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提升工程巡礼05丨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走最难的路,为疑难重症患者找到生命的“出路”
从1979年建科以来,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的探索之路从未停止。

学科提升工程巡礼05丨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走最难的路,为疑难重症患者找到生命的“出路”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3-20

 

开栏语:重医附一院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创新提出“九大工程”发展战略,不断引领和推动医疗技术、人才队伍、学科建设等方面大跨步向前发展,全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建设新重庆奋进发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人才·科技创新文化节”来临之际,特推出【学科提升工程巡礼】专栏,让我们一起走近重医附一院的这些优势学科,了解他们臻于至善,不断攀登医学高峰,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的无畏征程。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重要的机能调节系统,往往 “牵一发而动全身”。因症状和病因常常错综复杂,几乎每一位内分泌科医生都是“福尔摩斯”。

从1979年建科,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在40余年的时间里,一直在走最难的路,为疑难重症患者找到生命的“出路”。

1科室合影
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合影。院方供图

十余年磨一剑

走在国际原醛症诊治及研究的前沿

胡世(化名)有2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20多年来,他按照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治疗,但血压一直控制不佳,并逐渐伴有低血钾、四肢乏力、胸闷、头昏头痛以及走路无力等表现。为了治病,他不断地更换就诊医院。

辗转不知道多少次之后,胡世经人介绍来到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高血压不是都去心血管科吗,为什么还要去内分泌科?”胡世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入院后,程庆丰教授、杨淑敏副教授为胡世实施了双侧肾上腺静脉分段取血术,明确了他的左侧肾上腺醛固酮过度分泌,考虑左侧肾上腺增生,属于内分泌性高血压,即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随后,胡世转入泌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很快康复出院,不用服降压药就血压正常,困扰了他20余年的“高血压”得到了根治。

原醛症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接近3亿,按高血压总人群中原醛症5%-10%的患病率估算,我国至少有1千2百万原醛症患者。这就意味着,只要明确了诊断,这部分人的高血压是有可能手术根治的。

“原醛症容易被漏诊误诊,首先是因为取证很难。”内分泌内科主任李启富教授介绍,“最关键的、难度最大是肾上腺静脉取血(AVS),它也是原醛症分型的国际金标准。”

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医生在领域内率先独立开展肾上腺静脉取血。经过不断改良其流程,目前取血成功率达95%,不良反应减少约20%,完成例数居全国前茅。该技术作为适宜技术向全国推广,64家三甲教学医院前来学习,100余名医生接受培训,大幅度提高了国内原醛症诊治水平。

3肾上腺静脉取血手术中
肾上腺静脉取血手术中。院方供图

2010年开始,科室在李启富教授的带领下组建重庆市原醛症研究(CONPASS)团队,利用多学科合作(MDT)优势,建立起国际上最大的单中心原醛症队列,长期开展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等研究。

“十余年磨一剑”,重庆原醛症研究团队近年来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系列相关成果,让中国的原醛症诊治及研究逐渐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2020年,该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表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新诊断高血压患者中原醛症的患病率、患病特征和治疗预后,为原醛症的诊治增加了新的证据。2022年,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肾上腺结节的患病率、病因和临床特征,相关论文在国际著名期刊《内科学年鉴》上在线发表。

2023年,重庆原醛症研究团队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合作研究,揭示68Ga-Pentixafor PET/CT有望成为一种无创的原醛定位检查手段,并提出判断指标和标准,为原醛诊疗提供了新路径,论文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子刊发表。同年,该团队又首次证实了Wolframin蛋白(WFS1)可能是原醛症发病的关键调控点,扩展了对原醛症发病机制的认识。

国际原醛症指南主席John W. Funder和梅奥Irina Bancos教授均发文表示,重庆原醛症研究团队的研究对国际高血压诊治策略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发表原醛症相关研究学术论文20余篇,提出和优化多项诊断新方法,被《2020欧洲原醛症指南》《2020欧洲高血压共识多项指南》等多项国际国内指南或共识引用,获国家级重点项目2项。

