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央地携手谱新章 成渝抱团赴前程
3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与重庆市政府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共同举办“央地携手合作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共建现代化新重庆座谈会”。
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信誉度越高的企业,其竞争力就越大。反之,则难以生存。作为国家经济的顶梁柱——央企,往往信誉度高、实力雄厚。央企在吸引高质量人才,在融资和承担大项目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时间跨度大、资源需求多的特大“项目”,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极其复杂的综合性极强的“项目”,单靠川渝两地有限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显然动力还不够强劲。只有进一步加强与央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搭建川渝经济发展的合作平台,健全完善常态化合作机制,才能实现央地的优势互补,实现央地的双赢,进而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蓝图尽快变为现实,实现成渝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加强央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打造央企与川渝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局面,是实现川渝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央企业是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践行国家意志、服务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的国家队和主力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离不开央企的参与。只有积极寻找与央企合作的契合点,大力借助央企的力量,围绕拉长成渝地区产业链条,强化央企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打造生态链、完善供应链、协同创新链、突破行业链、提升价值链、融合服务链、壮大产业链”的“新产业”发展路径设计,加速构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总体战略思路,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主攻方向。
在全球范围内,央企业务分布之广、机构设立之多、人才素质之高、体系建立之全,是地方国资平台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的。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等自然禀赋,以及川渝在西部地区的优势区位,推进央企在成渝扩大投资、增加产能和新设公司,大力培育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特色消费品、大健康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强做优央企和地方经济,共同探索地方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发展新路,在合作过程中提升能力,取得1+1>2的综合收益。
加强央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围绕地方企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精准“把脉开方”。如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被纳入国家战略布局,被定位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急切需要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与之相匹配。央地合作,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创新能力强的地方人才队伍,培育一批高质量经营主体,集聚一批创新制胜优势力量,让更多成果从“实验室”快速走向“生产线”。同时,找准央地合作契合点,充分发挥资本、科技、市场和产业链供应链优势,真正将央企在企业管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市场经营、开发建设等方面经验引入地方国有企业,充分运用好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联合推广节能环保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与央企强化优势互补、加强精诚合作,让央企深度参与川渝产业,实现央地携手共进,汇聚优势,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探索新机遇,促进央地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实现央地双方的资源优化和合作共赢。
作者:肖水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