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为什么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

人民网评:为什么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2023-03-18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农业强国,当前要抓好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日前,《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这为做优做强乡村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

“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有什么样的水土,播撒什么样的种子;有什么样的资源,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都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产业振兴,一方面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条件优势,选择适合种养的类型、发展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打造健康的乡村产业,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关键要充分挖掘、激活本地优势资源。另一方面要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用好新的营销手段,打开视野来用好当地资源,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如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

“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丹东草莓,赣南脐橙,延安苹果,大同黄花,潜江小龙虾……近年来,许多拥有显著地理标识的产品,进入市场、融入生活,深受消费者喜欢,有力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百姓致富。实践证明,发展特色产业,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打造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换言之,产业发展只有富有特色,走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才能脱颖而出、占领市场。这意味着,产业振兴不是简单的发展某一种产业,而是要找准着力点,既深挖地域生态和文化价值,又避免同质化竞争,在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

“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产业振兴,要植根农村,更要跳出农村。一棵苹果树、一个苹果园,除了种树、养果、收获之外,还有分拣、包装、物流、销售、电商等环节。小小特色产品的背后是一条产业链,只有不断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形成一定规模,才能更多更好地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这就必须要在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坚持精准发力的基础上,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这需要各地各部门在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和联农带农等方面下功夫,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小小“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美好生活;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民的好就业、高收入,一头连着农村的生机和活力。做好这篇大文章,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苦练内功,让产业发展越来越各具特色,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定能为乡村振兴夯实强大的物质基础。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人民网评:为什么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

2023-03-18 20:21:43 来源: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农业强国,当前要抓好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日前,《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这为做优做强乡村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

“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有什么样的水土,播撒什么样的种子;有什么样的资源,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都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产业振兴,一方面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条件优势,选择适合种养的类型、发展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打造健康的乡村产业,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关键要充分挖掘、激活本地优势资源。另一方面要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用好新的营销手段,打开视野来用好当地资源,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如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

“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丹东草莓,赣南脐橙,延安苹果,大同黄花,潜江小龙虾……近年来,许多拥有显著地理标识的产品,进入市场、融入生活,深受消费者喜欢,有力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百姓致富。实践证明,发展特色产业,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打造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换言之,产业发展只有富有特色,走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才能脱颖而出、占领市场。这意味着,产业振兴不是简单的发展某一种产业,而是要找准着力点,既深挖地域生态和文化价值,又避免同质化竞争,在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

“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产业振兴,要植根农村,更要跳出农村。一棵苹果树、一个苹果园,除了种树、养果、收获之外,还有分拣、包装、物流、销售、电商等环节。小小特色产品的背后是一条产业链,只有不断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形成一定规模,才能更多更好地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这就必须要在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坚持精准发力的基础上,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这需要各地各部门在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和联农带农等方面下功夫,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小小“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美好生活;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民的好就业、高收入,一头连着农村的生机和活力。做好这篇大文章,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苦练内功,让产业发展越来越各具特色,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定能为乡村振兴夯实强大的物质基础。

[责任编辑: 赵秋云]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网络民意桥,有事请吐槽热线:023-63080011
网友:树人和平小学旁的公园场地太小,设备落后,希望分区设计,并做好隔音处理。

重庆市渝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该路段预计将于6月份左右施工完成。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