“一体化”管理模式

直击患者的难点、痛点问题

糖尿病足俗称烂脚,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致死率极高。据最新数据显示,糖尿病足已成为全球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占截肢类型的85%,而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一直高居世界首位。拯救糖尿病足患者成为医学临床上的难点和痛点问题。

31岁的小张家住大竹县山区,两年前发现血糖升高,因经济困难,一直没有进行规范治疗。2022年春节期间,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双足踝部出现红肿。不久,红肿从足踝处逐渐向上蔓延至大腿根部,右足背皮肤破损,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

小张先后到多家医院诊治,花了十几万元,但病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于是辗转到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治疗。面对如此少见的大面积、多部位糖尿病合并感染的皮肤缺损,内分泌内科糖尿病足团队为小张量身制定了个体化、系统性诊疗方案。

在住院的43天时间里,小张先后经历了多次伤口清创手术,一次邮票植皮手术以及一次减张缝合闭合术。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终于小张双下肢大面积感染伤口逐渐好转,不久便就从轮椅上站起来独立行走,恢复了正常生活。

回想起住院的时光,小张满怀感激地说:“这里让我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医护人员们专业的知识、精湛的技术、温暖的话语是我痛苦日子里的良药。”

解除患者因为疾病所受的痛苦,是医务人员不断探索前行的动力。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开创性地实施“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实现“内外科深度融合”,大幅提高了糖尿病足的诊治水平。

2
医护团队查房中。院方供图

李启富教授介绍:“80%的糖尿病足患者需要的是内科治疗和一、二级手术。为此,我们请一名骨科医生常驻科室,专门为糖尿病足患者开展手术。对于20%需要三、四级手术的疑难危重症患者,我们与血管外科、骨科等深度协作,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内分泌内科率先在西部地区开展多项,包括血管床修缮术、皮肤牵拉延展术、糖尿病足皮瓣修复技术、糖尿病足艰难植皮等在内的国内一流糖尿病足治疗新技术。

“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和新技术开展后,糖尿病足患者保肢成功率、伤口愈合率、生活质量满意度不断提升;院内、院外手术等待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断下降,一定程度缓解了糖尿病足患者“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

注重人才培养

助推亚专业全面发展

“学科的发展,不能只靠一两个人,要让更多的年轻医生成长起来,在全国内分泌代谢疾病领域中都能占一席之地。”1999年担任科主任后,李启富教授传承邱鸿鑫教授、舒昌达教授、张素华教授等前辈们的优良传统,十分重视年轻人的培养。

5老一辈专家
老一辈专家。院方供图

杨淑敏副教授是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十佳科技青年获得者,从2012年博士毕业,一直在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工作。回首十余年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她十分感慨地说:“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学校、医院和科室从制度、项目、时间等各方面为我们年青人的成长提供了好的环境,让我们心无旁骛地干好自己的事,发挥好自己的专长。”

以人才为支撑,内分泌内科在肾上腺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骨质疏松、甲状腺疾病等亚专业百花齐放,其中原醛症诊治及研究在国际上取得突破,糖尿病肾病的诊治及研究达国内一流,糖尿病足诊治水平区域领先。

4

近三年,内分泌内科疑难危重病种覆盖率达到81.3%,疑难与危重病出院1330人次;近五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局级科研项目14项,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200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

“走最难的路,为疑难重症患者找到生命的‘出路’”,抱着这样的信念,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的探索之路还在继续。

科室名片

重医附一院内分泌科是西南地区最早的博士授位点之一,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认定专业”“重庆市卫健委内分泌代谢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重庆市糖尿病诊疗中心”。连续多年获“复旦版内分泌专科声誉排行榜”提名,居中国医院总科技值排名前十。

科室对内分泌疑难病包括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足、甲状腺结节的诊治国内领先,特别是原醛症的研究达国际一流;开展多项国际水平新技术如AVS、岩下窦采血、钳夹术、糖尿病足减张修复术等并推广;牵头制定国内首部糖尿病肾病指南和肾上腺结节共识。

