿意相信好好的孩子就这样成为了聋哑人,于是带着他去了很多家医院,但一次次的失望后,他们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

家人把小杨送进聋哑学校,让他识字、学文化、学技能,小杨学得很快,这让家人和老师都很欣慰,可是有天他突然退学去打工。原来,小杨从未在心底承认自己的耳朵聋了,他一直认为自己的耳朵是生病了,所以,他开始打工,挣了钱就四处看病,只想早点医好耳朵。

多年求医无果后的小杨也戴过助听器,但他总觉得耳朵里有东西,很难受,于是没戴多久就不戴了。直到去年,村里一个聋哑孩子植入人工耳蜗后听到了声音,通过康复还能说简单的话了,小杨母亲和小姨赶紧带他来到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

2023年3月6号终于迎来开机的日子,虽然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耳科主任张朝梅对开机有十足的把握,她还在早早来到诊室和小杨一家见证此刻。

母亲手里一直拿着手机,想记录下开机后孩子听到声音的第一反应,就像每个母亲想记录孩子第一次开口叫妈妈一样。小杨紧张的手扣紧椅子,直到张朝梅主任进来后通过眼神和手势告诉他“没问题”,他才缓和了一点。

工程师先是把声音调到合适的音量,然后开始和小杨互动。

“咚咚咚”

听到几声?

第一次互动小杨没能理解互动规则,小姨给他沟通后,第二次小杨就成功听到工程师敲了三下桌子,并明确用手势比出“3”,在场所有的人都开心的给他竖起大拇指。之后多次尝试,每次都成功。

成功听到声音,小杨还在张朝梅主任的引导下发出28年来第一次声音“a……”,虽然只是简单的音节,这让母亲红了眼角,声音也跟着颤抖起来:“终于等到这天了,谢谢张主任,谢谢你们了。”

2

张朝梅主任介绍说,耳聋患者分语前聋和语后聋,语前聋患者在6岁之前植入人工耳蜗,通过康复训练,一般都能获得较好的听力、语言效果,回归正常社会,也可以进入正常学校读书,有很大几率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语后聋患者在植入人工耳蜗后,康复周期很短,甚至不需要特殊的康复训练就能恢复正常生活工作;那么错过最佳耳蜗植入手术时机的语前聋患者,仍然建议建议尽早植入人工耳蜗。

最后,张主任建议,当出现不可逆的耳聋时,要在专业医生的综合评估下,如适合进行植入人工耳蜗,应尽早植入,帮助患者尽快重回有声世界。

(潘嫔)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仁品好医声】又一位患者在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获新“声”

2023-03-14 09:30:19 来源:

阳春三月,一个晴朗的日子,对于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的医护人员来说再平常不过,但对于小杨一家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时隔28年,小杨终于来到了这个有声的世界。

1

“a…… yi ……”当小杨笨拙的跟着工程师喊出音节的时候,一旁母亲的眼角湿润了,28年,她和他终于都等到了这一刻。

小杨母亲回忆说,小杨一岁前耳朵是能听得到的,家里人逗他、喊他,他都有反应,直到一岁时,小杨发了一次严重的高烧,用药后,烧退了,可小杨再也听不到家人的呼唤了。

一开始,家人不愿意相信好好的孩子就这样成为了聋哑人,于是带着他去了很多家医院,但一次次的失望后,他们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

家人把小杨送进聋哑学校,让他识字、学文化、学技能,小杨学得很快,这让家人和老师都很欣慰,可是有天他突然退学去打工。原来,小杨从未在心底承认自己的耳朵聋了,他一直认为自己的耳朵是生病了,所以,他开始打工,挣了钱就四处看病,只想早点医好耳朵。

多年求医无果后的小杨也戴过助听器,但他总觉得耳朵里有东西,很难受,于是没戴多久就不戴了。直到去年,村里一个聋哑孩子植入人工耳蜗后听到了声音,通过康复还能说简单的话了,小杨母亲和小姨赶紧带他来到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

2023年3月6号终于迎来开机的日子,虽然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耳科主任张朝梅对开机有十足的把握,她还在早早来到诊室和小杨一家见证此刻。

母亲手里一直拿着手机,想记录下开机后孩子听到声音的第一反应,就像每个母亲想记录孩子第一次开口叫妈妈一样。小杨紧张的手扣紧椅子,直到张朝梅主任进来后通过眼神和手势告诉他“没问题”,他才缓和了一点。

工程师先是把声音调到合适的音量,然后开始和小杨互动。

“咚咚咚”

听到几声?

第一次互动小杨没能理解互动规则,小姨给他沟通后,第二次小杨就成功听到工程师敲了三下桌子,并明确用手势比出“3”,在场所有的人都开心的给他竖起大拇指。之后多次尝试,每次都成功。

成功听到声音,小杨还在张朝梅主任的引导下发出28年来第一次声音“a……”,虽然只是简单的音节,这让母亲红了眼角,声音也跟着颤抖起来:“终于等到这天了,谢谢张主任,谢谢你们了。”

2

张朝梅主任介绍说,耳聋患者分语前聋和语后聋,语前聋患者在6岁之前植入人工耳蜗,通过康复训练,一般都能获得较好的听力、语言效果,回归正常社会,也可以进入正常学校读书,有很大几率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语后聋患者在植入人工耳蜗后,康复周期很短,甚至不需要特殊的康复训练就能恢复正常生活工作;那么错过最佳耳蜗植入手术时机的语前聋患者,仍然建议建议尽早植入人工耳蜗。

最后,张主任建议,当出现不可逆的耳聋时,要在专业医生的综合评估下,如适合进行植入人工耳蜗,应尽早植入,帮助患者尽快重回有声世界。

(潘嫔)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周玲玲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