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你家娃也在“咕卡”吗?“10后”社交货币“咕卡”套装月售百万元
你听说过“咕卡”吗?在快手上搜索这个话题,播放量达16.5亿次,不少视频播放量超10万次,一款9.9元的套装销量近3万。

财经观察|你家娃也在“咕卡”吗?“10后”社交货币“咕卡”套装月售百万元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3-17
煤球的“咕卡”用品。受访者供图
煤球的“咕卡”用品。受访者供图

你听说过“咕卡”吗?

在快手上搜索这个话题,播放量达16.5亿次,不少视频播放量超10万次,一款9.9元的套装销量近3万;小红书上,相关笔记数量达58万+;微博超话“只咕亿张”中,聚集了12.2万“咕卡”爱好者们,他们被称为“咕咕机”。

什么是“咕卡”?

用镊子将精美的贴纸夹起,找准位置贴在透明卡套的边缘上,用白色丙烯马克笔在贴纸间的空隙中点缀线条。一番操作过后,一个漂亮的卡套诞生了。

煤球“咕卡”作品。受访者供图
煤球“咕卡”作品。受访者供图

“咕卡”,是韩文中“贴卡”的音译,即用贴纸等装饰一张卡片(或者卡套,以及一切可以贴贴纸的物件)。最近,“咕卡”在年轻人中开始流行,尤其是中小学生,不少人为“咕卡”每月支出数百元,“咕卡”俨然已成为“10后”社交货币。

他们为什么爱上“咕卡”?一张小小的卡片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消费潜力?

小红书上不少博主接单制作“咕卡套”。网络截图
小红书上不少博主接单制作“咕卡套”。网络截图

现象——

中小学生爱“咕卡”  “为爱发电”也兼职创收

“‘咕’完一张卡,真的很有成就感!”16岁的煤球(化名)正在读高一,入坑“咕卡”一年,她的表妹是小学生,也喜欢“咕卡”。

起初,煤球从抖音和小红书了解到“咕卡”。大多数“咕卡”爱好者都是由于喜爱某位明星或者某个动漫人物,将他们的周边卡片或者自印图片作为“咕卡”创作对象。煤球也追星,自然而然就加入了“咕卡”的行列。

“卡套、贴纸、镊子、白色丙烯马克笔等,都是必备品。”煤球介绍,为防止贴纸沾上指纹影响粘性,一般得用镊子操作,有时贴纸过大或外形不符合需求,还要用笔刀裁剪,白色丙烯马克可在卡套上绘画点缀,使外观更协调。煤球表示,“入坑”以来,每月大约需花费300-400元用于购买这些“咕卡”用品。

记者观察到,购物平台上搭配好的“咕卡”装备,一般包括1个收纳桶、二十多张贴纸、二十多个透明“咕”盘和数个“咕卡”配件,价格大多在 20-30 元左右,有一定可支配零花钱的中小学生很容易能实现“咕卡”自由。

去年五月,煤球在小红书分享了自己第一次“咕卡”的经历,收获了1.5万点赞和两千多收藏。随后,应部分粉丝要求,煤球在小红书转卖起了自己制作的咕卡套,“主要卖给喜欢的人,只算了成本价和邮费,有时还得倒贴一点。”

虽然煤球没将“咕卡”当成生意,但已有不少人将“咕卡”作为收入来源。在小红书上,不少博主接单创作。记者联系到其中一位博主,根据定价表,其“咕”平面卡套单面图案,定价8元/张;立体卡套单面立体拼贴图案,定价15元/张。此外还有手机背卡等,按全拼贴和半拼贴分别标价24元和16元,全部商品满100元包邮。

“卡套‘咕’得很快,但要下单后一周才能开始制作,因为我是在校学生兼职接单。”该博主透露,订单一直排得很满,能赚一些零花钱。

短视频里人气较高的“咕卡”博主,不少都是“05后”和“10后”。随着越来越多人加入,如今“咕卡”玩出了新花样,已经成了“万物皆可咕”,在不少平台上,被“咕”的还有Ipad背卡、手机壳、CD盘等。

两件新区竹林实验学校附近的文具店里售有“咕卡”用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林红 摄
两江新区竹林实验学校附近的文具店里售有“咕卡”用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林红 摄

