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何时给出精确“倒计时”?
临期食品市场升温了,问题也随之而来:临期食品安全吗?

临期食品何时给出精确“倒计时”?

来源:消费日报2023-03-21

近两年,临期食品行业焕发生机,成为热门的线下零售业态之一。品类丰富、价格便宜,令折扣零售店迅速出圈,业态持续扩张,在市场规模加速发展的同时,整体竞争也在加剧。

专营店铺、品牌、平台涌现

消费者青睐临期食品

80元两箱特仑苏牛奶、60元两箱爱慕希牛奶……在一家超市门口,这样的价格标识吸引众多顾客驻足停留,生意十分红火。原价60多元的特仑苏为什么40元就可以买到?仔细看包装,原来距保质期只有2个月了。超市的老板告诉记者,他卖的牛奶大多都临近保质期,距保质期越近,价格越便宜,但质量没问题。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便利店发现,在各门店入口处均设有“特价活动专区”,摆放着薯片、饮料等各类打折促销的临期食品。“你看这包华夫饼,距离保质期还有3个月,但是我们也根据规定清理到了‘临期区’,原价32元一包,现在才10元,比3折还低,太划算了。”在这家超市,售货员告诉记者,他们每隔几天就要清理一次库存,因为销售的是食品,所以保质期他们会格外注意。

除了超市和便利店的售卖方式,近两年来,临期食品已经延伸出新的业态,如线下专营临期食品的品牌、专营临期食品的垂直电商平台、线上线下结合的临期食品品牌,为临期食品行业增长带来可能。

记者在淘宝平台搜索“临期食品”,结果显示有近万家临期食品店铺,其中不乏标称“11年老店”“6年老店”的店铺,其关注人数多达212万、174万。京东平台有的进口临期饼干商品折扣低至1到2折,拼多多平台的临期辣条商品月销量达到10万件以上。另据淘宝联合科普中国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统计,每年约有210万人在淘宝购买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为何如此受欢迎?过去,临期食品在商超、便利店会被降价促销,吸引的多是中老年消费者。如今,年轻消费者开始追求价格打折而美味不打折的消费体验,购买临期食品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

“有些人觉得临期食品吃起来不安全,但我觉得问题不大。”22岁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家附近有四五家临期食品专营店,每天上下班她都会路过这些店,“我最喜欢购买的是饮料,喝起来和正常商品没区别,一般都是随买随吃,不会囤积这些临期食品。”

精打细算和物尽其用,是当代大部分青年人的消费观念。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临期食品消费者中超七成为青年群体,超六成为中等收入群体。年轻人消费观念的改变,让临期食品从商超中分离出来,成为当下受欢迎的一个细分行业。

“消费观念的改变和在‘反消费主义’意识的作用下,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临期食品。消费习惯和消费意识的改变将助力临期食品行业的发展。”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说。

理性看待临期食品

购买注意少量多次

临期食品市场升温了,问题也随之而来:临期食品安全吗?

“只要食品是正规厂家出品的,保质期是真实有效的,一般来说问题不大。”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原铁路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姚路静说。但她不建议大家吃过期食品。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说的过期食品,不仅包括过期的预包装食品,还有长时间放置的散装食品。

目前,我国对临期食品的界定还没有统一标准。业内普遍遵循的规则来源于原北京市工商局2012年出台的《临近保质期限食品销售专区制度》。该制度规定,根据食品保质期长短,纳入临期食品范畴的食品为其保质期期满之日前45天至1天不等。

“一般商家都会有一个内控的时间,不能随便往货架上放,食品保质期过了1/3,就无法进入商超流通,剩下的就会‘沦为’临期产品,成为各大食品折扣店货架上的商品。”一位从业人员向记者透露。

但伴随临期食品行业发展,食品安全、过度消费、缺乏监管等问题逐渐暴露,存在临期食品包装不合格、快递到消费者手中的临期食品已过期等现象,给行业发展带来风险。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提醒消费者:“临期食品行业准入机制仍有待完善,消费者要有自我甄别能力,尽量购买正规渠道售卖的产品。同时,对待临期食品要理性消费,建议少量多次购买。”

做好监管“加减法”

推动临期食品产业良性发展

“未来的临期食品市场将会朝着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资本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其中规范化是目前临期食品市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朱丹蓬指出,目前对于临期食品并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应尽快制定出台更加科学的、统一的国家标准,才能给临期食品更精确的“倒计时”,让消费者买得明白、吃得安心。

日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市场端临期食品经营现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报告反馈,目前行业并无通用的临期食品界定规则。就临期食品如何界定的问题,选择“基于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作为依据的企业最多,其次是“基于企业规定或与供应商达成共识”,再是“基于保质期、微生物等科学检测的试验结果”。

此外,专家表示,推动临期食品产业良性发展,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做“加法”。临期食品价格可打折,但监管和食品安全不能打折。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监管到位,特别是要避免“打擦边球”,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做“减法”。临期食品之所以盛行,与当前食品行业产能过剩不无关系。因此相关部门要借助现代科技、管理的力量,从源头上为临期食品减量,真正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评论 专题 | 区县 鸣家 教育 | 文艺 史家 生活 | 问政 旅游 汽车 房产 | 健康 财经 政法 | 国企 专题 原创 | 应急 信用 视听 | 直播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临期食品何时给出精确“倒计时”?

