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逐步提升 网络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逐步提升 网络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来源:法治网 2023-03-18

2023年3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全面总结了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的经验,分享了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的成就。

白皮书指出,我国进入新时代,将依法治网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和网络强国建设重要内容,努力构建完备的网络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网络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网络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网络法治保障体系,网络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我国的网络法治建设,不仅有力提升了本国互联网治理能力,也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白皮书从六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我国网络法治建设的成就,包括:坚定不移走依法治网之路、夯实网络空间法制基础、保障网络空间规范有序、捍卫网络空间公平正义、提升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加强网络法治国际交流合作。本文主要解读白皮书关于提升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的有关论述。

网络法治意识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国家的信息化快速发展,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建设全面推进,中央发布了多项重要文件,立法部门制定了多项法律法规。同时,新时代也从“依法治国”提升为“全面依法治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增强法律素养,不仅是在传统物理空间而且在网络空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这样的法律意识,日益成为网络空间的广泛共识和基本准则,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网络空间得到全面彰显。

全面提升全社会网络法律意识和素养,有特殊的任务和要求,也有特别的实现路径。重点是:提高网民的法治观念与网络法治宣传教育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网络法律法规全面普及;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和有效落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和行业自律。创新法学研究和教育,服务于互联网法治建设。

在全民普法方面,“互联网+普法”将单向式法治宣传转变为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专业化的法律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话语、网言网语,受众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宣传普及网络法律法规是网络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网络法律法规全面普及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网络法治观念,为培育健康向上、文明法治的网络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持。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宣传普及网络法律法规是网络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网络法律法规全面普及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网络法治观念,为培育健康向上、文明法治的网络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持。网络法律法规普及融入网络立法全过程。在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网络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利用线上线下渠道,通过公开征求意见、研讨论证等方式,广泛听取、充分吸纳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等各方意见。网络法律法规公布实施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和专家解读等方式解疑释惑,引导公众了解网络法律知识、遵守网络法律法规,为依法治网筑牢群众基础。

我国围绕青少年、互联网企业从业人员等重要普法对象开展法治宣传,引导青少年网民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督促互联网企业合规合法经营,提升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强化互联网企业相关人员的依法经营意识。互联网企业是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市场主体,守法诚信是其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我国加强对互联网企业相关人员的网络法治教育培训,把网络法律法规特别是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法等与经营活动、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企业入职培训、日常培训。支持互联网行业组织为互联网企业及其从业人员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教育,鼓励互联网行业组织督促企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价值导向,通过完善行业规范、出台行业标准、发布诚信倡议等方式,引导互联网企业积极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我国初步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度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研究、人才培养机制,为网络法治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网络法治研究能力得到提高能力。高校、科研机构创建网络法治研究新型智库,先后建立多个综合性网络法治研究基地。专家学者深入参与网络法治活动,围绕网络法治重要规划、重大立法、重点改革等加强调查研究,提出建设性建议。

网络法治领域人才培养取得进步。中国系统整合传统法学学科教育和网络相关学科教育,在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的基础上,部分高校开设网络与信息法学、数字法学、计算法学、人工智能法学等二级学科。高校依规自主开设网络安全与执法等网络法治相关本科专业。组建从事网络法学研究和教学的工作团队,讲授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与人工智能、网络法学、区块链与电子证据、法律数据分析等融合法律知识与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知识的跨学科跨专业课程,编写了一系列具有前沿性、通用性及实操性教材,培养出一大批兼具法律专业知识和技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人才支撑。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理论研究的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法学教育与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指明了主要目标,要求优化法学院校布局,完善法学院校管理指导体制,优化学科体系,健全教学体系,完善教材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发展理论研究体系等,这将极大促进我国法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网络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逐步提升 网络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2023-03-18 23:00:13 来源:

2023年3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全面总结了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的经验,分享了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的成就。

白皮书指出,我国进入新时代,将依法治网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和网络强国建设重要内容,努力构建完备的网络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网络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网络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网络法治保障体系,网络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我国的网络法治建设,不仅有力提升了本国互联网治理能力,也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白皮书从六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我国网络法治建设的成就,包括:坚定不移走依法治网之路、夯实网络空间法制基础、保障网络空间规范有序、捍卫网络空间公平正义、提升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加强网络法治国际交流合作。本文主要解读白皮书关于提升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的有关论述。

网络法治意识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国家的信息化快速发展,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建设全面推进,中央发布了多项重要文件,立法部门制定了多项法律法规。同时,新时代也从“依法治国”提升为“全面依法治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增强法律素养,不仅是在传统物理空间而且在网络空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这样的法律意识,日益成为网络空间的广泛共识和基本准则,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网络空间得到全面彰显。

全面提升全社会网络法律意识和素养,有特殊的任务和要求,也有特别的实现路径。重点是:提高网民的法治观念与网络法治宣传教育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网络法律法规全面普及;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和有效落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和行业自律。创新法学研究和教育,服务于互联网法治建设。

在全民普法方面,“互联网+普法”将单向式法治宣传转变为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专业化的法律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话语、网言网语,受众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宣传普及网络法律法规是网络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网络法律法规全面普及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网络法治观念,为培育健康向上、文明法治的网络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持。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宣传普及网络法律法规是网络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网络法律法规全面普及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网络法治观念,为培育健康向上、文明法治的网络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持。网络法律法规普及融入网络立法全过程。在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网络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利用线上线下渠道,通过公开征求意见、研讨论证等方式,广泛听取、充分吸纳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等各方意见。网络法律法规公布实施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和专家解读等方式解疑释惑,引导公众了解网络法律知识、遵守网络法律法规,为依法治网筑牢群众基础。

我国围绕青少年、互联网企业从业人员等重要普法对象开展法治宣传,引导青少年网民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督促互联网企业合规合法经营,提升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强化互联网企业相关人员的依法经营意识。互联网企业是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市场主体,守法诚信是其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我国加强对互联网企业相关人员的网络法治教育培训,把网络法律法规特别是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法等与经营活动、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企业入职培训、日常培训。支持互联网行业组织为互联网企业及其从业人员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教育,鼓励互联网行业组织督促企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价值导向,通过完善行业规范、出台行业标准、发布诚信倡议等方式,引导互联网企业积极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我国初步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度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研究、人才培养机制,为网络法治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网络法治研究能力得到提高能力。高校、科研机构创建网络法治研究新型智库,先后建立多个综合性网络法治研究基地。专家学者深入参与网络法治活动,围绕网络法治重要规划、重大立法、重点改革等加强调查研究,提出建设性建议。

网络法治领域人才培养取得进步。中国系统整合传统法学学科教育和网络相关学科教育,在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的基础上,部分高校开设网络与信息法学、数字法学、计算法学、人工智能法学等二级学科。高校依规自主开设网络安全与执法等网络法治相关本科专业。组建从事网络法学研究和教学的工作团队,讲授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与人工智能、网络法学、区块链与电子证据、法律数据分析等融合法律知识与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知识的跨学科跨专业课程,编写了一系列具有前沿性、通用性及实操性教材,培养出一大批兼具法律专业知识和技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人才支撑。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理论研究的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法学教育与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指明了主要目标,要求优化法学院校布局,完善法学院校管理指导体制,优化学科体系,健全教学体系,完善教材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发展理论研究体系等,这将极大促进我国法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网络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