(文/龙利蓉)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学科提升工程巡礼05丨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走最难的路,为疑难重症患者找到生命的“出路”

2023-03-20 16:37:24 来源:

 

开栏语:重医附一院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创新提出“九大工程”发展战略,不断引领和推动医疗技术、人才队伍、学科建设等方面大跨步向前发展,全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建设新重庆奋进发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人才·科技创新文化节”来临之际,特推出【学科提升工程巡礼】专栏,让我们一起走近重医附一院的这些优势学科,了解他们臻于至善,不断攀登医学高峰,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的无畏征程。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重要的机能调节系统,往往 “牵一发而动全身”。因症状和病因常常错综复杂,几乎每一位内分泌科医生都是“福尔摩斯”。

从1979年建科,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在40余年的时间里,一直在走最难的路,为疑难重症患者找到生命的“出路”。

1科室合影
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合影。院方供图

十余年磨一剑

走在国际原醛症诊治及研究的前沿

胡世(化名)有2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20多年来,他按照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治疗,但血压一直控制不佳,并逐渐伴有低血钾、四肢乏力、胸闷、头昏头痛以及走路无力等表现。为了治病,他不断地更换就诊医院。

辗转不知道多少次之后,胡世经人介绍来到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高血压不是都去心血管科吗,为什么还要去内分泌科?”胡世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入院后,程庆丰教授、杨淑敏副教授为胡世实施了双侧肾上腺静脉分段取血术,明确了他的左侧肾上腺醛固酮过度分泌,考虑左侧肾上腺增生,属于内分泌性高血压,即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随后,胡世转入泌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很快康复出院,不用服降压药就血压正常,困扰了他20余年的“高血压”得到了根治。

原醛症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接近3亿,按高血压总人群中原醛症5%-10%的患病率估算,我国至少有1千2百万原醛症患者。这就意味着,只要明确了诊断,这部分人的高血压是有可能手术根治的。

“原醛症容易被漏诊误诊,首先是因为取证很难。”内分泌内科主任李启富教授介绍,“最关键的、难度最大是肾上腺静脉取血(AVS),它也是原醛症分型的国际金标准。”

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医生在领域内率先独立开展肾上腺静脉取血。经过不断改良其流程,目前取血成功率达95%,不良反应减少约20%,完成例数居全国前茅。该技术作为适宜技术向全国推广,64家三甲教学医院前来学习,100余名医生接受培训,大幅度提高了国内原醛症诊治水平。

3肾上腺静脉取血手术中
肾上腺静脉取血手术中。院方供图

2010年开始,科室在李启富教授的带领下组建重庆市原醛症研究(CONPASS)团队,利用多学科合作(MDT)优势,建立起国际上最大的单中心原醛症队列,长期开展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等研究。

“十余年磨一剑”,重庆原醛症研究团队近年来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系列相关成果,让中国的原醛症诊治及研究逐渐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2020年,该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表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新诊断高血压患者中原醛症的患病率、患病特征和治疗预后,为原醛症的诊治增加了新的证据。2022年,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肾上腺结节的患病率、病因和临床特征,相关论文在国际著名期刊《内科学年鉴》上在线发表。

2023年,重庆原醛症研究团队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合作研究,揭示68Ga-Pentixafor PET/CT有望成为一种无创的原醛定位检查手段,并提出判断指标和标准,为原醛诊疗提供了新路径,论文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子刊发表。同年,该团队又首次证实了Wolframin蛋白(WFS1)可能是原醛症发病的关键调控点,扩展了对原醛症发病机制的认识。

国际原醛症指南主席John W. Funder和梅奥Irina Bancos教授均发文表示,重庆原醛症研究团队的研究对国际高血压诊治策略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发表原醛症相关研究学术论文20余篇,提出和优化多项诊断新方法,被《2020欧洲原醛症指南》《2020欧洲高血压共识多项指南》等多项国际国内指南或共识引用,获国家级重点项目2项。

