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近视遇上老花眼,你该怎么办?
避免近视或延缓度数增长,就要与电脑屏幕、手机平板说再见吗?

当近视遇上老花眼,你该怎么办?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3-25

光明日报记者 李菲

“4年眼镜涨了400度!”

前不久,29岁的孙凡(化名)换了一副新眼镜,除了崭新的镜架,还有“嗖嗖”往上涨的眼镜度数。“虽然近视严重了,但我以后就不会花眼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孙凡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普遍认为,年轻时近视的人将来不会老花眼。其实不然,专家指出,近视的人也会老花,而且老花眼不只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近视也不只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眼科专家范先群代表就呼吁,加强近视防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范先群介绍,在7~12岁是眼球的快速发育期,若保持足够的远视储备,可使孩子不过早进入近视大门;对于中年人,要矫正好他们的近视,让他们更好地学习、生活和工作;对于老年人,建议高度近视人群、白内障人群早做筛查。安排白内障手术,重点在于预防和治疗高度近视引起的并发症。

1.眼睛保护不当,成年后近视还会加深

“一开始我走路不戴眼镜,有时候被同事误会成‘目中无人’;现在我每天对着电脑屏幕给学生批改作业,镜片越戴越厚。”多年近视的赵老师,摘下眼镜后,鼻梁上的两道压痕清晰可见。

“一般近视患者到十七八岁度数就相对稳定了,但是如果用眼过度或用眼习惯不好,特别是过度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近视度数就有可能随着年龄继续增长。”清华长庚医院眼科主治医师王韧琰指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成年以后近视度数仍然增长的原因之一。

避免近视或延缓度数增长,就要与电脑屏幕、手机平板说再见吗?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适度使用电子产品是可以的。关键是定期检查,监测屈光度数的变化。早关注、早控制,延缓眼轴增长,从而预防高度近视。”王韧琰说。

“对于0~7岁孩子来说,一定要查好远视储备,做好近视预测。”世卫组织屈光不正防控全球专家组成员、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教授蓝卫忠建议,儿童每年做两次眼健康检查,及早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王韧琰表示,近视不仅受到先天遗传因素影响,也和后天环境有关。“过早、过多地持续近距离用眼,户外阳光暴露时间的缺乏,照明条件不佳,挑食偏食等后天因素,都是导致近视出现的原因。高度近视患者尤其要重视劳逸结合,防止出现各种并发症。”

“越早出现近视,最终出现高度近视的可能性就越大,高度近视会大大增加并发症的风险!”王韧琰告诉记者,一旦成为高度近视,患者出现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黄斑劈裂、黄斑新生血管、青光眼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高。

“近视防控,防大于控,家庭防控是关键,家长是孩子近视防控的‘守门人’,一定要守住第一道防线。如果父母都得了高度近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那么孩子应到专业眼科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科学的近视防控策略。”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教授杨智宽说。

杨智宽介绍,爱尔眼科曾自主研发一套近视防控智能可穿戴设备,可帮助青少年监测用眼状况、改善用眼习惯。“通过精准监测影响孩子近视发生和发展的5大后天影响因素:阅读时长、阅读距离、阅读角度、阅读环境光强与户外活动时间,并通过记录全天候的用眼行为数据,分析近视原因,预测近视风险,有助于专业眼科医生制定出个性化、科学化的近视防控方案,实时追踪、调整防控效果。”

2.近视眼和老花眼可以“抵消”吗

“以前我还只是看不清远处,现在得了老花眼,近处也看不清楚了!”原本就患有近视的刘阿姨,现在每天要戴着近视眼镜再拿放大镜读书看报。

“老花眼可能人人都会得,而近视不是。”王韧琰介绍,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身体机能退化,无论近视还是不近视,都难逃老花眼。

“老花眼是一种生理状态,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调节力下降,就像头发逐渐变白、皮肤出现皱纹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也会逐渐出现功能的衰退。”王韧琰说,临床表现为看近不清楚、看远清楚,如果想要看近清楚,需要在看近时用正球镜进行矫正。

“而近视是眼轴过度增长,折射的光线聚到视网膜前形成的。临床表现为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需要负球镜进行矫正,使折射的光线落在视网膜上。”王韧琰说。

那么,近视与老花眼,是“远近相抵”,还是“远近皆失”?

“有人说近视的人不会得老花眼,是因为近视的患者本身戴的负球镜,在老花以后需要戴正球镜。两个球镜的度数如果在某个年龄段正好一致,那么这个近视的患者,看近就正好抵消,不用戴眼镜了。”王韧琰表示,近视患者得了老花眼,看近物时可将眼镜摘掉,但随着年龄增长,看近处可能还要戴上老花镜。

“近视患者得了老花眼,他们摘近视眼镜的动作相当于‘作弊’——到了一定年龄,眼睛该花也得花,只是症状上没有体现出来而已。”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王凯表示,近视眼和老花眼看起来“抵消”其实是错觉,它们没有真正的“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越来越多人成为“视觉初老族”,老花眼日趋年轻化,不再是老年群体的“专属”。

