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健身不用出远门 文化服务送到家
独特的园林景观、丰富的健身场地、原生态滨水慢行步道……

九龙坡:健身不用出远门 文化服务送到家

来源:九龙报2023-03-17

独特的园林景观、丰富的健身场地、原生态滨水慢行步道……前不久,坐落于九龙坡区盘龙新城的彩云谷体育公园一经投入使用,便得到了市民青睐。到桃花溪边散散步,在生态公园里锻炼健身,俨然成为了当地居民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在不远处的盘龙新城24小时图书馆里,来看书、借书的市民也是络绎不绝。“以往下班后想看书得走到4公里外的区图书馆,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免费借阅,实在太方便了!”家住盘龙金茂悦小区的刘女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一座座利用城市“边角料”建立起的体育公园,一个个智能便捷、藏书丰富的24小时图书馆,正是近年来九龙坡区深入推进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布局、丰富内容、完善功能、增加供给,切实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的生动写照。

市民在九滨路锻炼身体。 记者 周邦静 摄
市民在九滨路锻炼身体。 记者 周邦静 摄

城市“15分钟健身圈”全面建成

“以前我们这儿是一块空坝,现在安上了几件健身器材,大家锻炼健身有了去处,也把场地给充分利用起来了。”面对牵引器、漫步机、乒乓球台等崭新的健身设施,家住上游三村32号的居民赞不绝口。

无独有偶,在二郎街道迎宾路社区,通过平地面、铺塑胶,原有的健身场地设施得到了更新改善,健身步道整葺一新,周边群众健身也有了更多的去处。

据了解,近些年,由于部分老旧社区体育设施存在老化、受损的问题,影响了周围居民的健身运动体验,造成了安全隐患。为此,区体育局积极行动,及时对全区体育设施的配置、老化、破损等情况进行了全方位修缮。2022年完成全区域、全范围4次巡检,对早期建成的老旧破损、存在安全隐患的40个社区、村500余件健身器材进行及时维护更新,完好率达95%以上。

如果说居民楼下的健身设施,基本满足了老百姓健身锻炼的殷切期盼,那全新修建的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则为市民健身休闲提供了更丰富、多样化的选择。

数据显示,2022年九龙坡区新建成彩云谷体育公园等体育场地设施400余个,新增体育场地设施达77万平方米,大幅将2021年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94平方米提升至2.44平方米,全面建成城市“15分钟健身圈”,且正在向“10分钟健身圈”全面迈进。

华岩镇退溪书屋,市民坐在沙发上阅读。 记者 黄秋彤 摄
华岩镇退溪书屋,市民坐在沙发上阅读。 记者 黄秋彤 摄

持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退溪书屋,位于华岩镇联合社区跳磴河畔,是一座集图书借阅、电影放映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图书馆,面积约240平方米,藏书8000余册,舒适的环境、方便的功能让周边居民十分满意。

“除了退溪书屋,华岩镇12个村(社区)都已建起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室),平均藏书3000余册,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华岩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07年开始,华岩镇已连续15年举办“书香华岩”读书月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人和学堂”“五名五送”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这样的文化氛围,在九龙坡处处可见。近年来,区文化旅游委大力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建立总分馆制体系,图书馆总馆、文化馆总馆各1个,镇街级文化分馆、图书分馆各13个,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建图书分馆17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直属分馆)10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154个,实现全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此外,还建成九龙意库等城市公共文化空间9个、非遗传习所2个、村史馆6个。

光有阵地还不够,区文化旅游委还持续加强文化服务供给。一方面,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程度,目前,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放面积达8.06万平方米,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巴人博物馆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率达100%。区文化馆常年开展春、夏、秋三季免费开放暨全民艺术普及培训,公益直播线上培训等。

另一方面,充分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建成图书室、农家书屋和社会图书分馆等具有数字阅读功能阵地共228个,创建“学习强国”数字农家书屋6个,建成全市首个区县级手机图书馆,打造“爱上九龙坡”抖音号、官方视频号等11个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立起数字资源丰富、服务平台完善、活动优质便民的数字化阅读传播与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城乡公共文化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得到更好满足。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九龙坡:健身不用出远门 文化服务送到家

