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他们为何早早立下遗嘱

30岁的他们为何早早立下遗嘱

来源:扬子晚报2023-03-22

3月21日,《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正式发布,对25万份遗嘱进行大数据分析。《白皮书》显示,十年间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年降至68.13岁。立遗嘱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另外,未婚不婚者立遗嘱持续增长,六年间总遗嘱量翻了13倍。

立遗嘱人平均年龄持续下降,近9成受访者认为“立遗嘱很重要”

2013年中华遗嘱库启动时,曾对民众遗嘱观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12.4%的受访者认为遗嘱“一定要有”。2019年的调查显示这一比例上涨至46.87%。而根据疫情结束后的最新调查显示,有88.05%的受访者认为 “订立遗嘱很重要”。

2022年,中华遗嘱库“微信遗嘱”小程序收到了一封特殊的留言:“我想去写一份正式的遗嘱,把一套房子留给我姐,我姓李,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回复!”中华遗嘱库通过沟通了解,原来李先生是一名社区医院的医生,今年30岁。他作为一名年轻医生,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忙于工作,无法很好地兼顾家人,“家里的事情都是姐姐在处理。我们的年龄就差2岁,从小感情也很好,幸好家里有她,我才能毫无顾虑。”

当问到李先生为什么会选择在30岁的时候写遗嘱,他说:“最近和姐姐打电话,我知道她找到了意中人,我很高兴姐姐也有人照顾了。我的财产不算多,名下有两套房,我希望把其中一套房的归属权给姐姐,把居住权留给父母。作为姐姐的娘家人,我希望姐姐背后有依靠,无后顾之忧,也希望父母老有所依。”

未婚不婚者立遗嘱持续增长,希望有人照顾父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正处于第四次“单身潮”,我国单身人口总数超3亿人,其中“不婚族”约占单身人数四分之一。为保障个人财产安全和未来生活规划,很多未婚不婚者选择早早立下遗嘱。

30岁的丁先生,是一名独居未婚人士,平常生活作息非常不规律。丁先生立遗嘱时表明,“我的财产一部分会留给妈妈,一部分给朋友,必要时可以照顾一下母亲。立遗嘱在老年人的想法中,可能觉得你还那么年轻,想太早了。但我认为,在年轻的时候了解到这些一点都不早,它会让人更加正视自己的人生,挣的每一分钱、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更有意义。”

33岁的刘晓雯(化名)是一名未婚女士,早年父母在意外中双双离世,自己与80多岁的外婆住在一起。每每想起父母的意外离世,刘女士十分忧心,更担心自己遭遇不测后,年事已高的外婆无人照顾。刘晓雯决定到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她希望“将来自己万一有意外,可以将财产指定给自己信任的人继承,但同时保障外婆的居住权。”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分析,未婚不婚者遗嘱的受益人通常是其父母,指定朋友等非法定继承人的比例也有18.18%。

“80后”立遗嘱,处理的财产以房产为主

通过分析发现,“80后”订立遗嘱的人大部分属于家庭内部无纠纷、且本人身体健康,订立遗嘱更是希望“未雨绸缪”。从数据上来看,“80后”遗嘱处理的财产以房产为主, 涉及房产的比例高达97.3%,其次为存款。调查发现,“80后”遗嘱中所涉房产,婚前购房和婚后购房比例各半,“80后”立遗嘱的出发点多是希望“保住房子”。此外,调查显示,“80后”遗嘱中有13.5%涉及公司股权,有14.2%的遗嘱涉及证券基金,这一比例远超其他年龄段的立遗嘱人。

今年40岁的区女士是一位干练的事业型女性,有一次离异又复婚的特殊经历。谈到自己的遗嘱,她说自己最挂念的是女儿。区女士打算通过立遗嘱的方式,把自己名下的房子留给女儿。这个决定遭到了丈夫的坚决反对,丈夫认为立遗嘱太不吉利,但区女士决心已下,表示“订立遗嘱,是一种对生命的敬重,离别总是难免,但我对女儿的爱是永恒的”,最终区女士说服了丈夫。

遗嘱执行难度大,将建立遗产管理人体系

36岁的陈晓燕(化名)是一名再婚人士,育有两名女儿。近年来不少重组家庭的财产纠纷案一直令其反思,如果自己出现意外,两名年纪尚轻女儿的生活如何保障呢?会不会因为财产分配的问题导致姐妹关系破裂呢?后来得知可以设立遗产管理人对遗产进行打理、管理,因此决定授权表妹作为遗产管理人。

《民法典》立法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杨立新教授认为,遗产管理人负责对遗产进行清点、接管、分配和管理,能更好地执行逝者的遗愿,避免继承人之间的纷争,必要时快速解决纠纷,防止遗产出现损失。此外,遗产管理人制度还为解决继承纠纷提供了新思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30岁的他们为何早早立下遗嘱

