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学院走进南川开展“深扎”主题文学实践采访创作系列活动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罗晓红)3月12-13日,重庆文学院组织文学院学员走进南川区木凉镇、头渡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文学实践采访创作系列活动,以文学的形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此次活动是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落户南川后,重庆文学院开展的首次“深扎”主题实践活动。
12日上午,文学院学员在木凉镇镇长杨鹏带领下,冒雨深入木凉镇李家祠堂、云都寺、老宋家非遗泡椒厂、桃溪乐园等地,了解当地产业经济、文化旅游、文化建设成就,感受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木凉的美丽蝶变。产业兴则乡村兴,在得知木凉镇着力打造农文旅融合精品园区,探索“主题农场+体验园区”发展模式,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汉场坝村获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后,大家对木凉镇优化升级的产业结构拓宽了村民的致富之路,向上向善的精神面貌浓郁了文明乡风感叹不已。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根脉,要延续历史传承,根植文化积淀,作家如何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引领风尚?当日下午,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重庆文学院专业作家张远伦,重庆文学院专业作家唐力,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重庆文学院副院长张兵(小桥老树)先后举办了诗歌、小说培训讲座,为文学院学员和南川区作协会员传授创作技巧,提升写作技能。
张远伦以《生活中的诗歌现场》为题,结合上午的参观参访感受,现场指导学员进行诗歌创作。在他看来,诗就是生活,诗不只蕴含诗意,还具有思想性。他直言,只要愿意深度介入生活参与生活,万事万物都可以诉诸笔端。他希望学员们在创作时能发现生活中的哲学道理,并用诗歌的语言去完成,用火去引燃自己的诗歌创作。
唐力以诗歌中《意象:璀璨的语言之花》为题,从诗歌创作中意象的定义、意象的类型及结构方式、意象的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剖析。他强调,在诗歌写作中,应注意意象三原则;对于所写事物,不论主客观,都要用直接处理的方法;绝不使用任何对表达没有作用的字;按照富有音乐性的词句的先后关联安排韵律,而不是按照节拍器的节拍来写诗。讲座中,他以泰戈尔、冰心、桑德堡等诗人的作品为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诗歌中的单纯意象、复合意象、集群意向等创作技巧,让大家在学习创作方法的同时,也领略了诗歌的独特魅力。
张兵以《如何写作叫好又叫座的长篇小说》为题,从畅销书的选题思路、小说的题材选择、语言的风格等方面作了生动解析。他表示,文学出圈,文学不能缺位,不能退缩到小圈子,文学要站出来,走进人民之中。他指出,创作的选题思路是人应符合时代情绪,与个人命运相连。他希望大家深入生活,把握时代脉动、洞悉生活本质,用心感受、用情体会,深切描绘新时代新气象新风貌,创作出留得下、叫得响、传得开的精品力作。
13日上午,文学院学员走进南川区头渡镇采访,了解金山湖大坝的修建情况,深入方竹林管护示范片,考察当地产业如何真正助力老百姓增收致富,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金山湖水质清幽,湖两岸环抱喀斯特溶岩地形更是为风景添彩,犹如大自然私藏的秀美画卷。青山隐隐,山水相映,头渡镇优良的自然生态成为乡村旅游的亮点,让大家印象深刻,赞叹连连。在采访现场,头渡镇党委书记晏清云为大家介绍了当地经济、产业发展情况,他希望作家们能深入挖掘当地特色和当地历史底蕴,助力乡村振兴,书写大美南川。
据介绍,活动结束后,学员们将把写作和一线生活结合起来,围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主题进行创作,以优秀的文学作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本文图片由重庆文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