产业——

一张贴纸售价十几元 有店铺月赚百万

“咕卡”火了,有商家早早瞄准赛道,抢占先机。

“每个月三四百块钱里,大部分用来买贴纸了。”煤球透露,圈内人对贴纸的原创性有一定要求。目前,“咕卡”贴纸主要分为韩国进口贴纸和国内原创贴纸,前者售价多在10元-15元/张之间,需找代购,许多热门款式时常售罄,后者售价大多在2-5元/张之间。

虽然单价不高,但对商家来说,“咕卡”贴纸的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记者了解到,除开设计费用,一张贴纸平均造价大约在5毛-9毛之间,顾客在购买贴纸时通常几十张、几十张地买,线上平台的爆款贴纸月销量基本上能够轻松破万。

在超话“只咕亿张”中,有网友整理了八十多家国内原创贴纸店铺名单,根据外观设计、贴纸材质等差异售价不同,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淘宝上按价格降序排列,最贵的“咕卡”套装卖到999元,显示月销100+,销量最大的“咕卡”套装价格为23.8元,月销6万+。

郭先生是一家文具销售公司的工作人员,运营公司旗下抖音账号“清柚&咕卡手账”,粉丝3.8万,用于分享“咕卡”手工制作、“咕卡”套装购买等,目的是为旗下店铺引流变现。“我们主要销售‘咕卡’用品和火漆,消费群体基本是小学生。”郭先生表示,公司有两家淘宝店,总订阅数达20万,定价基本相同,200张贴纸售价在20-40元之间,两家店每个月利润超过百万元。

“咕卡”热正从线上延伸到线下。记者在重庆两江新区竹林实验学校附近的文具店看到,有不少“咕卡”用品在售,包括“咕卡砖”、贴纸、搭配好的“咕卡”套装等,售价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不少学生放学后三五成群前来选购。

除了中小学生,也有不少“95后”“入圈”。美团数据显示,超两成的“咕卡”下单者为20-30岁的年轻人。2月以来,“咕卡”搜索量持续上涨,尤其是每到周六日,都会出现搜索量小高峰,显示出这一手工玩具的休闲娱乐属性。

微博超话“只咕亿张”里,聚集了12.2万个“咕咕机”。网络截图
微博超话“只咕亿张”里,聚集了12.2万个“咕咕机”。网络截图

观点——

“咕卡”有潜力 但能走多远得看创意

“这不跟我们小时候玩的贴纸一样吗?”在快手、抖音平台,许多沉浸式“咕卡”视频下引来了不少“70后”、“80后”网友的回忆杀:“哥哥小时候把电视屏幕‘咕’满贴纸。妈妈回家‘咕’哥哥屁股上好几个鞋印子。”“姐姐小时候都是‘咕’家里的大衣柜和墙。”

对于“咕卡”,家长们怎么看?“‘咕卡’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林女士是一位87年的宝妈,有一个幼儿园中班在读的女儿,她表示曾经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为其购买过类似的“贴砖”玩具,“但‘咕卡’的玩法更复杂,需要孩子发挥想像力进行创作,等她再大点我会考虑为她购买。”

“我小的时候玩过明星偶像的贴纸,能理解孩子对于这类贴纸游戏的喜爱。”95年出生的毛女士,孩子正在读小学二年级,她认为贴纸游戏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但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我以前也给孩子买过贴纸游戏,没玩多久就扔得到处都是,既浪费又难打理,我不会再买了。”

“10后”为何喜欢“咕卡”?家长该如何正确看待孩子对于“咕卡”的喜爱?“孩子喜欢‘咕卡’并非难以理解。”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青少年儿童心理科主任郑汉峰表示,“咕卡”是一项减压的娱乐,其美丽的色彩和外观易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向往,再加上独立创作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且创作结果也能带给孩子满足感,因此孩子对“咕卡”的喜爱并不是空穴来风。

“家长要理解孩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不要过分担心孩子玩物丧志、影响学习。家长应该看到孩子的动手及创作能力,并提出表扬和肯定。” 郑汉峰建议,家长可以一同参与并积极与孩子讨论,倾听孩子创作感受并回应。

“咕卡”背后的经济潜力如何?还能流行多久?重庆大学经济学教授姚树洁认为,一个好的产品或消费业态,是可以积少成多、形成巨大商机的,如果再附带有娱乐、兴趣、智力等增效作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从这个角度来看,‘咕卡’是有一定经济潜力的。”

“‘咕卡’能够流行多久,要看其内涵是否充分满足娱乐、兴趣和智力这三个条件。” 姚树洁表示,“咕卡”作为一个新业态正处于起步阶段,今后类似的新形态还会出现,甚至可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因此,“咕卡”能否流行下去,关键在于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前提下,创意创新能否持续跟上。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林红 佘振芳/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财经观察|你家娃也在“咕卡”吗?“10后”社交货币“咕卡”套装月售百万元

2023-03-17 06:00:00 来源:
煤球的“咕卡”用品。受访者供图
煤球的“咕卡”用品。受访者供图

你听说过“咕卡”吗?

