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救灾到主动防灾 重庆这些“千里眼”“顺风耳”守护着老百姓安全
3月23日,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学术交流会在重庆举行。

被动救灾到主动防灾 重庆这些“千里眼”“顺风耳”守护着老百姓安全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3-23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地灾防治技术人员,在安装自主研发的GNSS(地表位移)便携式地灾监测设备。重庆地研院供图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地灾防治技术人员,在安装自主研发的GNSS(地表位移)便携式地灾监测设备。重庆地研院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首席记者 王玮)在地质灾害面前,从被动救灾到主动防灾的转变可以极大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月23日,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学术交流会在重庆举行。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矿产勘查等领域工程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交流,承办方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属事业单位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也在会上分享了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的“重庆经验”。

地灾点在哪儿、什么时候会发生地质灾害,这就需要有“千里眼”“顺风耳”对地灾隐患点进行有效地识别和监测。

除了靠人地毯式排查外,目前重庆也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从广域多层次、多尺度、多体系观测视角,提前识别隐患点。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利用InSAR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并自主研发适用于我市地形、气象条件的解译算法,从大范围来分析地表形变演化的过程,从中找到累积了一定形变的潜在地质灾害,灾害宏观形变识别率超过90%。

地灾防治技术人员正在现场进行地质调查工作。重庆地研院供图
地灾防治技术人员正在现场进行地质调查工作。重庆地研院供图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三峡库区、乌江流域等地广泛应用,累计识别地灾隐患2700余处,识别新增隐患300余处,跟踪监测重大灾害23处,为地质灾害防治由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目前,重庆已在全市1.25多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6万多套地灾监测设备。

为了做好地灾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工作,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地质灾害研究所所长陈立川介绍,他们自主研发了应力类、位移类、倾斜姿态类、影响因素类等4大类15项监测设备,这些设备和技术有效支撑了重庆地质灾害技防体系建设。

此外,该院还率先开展了次声/微震技术在库区滑坡监测的应用研究,建立了基于微震信号的岩体损伤-断裂预警模型,推动地质灾害监测由人为设点-定点监测向区域监测-自动定位方向转变。同时创新应用北斗技术,构建了基于北斗的面场景毫米级三维形变监测系统,这也实现了从以前的点状监测向面域监测的突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被动救灾到主动防灾 重庆这些“千里眼”“顺风耳”守护着老百姓安全

2023-03-23 23:20:54 来源: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地灾防治技术人员,在安装自主研发的GNSS(地表位移)便携式地灾监测设备。重庆地研院供图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地灾防治技术人员,在安装自主研发的GNSS(地表位移)便携式地灾监测设备。重庆地研院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首席记者 王玮)在地质灾害面前,从被动救灾到主动防灾的转变可以极大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月23日,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学术交流会在重庆举行。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矿产勘查等领域工程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交流,承办方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属事业单位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也在会上分享了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的“重庆经验”。

地灾点在哪儿、什么时候会发生地质灾害,这就需要有“千里眼”“顺风耳”对地灾隐患点进行有效地识别和监测。

除了靠人地毯式排查外,目前重庆也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从广域多层次、多尺度、多体系观测视角,提前识别隐患点。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利用InSAR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并自主研发适用于我市地形、气象条件的解译算法,从大范围来分析地表形变演化的过程,从中找到累积了一定形变的潜在地质灾害,灾害宏观形变识别率超过90%。

地灾防治技术人员正在现场进行地质调查工作。重庆地研院供图
地灾防治技术人员正在现场进行地质调查工作。重庆地研院供图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三峡库区、乌江流域等地广泛应用,累计识别地灾隐患2700余处,识别新增隐患300余处,跟踪监测重大灾害23处,为地质灾害防治由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目前,重庆已在全市1.25多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6万多套地灾监测设备。

为了做好地灾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工作,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地质灾害研究所所长陈立川介绍,他们自主研发了应力类、位移类、倾斜姿态类、影响因素类等4大类15项监测设备,这些设备和技术有效支撑了重庆地质灾害技防体系建设。

此外,该院还率先开展了次声/微震技术在库区滑坡监测的应用研究,建立了基于微震信号的岩体损伤-断裂预警模型,推动地质灾害监测由人为设点-定点监测向区域监测-自动定位方向转变。同时创新应用北斗技术,构建了基于北斗的面场景毫米级三维形变监测系统,这也实现了从以前的点状监测向面域监测的突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田韵沁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