2023-03-22 06:34:14 来源:

3月21日,《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正式发布,对25万份遗嘱进行大数据分析。《白皮书》显示,十年间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年降至68.13岁。立遗嘱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另外,未婚不婚者立遗嘱持续增长,六年间总遗嘱量翻了13倍。

立遗嘱人平均年龄持续下降,近9成受访者认为“立遗嘱很重要”

2013年中华遗嘱库启动时,曾对民众遗嘱观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12.4%的受访者认为遗嘱“一定要有”。2019年的调查显示这一比例上涨至46.87%。而根据疫情结束后的最新调查显示,有88.05%的受访者认为 “订立遗嘱很重要”。

2022年,中华遗嘱库“微信遗嘱”小程序收到了一封特殊的留言:“我想去写一份正式的遗嘱,把一套房子留给我姐,我姓李,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回复!”中华遗嘱库通过沟通了解,原来李先生是一名社区医院的医生,今年30岁。他作为一名年轻医生,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忙于工作,无法很好地兼顾家人,“家里的事情都是姐姐在处理。我们的年龄就差2岁,从小感情也很好,幸好家里有她,我才能毫无顾虑。”

当问到李先生为什么会选择在30岁的时候写遗嘱,他说:“最近和姐姐打电话,我知道她找到了意中人,我很高兴姐姐也有人照顾了。我的财产不算多,名下有两套房,我希望把其中一套房的归属权给姐姐,把居住权留给父母。作为姐姐的娘家人,我希望姐姐背后有依靠,无后顾之忧,也希望父母老有所依。”

未婚不婚者立遗嘱持续增长,希望有人照顾父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正处于第四次“单身潮”,我国单身人口总数超3亿人,其中“不婚族”约占单身人数四分之一。为保障个人财产安全和未来生活规划,很多未婚不婚者选择早早立下遗嘱。

30岁的丁先生,是一名独居未婚人士,平常生活作息非常不规律。丁先生立遗嘱时表明,“我的财产一部分会留给妈妈,一部分给朋友,必要时可以照顾一下母亲。立遗嘱在老年人的想法中,可能觉得你还那么年轻,想太早了。但我认为,在年轻的时候了解到这些一点都不早,它会让人更加正视自己的人生,挣的每一分钱、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更有意义。”

33岁的刘晓雯(化名)是一名未婚女士,早年父母在意外中双双离世,自己与80多岁的外婆住在一起。每每想起父母的意外离世,刘女士十分忧心,更担心自己遭遇不测后,年事已高的外婆无人照顾。刘晓雯决定到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她希望“将来自己万一有意外,可以将财产指定给自己信任的人继承,但同时保障外婆的居住权。”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分析,未婚不婚者遗嘱的受益人通常是其父母,指定朋友等非法定继承人的比例也有18.18%。

“80后”立遗嘱,处理的财产以房产为主

通过分析发现,“80后”订立遗嘱的人大部分属于家庭内部无纠纷、且本人身体健康,订立遗嘱更是希望“未雨绸缪”。从数据上来看,“80后”遗嘱处理的财产以房产为主, 涉及房产的比例高达97.3%,其次为存款。调查发现,“80后”遗嘱中所涉房产,婚前购房和婚后购房比例各半,“80后”立遗嘱的出发点多是希望“保住房子”。此外,调查显示,“80后”遗嘱中有13.5%涉及公司股权,有14.2%的遗嘱涉及证券基金,这一比例远超其他年龄段的立遗嘱人。

今年40岁的区女士是一位干练的事业型女性,有一次离异又复婚的特殊经历。谈到自己的遗嘱,她说自己最挂念的是女儿。区女士打算通过立遗嘱的方式,把自己名下的房子留给女儿。这个决定遭到了丈夫的坚决反对,丈夫认为立遗嘱太不吉利,但区女士决心已下,表示“订立遗嘱,是一种对生命的敬重,离别总是难免,但我对女儿的爱是永恒的”,最终区女士说服了丈夫。

遗嘱执行难度大,将建立遗产管理人体系

36岁的陈晓燕(化名)是一名再婚人士,育有两名女儿。近年来不少重组家庭的财产纠纷案一直令其反思,如果自己出现意外,两名年纪尚轻女儿的生活如何保障呢?会不会因为财产分配的问题导致姐妹关系破裂呢?后来得知可以设立遗产管理人对遗产进行打理、管理,因此决定授权表妹作为遗产管理人。

《民法典》立法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杨立新教授认为,遗产管理人负责对遗产进行清点、接管、分配和管理,能更好地执行逝者的遗愿,避免继承人之间的纷争,必要时快速解决纠纷,防止遗产出现损失。此外,遗产管理人制度还为解决继承纠纷提供了新思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