“现在我的眼睛一用久了,看东西就模糊,还疲劳犯困,得休息一会儿才好。”今年不到40岁的姚女士是一名编辑,常常伏案工作到深夜,她感到自己人还年轻、眼睛却老了。

“‘近视’是眼睛的屈光状态,‘老花’是眼睛的调节能力下降,它们的发生机制不同。我们的眼睛相当于变焦照相机,当它的变焦功能下降,就逐渐趋向‘定焦’,要靠老花镜把近距离的物体看清。”王韧琰打了个比方。

“如果近视患者得了老花眼,可为看清远、近各配一副眼镜,或者佩戴双光镜。”王韧琰提醒,“一定要进行准确的医学验光以后再配镜,而不是直接使用现成度数的眼镜。”

3.老花眼叠加近视眼,戴眼镜还是做手术

“戴眼镜实在太不方便了,我的近视加散光有1000度左右。去年年底,我做了晶体植入手术,终于摘掉戴了10年的眼镜。”一名高度近视的广东网友留言表示,自己戴上眼镜以后判断力、行动力不如以前,还影响颜值,最近终于下定决心做了近视手术。

但近视手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适不适合做手术、适合做哪种手术因人而异。“尤其要注意分辨是单纯性近视还是病理性近视。”王凯提醒,如果是病理性近视,受遗传因素影响,盲目开展手术可能“治标不治本”,延缓作用有限。“还有一些手术解决得了眼睛的屈光问题,但解决不了眼底问题。”

如果是老花眼叠加近视眼,戴眼镜还是做手术?“老花眼早期可以佩戴眼镜矫正,单纯依靠手术,并不能终身永久解决老花眼的问题。”王韧琰说,随着年龄增长,老花眼的度数会逐渐加深。

与老花眼相伴相随的还有白内障。据估算,我国有2亿老人正在遭受老花眼和白内障的双重侵袭。

“白内障是全球排名首位的致盲性眼病,目前手术仍是有效治疗白内障的方式。”中华眼科学会白内障人工晶体学组副组长、爱尔眼科医院白内障学组组长张劲松表示,“目前的白内障手术已经进入屈光性手术的时代,不仅为了防盲治盲,更是为了最大化提高术后的视觉质量,不仅要看得见,更要让患者看得清、看得持久舒适。”

“对比过去需要计算度数的白内障手术,现在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是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术前规划上。比如,飞秒激光辅助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会根据患者的各项指标综合选择个性化手术方案及规划,精细的术前检查、术中的导航系统及3D系统主控液流的把控、术后视觉质量的追踪,这些都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张劲松解释道。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25日 07版)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当近视遇上老花眼,你该怎么办?

2023-03-25 07:43:36 来源:

光明日报记者 李菲

“4年眼镜涨了400度!”

前不久,29岁的孙凡(化名)换了一副新眼镜,除了崭新的镜架,还有“嗖嗖”往上涨的眼镜度数。“虽然近视严重了,但我以后就不会花眼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孙凡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普遍认为,年轻时近视的人将来不会老花眼。其实不然,专家指出,近视的人也会老花,而且老花眼不只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近视也不只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眼科专家范先群代表就呼吁,加强近视防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范先群介绍,在7~12岁是眼球的快速发育期,若保持足够的远视储备,可使孩子不过早进入近视大门;对于中年人,要矫正好他们的近视,让他们更好地学习、生活和工作;对于老年人,建议高度近视人群、白内障人群早做筛查。安排白内障手术,重点在于预防和治疗高度近视引起的并发症。

1.眼睛保护不当,成年后近视还会加深

“一开始我走路不戴眼镜,有时候被同事误会成‘目中无人’;现在我每天对着电脑屏幕给学生批改作业,镜片越戴越厚。”多年近视的赵老师,摘下眼镜后,鼻梁上的两道压痕清晰可见。

“一般近视患者到十七八岁度数就相对稳定了,但是如果用眼过度或用眼习惯不好,特别是过度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近视度数就有可能随着年龄继续增长。”清华长庚医院眼科主治医师王韧琰指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成年以后近视度数仍然增长的原因之一。

避免近视或延缓度数增长,就要与电脑屏幕、手机平板说再见吗?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适度使用电子产品是可以的。关键是定期检查,监测屈光度数的变化。早关注、早控制,延缓眼轴增长,从而预防高度近视。”王韧琰说。

“对于0~7岁孩子来说,一定要查好远视储备,做好近视预测。”世卫组织屈光不正防控全球专家组成员、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教授蓝卫忠建议,儿童每年做两次眼健康检查,及早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王韧琰表示,近视不仅受到先天遗传因素影响,也和后天环境有关。“过早、过多地持续近距离用眼,户外阳光暴露时间的缺乏,照明条件不佳,挑食偏食等后天因素,都是导致近视出现的原因。高度近视患者尤其要重视劳逸结合,防止出现各种并发症。”

“越早出现近视,最终出现高度近视的可能性就越大,高度近视会大大增加并发症的风险!”王韧琰告诉记者,一旦成为高度近视,患者出现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黄斑劈裂、黄斑新生血管、青光眼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高。