2023-03-17 06:30:29 来源:

独特的园林景观、丰富的健身场地、原生态滨水慢行步道……前不久,坐落于九龙坡区盘龙新城的彩云谷体育公园一经投入使用,便得到了市民青睐。到桃花溪边散散步,在生态公园里锻炼健身,俨然成为了当地居民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在不远处的盘龙新城24小时图书馆里,来看书、借书的市民也是络绎不绝。“以往下班后想看书得走到4公里外的区图书馆,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免费借阅,实在太方便了!”家住盘龙金茂悦小区的刘女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一座座利用城市“边角料”建立起的体育公园,一个个智能便捷、藏书丰富的24小时图书馆,正是近年来九龙坡区深入推进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布局、丰富内容、完善功能、增加供给,切实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的生动写照。

市民在九滨路锻炼身体。 记者 周邦静 摄
市民在九滨路锻炼身体。 记者 周邦静 摄

城市“15分钟健身圈”全面建成

“以前我们这儿是一块空坝,现在安上了几件健身器材,大家锻炼健身有了去处,也把场地给充分利用起来了。”面对牵引器、漫步机、乒乓球台等崭新的健身设施,家住上游三村32号的居民赞不绝口。

无独有偶,在二郎街道迎宾路社区,通过平地面、铺塑胶,原有的健身场地设施得到了更新改善,健身步道整葺一新,周边群众健身也有了更多的去处。

据了解,近些年,由于部分老旧社区体育设施存在老化、受损的问题,影响了周围居民的健身运动体验,造成了安全隐患。为此,区体育局积极行动,及时对全区体育设施的配置、老化、破损等情况进行了全方位修缮。2022年完成全区域、全范围4次巡检,对早期建成的老旧破损、存在安全隐患的40个社区、村500余件健身器材进行及时维护更新,完好率达95%以上。

如果说居民楼下的健身设施,基本满足了老百姓健身锻炼的殷切期盼,那全新修建的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则为市民健身休闲提供了更丰富、多样化的选择。

数据显示,2022年九龙坡区新建成彩云谷体育公园等体育场地设施400余个,新增体育场地设施达77万平方米,大幅将2021年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94平方米提升至2.44平方米,全面建成城市“15分钟健身圈”,且正在向“10分钟健身圈”全面迈进。

华岩镇退溪书屋,市民坐在沙发上阅读。 记者 黄秋彤 摄
华岩镇退溪书屋,市民坐在沙发上阅读。 记者 黄秋彤 摄

持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退溪书屋,位于华岩镇联合社区跳磴河畔,是一座集图书借阅、电影放映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图书馆,面积约240平方米,藏书8000余册,舒适的环境、方便的功能让周边居民十分满意。

“除了退溪书屋,华岩镇12个村(社区)都已建起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室),平均藏书3000余册,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华岩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07年开始,华岩镇已连续15年举办“书香华岩”读书月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人和学堂”“五名五送”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这样的文化氛围,在九龙坡处处可见。近年来,区文化旅游委大力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建立总分馆制体系,图书馆总馆、文化馆总馆各1个,镇街级文化分馆、图书分馆各13个,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建图书分馆17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直属分馆)10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154个,实现全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此外,还建成九龙意库等城市公共文化空间9个、非遗传习所2个、村史馆6个。

光有阵地还不够,区文化旅游委还持续加强文化服务供给。一方面,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程度,目前,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放面积达8.06万平方米,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巴人博物馆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率达100%。区文化馆常年开展春、夏、秋三季免费开放暨全民艺术普及培训,公益直播线上培训等。

另一方面,充分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建成图书室、农家书屋和社会图书分馆等具有数字阅读功能阵地共228个,创建“学习强国”数字农家书屋6个,建成全市首个区县级手机图书馆,打造“爱上九龙坡”抖音号、官方视频号等11个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立起数字资源丰富、服务平台完善、活动优质便民的数字化阅读传播与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城乡公共文化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得到更好满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