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大力发展茶产业 让荒山变“绿色银行”
位于青龙乡青天村境内的瓦屋山,山上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周边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生态环境良好,是种植茶树的理想之地。

丰都:大力发展茶产业 让荒山变“绿色银行”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3-25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李达元)每年清明节前,正是春茶开采的好时节,当你行走在群山叠翠的重庆市丰都县蒋家山与瓦屋山山脉,目之所及,是茶农们忙着采茶、制茶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茶香,沁人心脾。

“按照丰都县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蒋家山、瓦屋山脉片区自然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决定在青龙、双龙、保合等乡镇打造茶叶产业园,盘活利用闲置的荒山坡地种植茶树,发展茶产业,让荒山变‘绿色银行’,助推当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近日,丰都县农业农村委主任任正义说。

青龙乡绿色生态茶山一角。通讯员 李达元 摄
青龙乡绿色生态茶山一角。通讯员 李达元 摄

茶山旧貌换新颜

位于青龙乡青天村境内的瓦屋山,山上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周边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生态环境良好,是种植茶树的理想之地。上世纪60年代初,青龙乡政府组织村民开垦山地,连片种植茶树,将此山打造成了茶山。

“这是个很不错的项目,但由于那些年交通落后,加上缺乏茶树管护和制茶技术,茶叶产业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后来土地包产到户,茶叶生产效益更是每况愈下,村民都不愿意承包茶山。再后来,年轻人外出务工挣钱,茶山几近荒芜。”青天村党支部书记刘定甫说。

近年来,青龙乡筹资对瓦屋山的茶园进行升级改造,建成1200亩乡村旅游生态茶园示范基地,让茶山焕发出新的生机。村民黄龙英家的土地被纳入建设茶园后,除了获得土地租金外,她本人被返聘到茶园务工,等于有了两份收入。

青龙乡宣传委员卢怀明介绍,青龙乡有着近万亩山坡林地,生态资源是该乡最宝贵的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最好的发展,这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为此,该乡充分挖掘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目前,全乡已在青天村的瓦屋山脉一带集中连片发展‘青龙茶’产业2800亩,‘青龙茶’排名2020年度中国社会扶贫网重庆馆茶饮类销量第三名。”卢怀明说。

以点带面扩规模

双龙镇与青龙乡接壤,农业社大集体时代,当时的双龙乡在辖区内的灯塔、付家山两村也建有一个茶园,但是自土地包产到户后,该茶园基本处于荒废状态。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通过启动老茶园改造项目,让这一片撂荒的茶山重新焕发生机,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龙镇宣传委员唐光慧说。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双龙镇充分利用辖区内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自然条件优势,围绕“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和“村民富、生态美”的总体目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仅三年时间,就在辖区内付家山、灯塔、马灯坝三个村打造茶叶基地6000亩,初步建成丰都最大规模茶产业示范园。

“同时,双龙镇积极推进300亩老茶园绿色、有机农产品标识认证工作,加强科研技术合作,着力打造全域高山生态(有机)茶品牌,引领绿色发展。”唐光慧说。

据了解,双龙镇还探索“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模式,成立了26个茶产业发展先锋队,176名党员干部担任先锋队员,主动认领茶叶监管责任田,全过程参与茶叶栽植、除草、施肥、修枝整形等各个环节监督管理,以党员干起来带领群众干起来。

“今年双龙镇新栽茶树大部分投产,预计产量能达到4000公斤(干茶叶)。茶园进入盛产期并实现利润后,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按‘334’比例分红。”唐光慧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丰都:大力发展茶产业 让荒山变“绿色银行”

2023-03-25 06:00:0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李达元)每年清明节前,正是春茶开采的好时节,当你行走在群山叠翠的重庆市丰都县蒋家山与瓦屋山山脉,目之所及,是茶农们忙着采茶、制茶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茶香,沁人心脾。

“按照丰都县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蒋家山、瓦屋山脉片区自然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决定在青龙、双龙、保合等乡镇打造茶叶产业园,盘活利用闲置的荒山坡地种植茶树,发展茶产业,让荒山变‘绿色银行’,助推当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近日,丰都县农业农村委主任任正义说。

青龙乡绿色生态茶山一角。通讯员 李达元 摄
青龙乡绿色生态茶山一角。通讯员 李达元 摄

茶山旧貌换新颜

位于青龙乡青天村境内的瓦屋山,山上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周边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生态环境良好,是种植茶树的理想之地。上世纪60年代初,青龙乡政府组织村民开垦山地,连片种植茶树,将此山打造成了茶山。

“这是个很不错的项目,但由于那些年交通落后,加上缺乏茶树管护和制茶技术,茶叶产业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后来土地包产到户,茶叶生产效益更是每况愈下,村民都不愿意承包茶山。再后来,年轻人外出务工挣钱,茶山几近荒芜。”青天村党支部书记刘定甫说。

近年来,青龙乡筹资对瓦屋山的茶园进行升级改造,建成1200亩乡村旅游生态茶园示范基地,让茶山焕发出新的生机。村民黄龙英家的土地被纳入建设茶园后,除了获得土地租金外,她本人被返聘到茶园务工,等于有了两份收入。

青龙乡宣传委员卢怀明介绍,青龙乡有着近万亩山坡林地,生态资源是该乡最宝贵的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最好的发展,这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为此,该乡充分挖掘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目前,全乡已在青天村的瓦屋山脉一带集中连片发展‘青龙茶’产业2800亩,‘青龙茶’排名2020年度中国社会扶贫网重庆馆茶饮类销量第三名。”卢怀明说。

以点带面扩规模

双龙镇与青龙乡接壤,农业社大集体时代,当时的双龙乡在辖区内的灯塔、付家山两村也建有一个茶园,但是自土地包产到户后,该茶园基本处于荒废状态。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通过启动老茶园改造项目,让这一片撂荒的茶山重新焕发生机,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龙镇宣传委员唐光慧说。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双龙镇充分利用辖区内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自然条件优势,围绕“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和“村民富、生态美”的总体目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仅三年时间,就在辖区内付家山、灯塔、马灯坝三个村打造茶叶基地6000亩,初步建成丰都最大规模茶产业示范园。

“同时,双龙镇积极推进300亩老茶园绿色、有机农产品标识认证工作,加强科研技术合作,着力打造全域高山生态(有机)茶品牌,引领绿色发展。”唐光慧说。

据了解,双龙镇还探索“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模式,成立了26个茶产业发展先锋队,176名党员干部担任先锋队员,主动认领茶叶监管责任田,全过程参与茶叶栽植、除草、施肥、修枝整形等各个环节监督管理,以党员干起来带领群众干起来。

“今年双龙镇新栽茶树大部分投产,预计产量能达到4000公斤(干茶叶)。茶园进入盛产期并实现利润后,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按‘334’比例分红。”唐光慧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