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撷英·历史上的广益】致远篇·第30期 |“乘风”教师马咏梅:教育,是用一生去奋斗的事业
核心导读:
时代赋予教师责任,在历史变幻与时代浪潮中,广益师生“乘风破浪”锻造成为一批又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人物。
重庆市广益中学校建校130余年,在这所具有百年历史文化的学校中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教师、杰出的人才,他们带着“登高自卑,行远自迩”的校训,勤奋耕耘,不断攀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广益师生”的世界,了解他们行稳致远的成长奥秘。
2022年是广益中学建校130周年,这一年,教师马咏梅即将退休。从1989年到2022年,她在讲台上一站就是33年。如今,虽然已过退休年龄,但马咏梅依然选择继续坚守教学一线,为教育事业勤耕不辍。
用她的话来说,只要学校需要她,学生需要她,她就会一直教下去!教育于她而言,是用一生去奋斗的事业。
回首过去:老师也在不断学习中成长
光阴似箭,回眸过去三十余载,马咏梅感慨万千。
据马咏梅回忆,“刚开始学校的教学环境十分严峻,教师们每天都需要‘爬坡上坎’去上课。”1989年,马咏梅作为才毕业的新人,在身上的稚气还未褪去时,便担上了教书育人的重任。
有过恐慌与彷徨,但在广益中学教师前辈的言传身教下,马咏梅很快地融入了环境。
面对历史学科,如何才能以“智”取胜,老师好教,学生易学?面对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
“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对历史学科充满知识的渴望。”“教学方式的差异是由教师的经验、性格、特长,甚至所教学生的水平与整体特点共同决定的。刚开始时,不要想着马上形成自己的风格,而应该多学习多尝试。选择了做老师,首先就要站稳讲台,熟悉‘业务’,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马咏梅谈到,在办学条件越来越好的形势之下,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与学生相处融洽。当然,马咏梅坦言,在广益中学,每一位教师从不吝啬自己的学识,对待年轻教师更是悉心指导、倾囊相授。大到教学理念,小到一句话怎么说更能体现学科特点。
展望前方:在与时俱进中奔向未来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基础设施不断改革创新,广益中学不断引入智慧课堂与新媒体教学。如何迅速上手使用且不影响上课节奏,成为了摆在许多老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作为广益中学的退休返聘教师,马咏梅毫不怯场,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向年轻教师“取经”,上网学习,她熟练地掌握了新媒体在教学工作以及学生教育中的步调。利用互联网的新设备,马咏梅兢兢业业地在历史学科中不断挖掘新的教学方式,让自己的历史课堂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
经常有年轻教师会问马咏梅,作为老师,怎样才能把历史课教好?对于这一问题,马咏梅有着自己的答案。
“其实教书这个事情,方法和技巧都是没用的。”马咏梅说,“作为老师,如果想教好一门课,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这个学科有所热爱,只有自己吃透了,而且满怀热情,才能把最精髓的东西表达出来,精准地传递给学生。”
虽然已经从教30余年,在不少人眼中她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但马咏梅还是用心准备每一节课。
“您教了这么多年,还要备课?”不少年轻教师十分好奇。
“学生是不断变化的,我也需要不断总结学习,根据每一届学生的特质量身打造新的备课方案。”马咏梅说,教学方式、内容设计都需要有变化,“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来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自己的教学。”
马咏梅曾多次荣获南岸区以及重庆市的“优秀教师”称号。在教育理念上,她与时俱进,讲究创新,从课本的小课堂走向了历史的大课堂。
教师档案:
马咏梅,女,大学毕业,高级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一直身赴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曾在重庆市中青年历史教师优质课被评选“二等奖”,1992-1993学年被评为南岸区“先进教师”,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历史课题教学研讨组荣获“二等奖”,1993-1995学年被评为南岸区“十佳青年教师”。出版文章获重庆市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材(内地版)试用文章“二等奖”,荣获南岸区“教坛新秀”称号;出版文章在2006年“园丁杯”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奖活动荣获“一等奖”,荣获南岸区“优秀班主任”称号。在重庆市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市中小学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中荣获“三等奖”,连续三年荣获校“优秀班主任”称号,荣获校“首席班主任”称号,荣获“南岸区优秀班主任”称号,2014-2015学年荣获校“优秀备课组长”称号。在南岸区乡村教师从教十年荣获嘉奖,连续四年荣获校“优秀教研组长”,连续两年被评为“南岸优秀学科中心组组员”,与韦桂花教师在南岸区2021年初中历史现场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22年被聘为“南岸区人民检察院听证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