“一体化”管理模式

直击患者的难点、痛点问题

糖尿病足俗称烂脚,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致死率极高。据最新数据显示,糖尿病足已成为全球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占截肢类型的85%,而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一直高居世界首位。拯救糖尿病足患者成为医学临床上的难点和痛点问题。

31岁的小张家住大竹县山区,两年前发现血糖升高,因经济困难,一直没有进行规范治疗。2022年春节期间,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双足踝部出现红肿。不久,红肿从足踝处逐渐向上蔓延至大腿根部,右足背皮肤破损,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

小张先后到多家医院诊治,花了十几万元,但病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于是辗转到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治疗。面对如此少见的大面积、多部位糖尿病合并感染的皮肤缺损,内分泌内科糖尿病足团队为小张量身制定了个体化、系统性诊疗方案。

在住院的43天时间里,小张先后经历了多次伤口清创手术,一次邮票植皮手术以及一次减张缝合闭合术。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终于小张双下肢大面积感染伤口逐渐好转,不久便就从轮椅上站起来独立行走,恢复了正常生活。

回想起住院的时光,小张满怀感激地说:“这里让我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医护人员们专业的知识、精湛的技术、温暖的话语是我痛苦日子里的良药。”

解除患者因为疾病所受的痛苦,是医务人员不断探索前行的动力。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开创性地实施“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实现“内外科深度融合”,大幅提高了糖尿病足的诊治水平。

2
医护团队查房中。院方供图

李启富教授介绍:“80%的糖尿病足患者需要的是内科治疗和一、二级手术。为此,我们请一名骨科医生常驻科室,专门为糖尿病足患者开展手术。对于20%需要三、四级手术的疑难危重症患者,我们与血管外科、骨科等深度协作,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内分泌内科率先在西部地区开展多项,包括血管床修缮术、皮肤牵拉延展术、糖尿病足皮瓣修复技术、糖尿病足艰难植皮等在内的国内一流糖尿病足治疗新技术。

“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和新技术开展后,糖尿病足患者保肢成功率、伤口愈合率、生活质量满意度不断提升;院内、院外手术等待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断下降,一定程度缓解了糖尿病足患者“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

注重人才培养

助推亚专业全面发展

“学科的发展,不能只靠一两个人,要让更多的年轻医生成长起来,在全国内分泌代谢疾病领域中都能占一席之地。”1999年担任科主任后,李启富教授传承邱鸿鑫教授、舒昌达教授、张素华教授等前辈们的优良传统,十分重视年轻人的培养。

5老一辈专家
老一辈专家。院方供图

杨淑敏副教授是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十佳科技青年获得者,从2012年博士毕业,一直在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工作。回首十余年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她十分感慨地说:“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学校、医院和科室从制度、项目、时间等各方面为我们年青人的成长提供了好的环境,让我们心无旁骛地干好自己的事,发挥好自己的专长。”

以人才为支撑,内分泌内科在肾上腺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骨质疏松、甲状腺疾病等亚专业百花齐放,其中原醛症诊治及研究在国际上取得突破,糖尿病肾病的诊治及研究达国内一流,糖尿病足诊治水平区域领先。

4

近三年,内分泌内科疑难危重病种覆盖率达到81.3%,疑难与危重病出院1330人次;近五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局级科研项目14项,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200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

“走最难的路,为疑难重症患者找到生命的‘出路’”,抱着这样的信念,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的探索之路还在继续。

科室名片

重医附一院内分泌科是西南地区最早的博士授位点之一,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认定专业”“重庆市卫健委内分泌代谢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重庆市糖尿病诊疗中心”。连续多年获“复旦版内分泌专科声誉排行榜”提名,居中国医院总科技值排名前十。

科室对内分泌疑难病包括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足、甲状腺结节的诊治国内领先,特别是原醛症的研究达国际一流;开展多项国际水平新技术如AVS、岩下窦采血、钳夹术、糖尿病足减张修复术等并推广;牵头制定国内首部糖尿病肾病指南和肾上腺结节共识。

(文/龙利蓉)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曹冬晴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