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抢抓农时育秧忙 “农”墨重彩促振兴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三月春光好,春耕正当时。连日来,在大足区乡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在抢抓农时播洒谷种,进行育秧、育玉米苗工作,掀起春耕生产热潮,为保障今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大足区探索“水稻+N”的综合种养模式,将稻田分为虾稻、原生态水稻种植区域。大足区“稻虾轮作”面积已达万余亩,不但带动近千户养殖户“稻田淘金”,而且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水土资源,从而实现“一地多用、一季多收”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忙碌的不仅仅是大田粮食作物,在大足区棠香街道和平新村村民刘贤国的3亩多土地里,从立春开始,他与老伴就着手施有机肥、平整土地,夫妻俩分工合作,一刻不耽误。3月21日上午10时许,他趁着天气晴朗,细致地将覆盖玉米苗的薄膜掀开透气后,还手摇喷雾器,对准嫩绿的玉米苗喷洒雾水。
“去年我种了3亩多糯性、口感好的玉米。”刘贤国表示,“乡村环境整治好了,每天来田土边的步游道锻炼身体、散步休闲的人很多,玉米成熟后,可以让市民直接到土里采摘,还能卖个好价钱。”
除了水稻与玉米种植外,大足区还充分利用公里直达田间地头优势,依托良好的中药材资源,在铁山、高升、季家等镇已逐渐形成了集种植、加工、交易于一体的渝西川东白芷交易集散基地,每年有来自大足及四川省安岳、泸县等地的群众来铁山进行白芷交易,交易量达4000余吨,远销河北、山东等地。
在大足区宝顶镇古林村蔬菜基地,笔者了解到,该蔬菜基地项目(一期30亩)在两年前由股份经济联合社和2名产业带头人实施,合作方式为“集体经济+产业带头人+流转土地农户”,集体经济与产业带头人按出资比例享受权益,农户通过取得土地流转金获得保底收入,并享受一定比例的分红。古林村67岁的周大玉,是发展蔬菜产业受益人。以前,由于年龄大的原因,无法外出务工,致使家庭没有收入来源。今年,实施古林蔬菜基地建设后,她每天就来到家门口的田间,采摘蔬菜,每天工资可以达到60元,每月收入也有1500元左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据了解,今年大足区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对接市场,由从前的“小打小闹”零散种植,逐渐向规模种植、集约种植转变,确保“调得好”“种得好”“卖得好”,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全区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已占全区农业总种植面积的“半壁江山”,一幅幅“农”墨重彩促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