2023-03-21 06:05:00 来源:

近两年,临期食品行业焕发生机,成为热门的线下零售业态之一。品类丰富、价格便宜,令折扣零售店迅速出圈,业态持续扩张,在市场规模加速发展的同时,整体竞争也在加剧。

专营店铺、品牌、平台涌现

消费者青睐临期食品

80元两箱特仑苏牛奶、60元两箱爱慕希牛奶……在一家超市门口,这样的价格标识吸引众多顾客驻足停留,生意十分红火。原价60多元的特仑苏为什么40元就可以买到?仔细看包装,原来距保质期只有2个月了。超市的老板告诉记者,他卖的牛奶大多都临近保质期,距保质期越近,价格越便宜,但质量没问题。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便利店发现,在各门店入口处均设有“特价活动专区”,摆放着薯片、饮料等各类打折促销的临期食品。“你看这包华夫饼,距离保质期还有3个月,但是我们也根据规定清理到了‘临期区’,原价32元一包,现在才10元,比3折还低,太划算了。”在这家超市,售货员告诉记者,他们每隔几天就要清理一次库存,因为销售的是食品,所以保质期他们会格外注意。

除了超市和便利店的售卖方式,近两年来,临期食品已经延伸出新的业态,如线下专营临期食品的品牌、专营临期食品的垂直电商平台、线上线下结合的临期食品品牌,为临期食品行业增长带来可能。

记者在淘宝平台搜索“临期食品”,结果显示有近万家临期食品店铺,其中不乏标称“11年老店”“6年老店”的店铺,其关注人数多达212万、174万。京东平台有的进口临期饼干商品折扣低至1到2折,拼多多平台的临期辣条商品月销量达到10万件以上。另据淘宝联合科普中国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统计,每年约有210万人在淘宝购买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为何如此受欢迎?过去,临期食品在商超、便利店会被降价促销,吸引的多是中老年消费者。如今,年轻消费者开始追求价格打折而美味不打折的消费体验,购买临期食品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

“有些人觉得临期食品吃起来不安全,但我觉得问题不大。”22岁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家附近有四五家临期食品专营店,每天上下班她都会路过这些店,“我最喜欢购买的是饮料,喝起来和正常商品没区别,一般都是随买随吃,不会囤积这些临期食品。”

精打细算和物尽其用,是当代大部分青年人的消费观念。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临期食品消费者中超七成为青年群体,超六成为中等收入群体。年轻人消费观念的改变,让临期食品从商超中分离出来,成为当下受欢迎的一个细分行业。

“消费观念的改变和在‘反消费主义’意识的作用下,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临期食品。消费习惯和消费意识的改变将助力临期食品行业的发展。”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说。

理性看待临期食品

购买注意少量多次

临期食品市场升温了,问题也随之而来:临期食品安全吗?

“只要食品是正规厂家出品的,保质期是真实有效的,一般来说问题不大。”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原铁路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姚路静说。但她不建议大家吃过期食品。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说的过期食品,不仅包括过期的预包装食品,还有长时间放置的散装食品。

目前,我国对临期食品的界定还没有统一标准。业内普遍遵循的规则来源于原北京市工商局2012年出台的《临近保质期限食品销售专区制度》。该制度规定,根据食品保质期长短,纳入临期食品范畴的食品为其保质期期满之日前45天至1天不等。

“一般商家都会有一个内控的时间,不能随便往货架上放,食品保质期过了1/3,就无法进入商超流通,剩下的就会‘沦为’临期产品,成为各大食品折扣店货架上的商品。”一位从业人员向记者透露。

但伴随临期食品行业发展,食品安全、过度消费、缺乏监管等问题逐渐暴露,存在临期食品包装不合格、快递到消费者手中的临期食品已过期等现象,给行业发展带来风险。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提醒消费者:“临期食品行业准入机制仍有待完善,消费者要有自我甄别能力,尽量购买正规渠道售卖的产品。同时,对待临期食品要理性消费,建议少量多次购买。”

做好监管“加减法”

推动临期食品产业良性发展

“未来的临期食品市场将会朝着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资本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其中规范化是目前临期食品市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朱丹蓬指出,目前对于临期食品并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应尽快制定出台更加科学的、统一的国家标准,才能给临期食品更精确的“倒计时”,让消费者买得明白、吃得安心。

日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市场端临期食品经营现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报告反馈,目前行业并无通用的临期食品界定规则。就临期食品如何界定的问题,选择“基于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作为依据的企业最多,其次是“基于企业规定或与供应商达成共识”,再是“基于保质期、微生物等科学检测的试验结果”。

此外,专家表示,推动临期食品产业良性发展,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做“加法”。临期食品价格可打折,但监管和食品安全不能打折。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监管到位,特别是要避免“打擦边球”,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做“减法”。临期食品之所以盛行,与当前食品行业产能过剩不无关系。因此相关部门要借助现代科技、管理的力量,从源头上为临期食品减量,真正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戴莉芸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