“近视防控,防大于控,家庭防控是关键,家长是孩子近视防控的‘守门人’,一定要守住第一道防线。如果父母都得了高度近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那么孩子应到专业眼科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科学的近视防控策略。”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教授杨智宽说。

杨智宽介绍,爱尔眼科曾自主研发一套近视防控智能可穿戴设备,可帮助青少年监测用眼状况、改善用眼习惯。“通过精准监测影响孩子近视发生和发展的5大后天影响因素:阅读时长、阅读距离、阅读角度、阅读环境光强与户外活动时间,并通过记录全天候的用眼行为数据,分析近视原因,预测近视风险,有助于专业眼科医生制定出个性化、科学化的近视防控方案,实时追踪、调整防控效果。”

2.近视眼和老花眼可以“抵消”吗

“以前我还只是看不清远处,现在得了老花眼,近处也看不清楚了!”原本就患有近视的刘阿姨,现在每天要戴着近视眼镜再拿放大镜读书看报。

“老花眼可能人人都会得,而近视不是。”王韧琰介绍,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身体机能退化,无论近视还是不近视,都难逃老花眼。

“老花眼是一种生理状态,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调节力下降,就像头发逐渐变白、皮肤出现皱纹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也会逐渐出现功能的衰退。”王韧琰说,临床表现为看近不清楚、看远清楚,如果想要看近清楚,需要在看近时用正球镜进行矫正。

“而近视是眼轴过度增长,折射的光线聚到视网膜前形成的。临床表现为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需要负球镜进行矫正,使折射的光线落在视网膜上。”王韧琰说。

那么,近视与老花眼,是“远近相抵”,还是“远近皆失”?

“有人说近视的人不会得老花眼,是因为近视的患者本身戴的负球镜,在老花以后需要戴正球镜。两个球镜的度数如果在某个年龄段正好一致,那么这个近视的患者,看近就正好抵消,不用戴眼镜了。”王韧琰表示,近视患者得了老花眼,看近物时可将眼镜摘掉,但随着年龄增长,看近处可能还要戴上老花镜。

“近视患者得了老花眼,他们摘近视眼镜的动作相当于‘作弊’——到了一定年龄,眼睛该花也得花,只是症状上没有体现出来而已。”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王凯表示,近视眼和老花眼看起来“抵消”其实是错觉,它们没有真正的“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越来越多人成为“视觉初老族”,老花眼日趋年轻化,不再是老年群体的“专属”。

“现在我的眼睛一用久了,看东西就模糊,还疲劳犯困,得休息一会儿才好。”今年不到40岁的姚女士是一名编辑,常常伏案工作到深夜,她感到自己人还年轻、眼睛却老了。

“‘近视’是眼睛的屈光状态,‘老花’是眼睛的调节能力下降,它们的发生机制不同。我们的眼睛相当于变焦照相机,当它的变焦功能下降,就逐渐趋向‘定焦’,要靠老花镜把近距离的物体看清。”王韧琰打了个比方。

“如果近视患者得了老花眼,可为看清远、近各配一副眼镜,或者佩戴双光镜。”王韧琰提醒,“一定要进行准确的医学验光以后再配镜,而不是直接使用现成度数的眼镜。”

3.老花眼叠加近视眼,戴眼镜还是做手术

“戴眼镜实在太不方便了,我的近视加散光有1000度左右。去年年底,我做了晶体植入手术,终于摘掉戴了10年的眼镜。”一名高度近视的广东网友留言表示,自己戴上眼镜以后判断力、行动力不如以前,还影响颜值,最近终于下定决心做了近视手术。

但近视手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适不适合做手术、适合做哪种手术因人而异。“尤其要注意分辨是单纯性近视还是病理性近视。”王凯提醒,如果是病理性近视,受遗传因素影响,盲目开展手术可能“治标不治本”,延缓作用有限。“还有一些手术解决得了眼睛的屈光问题,但解决不了眼底问题。”

如果是老花眼叠加近视眼,戴眼镜还是做手术?“老花眼早期可以佩戴眼镜矫正,单纯依靠手术,并不能终身永久解决老花眼的问题。”王韧琰说,随着年龄增长,老花眼的度数会逐渐加深。

与老花眼相伴相随的还有白内障。据估算,我国有2亿老人正在遭受老花眼和白内障的双重侵袭。

“白内障是全球排名首位的致盲性眼病,目前手术仍是有效治疗白内障的方式。”中华眼科学会白内障人工晶体学组副组长、爱尔眼科医院白内障学组组长张劲松表示,“目前的白内障手术已经进入屈光性手术的时代,不仅为了防盲治盲,更是为了最大化提高术后的视觉质量,不仅要看得见,更要让患者看得清、看得持久舒适。”

“对比过去需要计算度数的白内障手术,现在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是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术前规划上。比如,飞秒激光辅助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会根据患者的各项指标综合选择个性化手术方案及规划,精细的术前检查、术中的导航系统及3D系统主控液流的把控、术后视觉质量的追踪,这些都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张劲松解释道。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25日 07版)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