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活”了!故宫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本周末登陆重庆
3月18-19日,故宫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将在重庆国泰艺术中心连演4场。

文物“活”了!故宫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本周末登陆重庆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3-1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杜典韵)明代掐丝珐琅甪端香熏、晋代书法家陆机的《平复帖》、南宋沈子蕃的《缂丝梅鹊图》……当故宫里的文物“活”过来,你能否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3月18-19日,故宫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将在重庆国泰艺术中心连演4场。

微信图片_20230316203703

甪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在我国古代,常以甪端造型制成香熏,与香筒等组合,陈设于宫殿宝座前,可谓集典章陈设和实用熏香功能为一体。此次即将上演的《甪端》是故宫博物院与艺瑞奇国际文化联合出品的首部原创儿童剧,以故宫瑞兽“甪(lù)端”为原型,围绕如何创新文物传承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小甪端和他的文物家族成员以及故宫宫廷历史部老高、孙子高小端之间的一系列有趣又感人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30316203706

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每件文物,该剧为剧中出现的每件文物都打造了恰如其分的“人设”。“我饰演的是《缂丝梅鹊图》,是一位古道热肠、快人快语的大姐。”演员曹杉介绍,“为了更加贴切地塑造这个人物形象,前期导演建议我参考了一些影视剧中相似角色的处理方式,最终,我通过对说话节奏、形体表现等细节的处理,完成了对这个角色的演绎。”

微信图片_20230316203708

金瓯永固杯的饰演者张嗣家在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服装时有些惊讶,“这件文物看起来是一个金碧辉煌的杯子,这件服装非常还原,细节很丰富,对于我塑造这个角色的信服度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只“出身”皇家的杯子,这个角色的性格中有着独属于皇室的矜贵与较劲,但同时它又与这些长期生活在一起的文物有许多生活化的细节,“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剧中很多很有趣味的戏剧冲突。”

微信图片_20230316203714

为了提升剧目的历史质感,创排前期,主创团队曾深入故宫不对外展示的区域进行实地采风,近距离感受文物工作者们的日常,以及文物瑰宝的细节魅力。“为了让全国各地观众感受到更多的故宫细节,我们用灯光、多媒体等方式,把寿康宫的窗格、石砖搬上了舞台。”该剧灯光设计杨帆介绍,“在设计灯光时,我们没有定位只给孩子看,整体设计风格显得庄严、干净,力求体现戏剧舞台灯光的艺术高度。”

微信图片_20230316203720

“我饰演的高小端是一个10岁的小男孩,前期他被网络上的信息所误导,把后人的文艺创作误以为史实。后来他和文物们成为好朋友,也萌发了想要为这些文物进行数字影像采集的目标。”演员李幽优介绍,“剧中,我从晚辈的角度感受角色的爷爷老高这样一位文物典守者,更加为他们的坚守动容。”

微信图片_20230316203723

除了神奇的文物故事,剧中还对感人的文物典守情怀进行了刻画。1933年,为防日寇劫掠,故宫博物院约1.3万箱文物精品兵分三路,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漫长迁徙。其中中路文物九千余箱历经辗转于1938年抵达重庆,直至1939年春重庆即将面临密集轰炸,这批文物又再一次踏上紧急转移的旅程。故宫文物南迁是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壮举,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影响深远的保护人类文化遗迹的奇迹,当中离不开文物典守者们付出的巨大努力。

微信图片_20230316203727

“此次选择重庆作为巡演的站点之一,就是因为重庆与故宫文物南迁千丝万缕的关系。”导演薛森予介绍,“我们希望通过充满趣味的知识科普与饱含深情的历史讲述,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引导更多人加入守护、钻研文物的行列。”

(活动主办方供图)

分享
新浪微博

文物“活”了!故宫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本周末登陆重庆

2023-03-16 20:36:44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杜典韵)明代掐丝珐琅甪端香熏、晋代书法家陆机的《平复帖》、南宋沈子蕃的《缂丝梅鹊图》……当故宫里的文物“活”过来,你能否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3月18-19日,故宫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将在重庆国泰艺术中心连演4场。

微信图片_20230316203703

甪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在我国古代,常以甪端造型制成香熏,与香筒等组合,陈设于宫殿宝座前,可谓集典章陈设和实用熏香功能为一体。此次即将上演的《甪端》是故宫博物院与艺瑞奇国际文化联合出品的首部原创儿童剧,以故宫瑞兽“甪(lù)端”为原型,围绕如何创新文物传承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小甪端和他的文物家族成员以及故宫宫廷历史部老高、孙子高小端之间的一系列有趣又感人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30316203706

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每件文物,该剧为剧中出现的每件文物都打造了恰如其分的“人设”。“我饰演的是《缂丝梅鹊图》,是一位古道热肠、快人快语的大姐。”演员曹杉介绍,“为了更加贴切地塑造这个人物形象,前期导演建议我参考了一些影视剧中相似角色的处理方式,最终,我通过对说话节奏、形体表现等细节的处理,完成了对这个角色的演绎。”

微信图片_20230316203708

金瓯永固杯的饰演者张嗣家在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服装时有些惊讶,“这件文物看起来是一个金碧辉煌的杯子,这件服装非常还原,细节很丰富,对于我塑造这个角色的信服度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只“出身”皇家的杯子,这个角色的性格中有着独属于皇室的矜贵与较劲,但同时它又与这些长期生活在一起的文物有许多生活化的细节,“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剧中很多很有趣味的戏剧冲突。”

微信图片_20230316203714

为了提升剧目的历史质感,创排前期,主创团队曾深入故宫不对外展示的区域进行实地采风,近距离感受文物工作者们的日常,以及文物瑰宝的细节魅力。“为了让全国各地观众感受到更多的故宫细节,我们用灯光、多媒体等方式,把寿康宫的窗格、石砖搬上了舞台。”该剧灯光设计杨帆介绍,“在设计灯光时,我们没有定位只给孩子看,整体设计风格显得庄严、干净,力求体现戏剧舞台灯光的艺术高度。”

微信图片_20230316203720

“我饰演的高小端是一个10岁的小男孩,前期他被网络上的信息所误导,把后人的文艺创作误以为史实。后来他和文物们成为好朋友,也萌发了想要为这些文物进行数字影像采集的目标。”演员李幽优介绍,“剧中,我从晚辈的角度感受角色的爷爷老高这样一位文物典守者,更加为他们的坚守动容。”

微信图片_20230316203723

除了神奇的文物故事,剧中还对感人的文物典守情怀进行了刻画。1933年,为防日寇劫掠,故宫博物院约1.3万箱文物精品兵分三路,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漫长迁徙。其中中路文物九千余箱历经辗转于1938年抵达重庆,直至1939年春重庆即将面临密集轰炸,这批文物又再一次踏上紧急转移的旅程。故宫文物南迁是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壮举,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影响深远的保护人类文化遗迹的奇迹,当中离不开文物典守者们付出的巨大努力。

微信图片_20230316203727

“此次选择重庆作为巡演的站点之一,就是因为重庆与故宫文物南迁千丝万缕的关系。”导演薛森予介绍,“我们希望通过充满趣味的知识科普与饱含深情的历史讲述,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引导更多人加入守护、钻研文物的行列。”

(活动主办方供图)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