在快手上搜索这个话题,播放量达16.5亿次,不少视频播放量超10万次,一款9.9元的套装销量近3万;小红书上,相关笔记数量达58万+;微博超话“只咕亿张”中,聚集了12.2万“咕卡”爱好者们,他们被称为“咕咕机”。

什么是“咕卡”?

用镊子将精美的贴纸夹起,找准位置贴在透明卡套的边缘上,用白色丙烯马克笔在贴纸间的空隙中点缀线条。一番操作过后,一个漂亮的卡套诞生了。

煤球“咕卡”作品。受访者供图
煤球“咕卡”作品。受访者供图

“咕卡”,是韩文中“贴卡”的音译,即用贴纸等装饰一张卡片(或者卡套,以及一切可以贴贴纸的物件)。最近,“咕卡”在年轻人中开始流行,尤其是中小学生,不少人为“咕卡”每月支出数百元,“咕卡”俨然已成为“10后”社交货币。

他们为什么爱上“咕卡”?一张小小的卡片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消费潜力?

小红书上不少博主接单制作“咕卡套”。网络截图
小红书上不少博主接单制作“咕卡套”。网络截图

现象——

中小学生爱“咕卡”  “为爱发电”也兼职创收

“‘咕’完一张卡,真的很有成就感!”16岁的煤球(化名)正在读高一,入坑“咕卡”一年,她的表妹是小学生,也喜欢“咕卡”。

起初,煤球从抖音和小红书了解到“咕卡”。大多数“咕卡”爱好者都是由于喜爱某位明星或者某个动漫人物,将他们的周边卡片或者自印图片作为“咕卡”创作对象。煤球也追星,自然而然就加入了“咕卡”的行列。

“卡套、贴纸、镊子、白色丙烯马克笔等,都是必备品。”煤球介绍,为防止贴纸沾上指纹影响粘性,一般得用镊子操作,有时贴纸过大或外形不符合需求,还要用笔刀裁剪,白色丙烯马克可在卡套上绘画点缀,使外观更协调。煤球表示,“入坑”以来,每月大约需花费300-400元用于购买这些“咕卡”用品。

记者观察到,购物平台上搭配好的“咕卡”装备,一般包括1个收纳桶、二十多张贴纸、二十多个透明“咕”盘和数个“咕卡”配件,价格大多在 20-30 元左右,有一定可支配零花钱的中小学生很容易能实现“咕卡”自由。

去年五月,煤球在小红书分享了自己第一次“咕卡”的经历,收获了1.5万点赞和两千多收藏。随后,应部分粉丝要求,煤球在小红书转卖起了自己制作的咕卡套,“主要卖给喜欢的人,只算了成本价和邮费,有时还得倒贴一点。”

虽然煤球没将“咕卡”当成生意,但已有不少人将“咕卡”作为收入来源。在小红书上,不少博主接单创作。记者联系到其中一位博主,根据定价表,其“咕”平面卡套单面图案,定价8元/张;立体卡套单面立体拼贴图案,定价15元/张。此外还有手机背卡等,按全拼贴和半拼贴分别标价24元和16元,全部商品满100元包邮。

“卡套‘咕’得很快,但要下单后一周才能开始制作,因为我是在校学生兼职接单。”该博主透露,订单一直排得很满,能赚一些零花钱。

短视频里人气较高的“咕卡”博主,不少都是“05后”和“10后”。随着越来越多人加入,如今“咕卡”玩出了新花样,已经成了“万物皆可咕”,在不少平台上,被“咕”的还有Ipad背卡、手机壳、CD盘等。

两件新区竹林实验学校附近的文具店里售有“咕卡”用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林红 摄
两江新区竹林实验学校附近的文具店里售有“咕卡”用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林红 摄

产业——

一张贴纸售价十几元 有店铺月赚百万

“咕卡”火了,有商家早早瞄准赛道,抢占先机。

“每个月三四百块钱里,大部分用来买贴纸了。”煤球透露,圈内人对贴纸的原创性有一定要求。目前,“咕卡”贴纸主要分为韩国进口贴纸和国内原创贴纸,前者售价多在10元-15元/张之间,需找代购,许多热门款式时常售罄,后者售价大多在2-5元/张之间。

