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
今年经济发展有望持续向好,但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仍需积极扩大投资,重点围绕“有效”二字做好文章。

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

来源:中国经济网2023-03-23

 今年经济发展有望持续向好,但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仍需积极扩大投资,重点围绕“有效”二字做好文章。

 长期以来,投资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近年来稳经济的关键抓手。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宏观经济有望稳步回升,但仍面临一些困难挑战,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当前经济回稳向好态势,应继续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既要扩大短期需求,又要注重中长期的有效产出和供给效率。为此,要立足高质量发展目标,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领域,着眼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扩大有效投资。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始终牢牢抓住有效投资这个“牛鼻子”,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了重要支撑。去年采取了稳投资的一揽子政策举措,如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依法盘活用好专项债务结存限额、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同时,运用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等支持设备更新改造等,均取得积极成效。总体看,去年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9.4%、9.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一定程度弥补了消费收缩缺口、对冲了经济下行压力。同时,高技术产业投资高速增长达到18.9%,并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比重达到17%以上,经济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进入2023年,去年拖累经济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程度减弱、部分政策红利效应延续,今年经济发展有望持续向好,但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目前,仍需要积极扩大投资,并重点围绕“有效”二字做好文章。

 应该看到,我国投资发展有潜力、有空间,但也存在一些结构性、周期性矛盾。尤其是,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短板,民生领域仍有许多薄弱环节,产业转型升级投入力度亟待加大。同时,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一半以上,但存在投资意愿和能力仍然偏弱问题,比如2022年民间投资增长只有0.9%。此外,虽然宏观政策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但部分地方依然存在盲目铺摊子、重复建设现象。一旦低效投资形成,看似拉动了短期经济增长,但会导致资源错配、财政金融风险恶化,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扩大有效投资一定要立足长远,找准供需协同发力的结合点,算大账、总账、长远账,统筹发展与安全,更好地发挥投资的“乘数效应”和结构效应。

 当前,应坚持精准有效导向,从投向领域、民间投资、项目要素、资金保障等方面发力,增强投资对稳定当前经济增长、优化中长期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各地应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领域和转型升级中的薄弱环节,以宏微观效率为基准来明确投资方向和重点,结合本地财力、项目前景、债务风险等因素因地制宜开展精准投资。应前瞻谋划、布局“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惠民生、防风险”重点领域投资,切实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制造业及高新技术转型升级。

 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改善民间投资预期、激发其投资活力。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牵引、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完善民间投资回报机制和地方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切实解决部分企业的进入难、融资难、退出难、政策兑现难、账款拖欠等现实问题。

 加强部门协调,提升项目谋划能力和储备质量,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进一步完善承诺制、事后监管等方式,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助力项目落地见效。

 鼓励地方和经营主体积极探索投融资模式,拓宽、整合资金来源,结合项目特性创新融资方式。统筹利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通过投资、贷款、债券、基金等多种组合方式支持企业发展。此外,支持以资产证券化、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形成以“存量带增量”的有效投资良性循环。(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吉富星)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

2023-03-23 06:30:37 来源:

 今年经济发展有望持续向好,但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仍需积极扩大投资,重点围绕“有效”二字做好文章。

 长期以来,投资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近年来稳经济的关键抓手。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宏观经济有望稳步回升,但仍面临一些困难挑战,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当前经济回稳向好态势,应继续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既要扩大短期需求,又要注重中长期的有效产出和供给效率。为此,要立足高质量发展目标,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领域,着眼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扩大有效投资。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始终牢牢抓住有效投资这个“牛鼻子”,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了重要支撑。去年采取了稳投资的一揽子政策举措,如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依法盘活用好专项债务结存限额、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同时,运用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等支持设备更新改造等,均取得积极成效。总体看,去年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9.4%、9.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一定程度弥补了消费收缩缺口、对冲了经济下行压力。同时,高技术产业投资高速增长达到18.9%,并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比重达到17%以上,经济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进入2023年,去年拖累经济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程度减弱、部分政策红利效应延续,今年经济发展有望持续向好,但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目前,仍需要积极扩大投资,并重点围绕“有效”二字做好文章。

 应该看到,我国投资发展有潜力、有空间,但也存在一些结构性、周期性矛盾。尤其是,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短板,民生领域仍有许多薄弱环节,产业转型升级投入力度亟待加大。同时,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一半以上,但存在投资意愿和能力仍然偏弱问题,比如2022年民间投资增长只有0.9%。此外,虽然宏观政策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但部分地方依然存在盲目铺摊子、重复建设现象。一旦低效投资形成,看似拉动了短期经济增长,但会导致资源错配、财政金融风险恶化,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扩大有效投资一定要立足长远,找准供需协同发力的结合点,算大账、总账、长远账,统筹发展与安全,更好地发挥投资的“乘数效应”和结构效应。

 当前,应坚持精准有效导向,从投向领域、民间投资、项目要素、资金保障等方面发力,增强投资对稳定当前经济增长、优化中长期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各地应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领域和转型升级中的薄弱环节,以宏微观效率为基准来明确投资方向和重点,结合本地财力、项目前景、债务风险等因素因地制宜开展精准投资。应前瞻谋划、布局“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惠民生、防风险”重点领域投资,切实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制造业及高新技术转型升级。

 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改善民间投资预期、激发其投资活力。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牵引、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完善民间投资回报机制和地方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切实解决部分企业的进入难、融资难、退出难、政策兑现难、账款拖欠等现实问题。

 加强部门协调,提升项目谋划能力和储备质量,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进一步完善承诺制、事后监管等方式,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助力项目落地见效。

 鼓励地方和经营主体积极探索投融资模式,拓宽、整合资金来源,结合项目特性创新融资方式。统筹利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通过投资、贷款、债券、基金等多种组合方式支持企业发展。此外,支持以资产证券化、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形成以“存量带增量”的有效投资良性循环。(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吉富星)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佩兰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