虽然单价不高,但对商家来说,“咕卡”贴纸的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记者了解到,除开设计费用,一张贴纸平均造价大约在5毛-9毛之间,顾客在购买贴纸时通常几十张、几十张地买,线上平台的爆款贴纸月销量基本上能够轻松破万。

在超话“只咕亿张”中,有网友整理了八十多家国内原创贴纸店铺名单,根据外观设计、贴纸材质等差异售价不同,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淘宝上按价格降序排列,最贵的“咕卡”套装卖到999元,显示月销100+,销量最大的“咕卡”套装价格为23.8元,月销6万+。

郭先生是一家文具销售公司的工作人员,运营公司旗下抖音账号“清柚&咕卡手账”,粉丝3.8万,用于分享“咕卡”手工制作、“咕卡”套装购买等,目的是为旗下店铺引流变现。“我们主要销售‘咕卡’用品和火漆,消费群体基本是小学生。”郭先生表示,公司有两家淘宝店,总订阅数达20万,定价基本相同,200张贴纸售价在20-40元之间,两家店每个月利润超过百万元。

“咕卡”热正从线上延伸到线下。记者在重庆两江新区竹林实验学校附近的文具店看到,有不少“咕卡”用品在售,包括“咕卡砖”、贴纸、搭配好的“咕卡”套装等,售价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不少学生放学后三五成群前来选购。

除了中小学生,也有不少“95后”“入圈”。美团数据显示,超两成的“咕卡”下单者为20-30岁的年轻人。2月以来,“咕卡”搜索量持续上涨,尤其是每到周六日,都会出现搜索量小高峰,显示出这一手工玩具的休闲娱乐属性。

微博超话“只咕亿张”里,聚集了12.2万个“咕咕机”。网络截图
微博超话“只咕亿张”里,聚集了12.2万个“咕咕机”。网络截图

观点——

“咕卡”有潜力 但能走多远得看创意

“这不跟我们小时候玩的贴纸一样吗?”在快手、抖音平台,许多沉浸式“咕卡”视频下引来了不少“70后”、“80后”网友的回忆杀:“哥哥小时候把电视屏幕‘咕’满贴纸。妈妈回家‘咕’哥哥屁股上好几个鞋印子。”“姐姐小时候都是‘咕’家里的大衣柜和墙。”

对于“咕卡”,家长们怎么看?“‘咕卡’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林女士是一位87年的宝妈,有一个幼儿园中班在读的女儿,她表示曾经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为其购买过类似的“贴砖”玩具,“但‘咕卡’的玩法更复杂,需要孩子发挥想像力进行创作,等她再大点我会考虑为她购买。”

“我小的时候玩过明星偶像的贴纸,能理解孩子对于这类贴纸游戏的喜爱。”95年出生的毛女士,孩子正在读小学二年级,她认为贴纸游戏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但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我以前也给孩子买过贴纸游戏,没玩多久就扔得到处都是,既浪费又难打理,我不会再买了。”

“10后”为何喜欢“咕卡”?家长该如何正确看待孩子对于“咕卡”的喜爱?“孩子喜欢‘咕卡’并非难以理解。”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青少年儿童心理科主任郑汉峰表示,“咕卡”是一项减压的娱乐,其美丽的色彩和外观易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向往,再加上独立创作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且创作结果也能带给孩子满足感,因此孩子对“咕卡”的喜爱并不是空穴来风。

“家长要理解孩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不要过分担心孩子玩物丧志、影响学习。家长应该看到孩子的动手及创作能力,并提出表扬和肯定。” 郑汉峰建议,家长可以一同参与并积极与孩子讨论,倾听孩子创作感受并回应。

“咕卡”背后的经济潜力如何?还能流行多久?重庆大学经济学教授姚树洁认为,一个好的产品或消费业态,是可以积少成多、形成巨大商机的,如果再附带有娱乐、兴趣、智力等增效作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从这个角度来看,‘咕卡’是有一定经济潜力的。”

“‘咕卡’能够流行多久,要看其内涵是否充分满足娱乐、兴趣和智力这三个条件。” 姚树洁表示,“咕卡”作为一个新业态正处于起步阶段,今后类似的新形态还会出现,甚至可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因此,“咕卡”能否流行下去,关键在于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前提下,创意创新能否持续跟上。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林红 佘振芳/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文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