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持续深耕结硕果,大溪文化主题文创展开展
3月25日,“溪”世珍宝——大溪文化主题文创展在巫山博物馆开展。

6年持续深耕结硕果,大溪文化主题文创展开展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2023-03-26

2017年盛夏,“走进长江文明之大溪文化主题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观众见面,这是首个全面讲述大溪文化的展览。一同亮相的,还有化妆镜、抱枕、钥匙包等文创产品。

6年来,三峡博物馆持续深耕大溪文创,已累计开发出100余种文创产品,涉及生活美学、户外旅游、考古盲盒等多个领域,不仅受到观众热捧,还揽获多项大奖。这些文创有着怎样的精彩之处?观众可在3月25日巫山博物馆开展的“溪”世珍宝——大溪文化主题文创展中一探究竟。

为何要紧紧扭住“大溪”不放呢?三峡博物馆“大溪遗址考古文化在博物馆文创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缘由。

“大溪文化”是距今约6500—5300年的考古学文化,它最早被发现于上世纪20年代,因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它所展示出的丧葬习俗奇特多姿,原始工业高度发达,艺术品丰富多彩,是长江流域史前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南方地区同时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杰出代表。正因如此,2021年,大溪遗址成为重庆唯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遗址。大溪文化研究走向深入的同时,为文创开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丰富素材。

从2017年开始,三峡博物馆开发大溪文创的脚步没有停歇。起初,设计团队运用绞索纹创作出山水交织的大溪文创logo,将大溪彩陶上的绞索纹、格菱纹、水波纹等纹饰融入产品之中;2019年的2.0版本提取了大量大溪文物代表性元素,运用现代抽象的表现手法,绘制出两张视觉主图,生动展现大溪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并将其融入“遇见溪奇”系列文创之中;2020年的3.0版本将文创与非遗相结合,从纹饰到器型深挖大溪文化制陶业特点,结合荣昌陶非遗技艺,开发出“五福临门”系列茶具和餐具。

大溪文创不仅更加丰富,还更为有趣,吸引消费者在互动体验中走近大溪、爱上博物馆。2022年的4.0版本,以青少年、考古爱好者、盲盒粉丝为主要消费群体,选取了6件文物为创意元素,创意设计出6款时尚饰品,并将其放置于盲盒的土方内,让消费者通过考古调查、勘探、布设探方、清理遗迹的体验方式,挖掘出属于自己的“溪世珍宝”;今年的5.0版本,以IP孵化为核心,打造了“溪仔”和“溪妹”两个“溪奇宝贝”大溪IP形象。同时,“溪仔”和“溪妹”的元宇宙虚拟数字人形象,也在展览开幕式上面向公众发布。

在打造大溪系列文创的过程中,三峡博物馆还摸索出一条馆、校、企文创合作的模式。“三峡博物馆具有文物资源、研究力量、平台等优势,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有师资力量、创意新锐等优势,企业有成本控制、生产营销等优势。三方强强联合,可以让产品不仅存在于图纸中,更可以走向市场,受到市场认可的同时,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上述负责人介绍,“遇见溪奇”系列产品获得“中国旅游纪念品大赛”金奖、“重庆好礼”金奖、“江苏省紫金大赛”银奖等多项荣誉,产品销售也屡创佳绩,不少产品卖断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展望未来,该馆还会不断拓宽思路、求实创新,研发更多高品质的大溪文创,助力大溪文物更好地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本次展览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巫山县人民政府主办,将免费展出至3月27日。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赵迎昭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6年持续深耕结硕果,大溪文化主题文创展开展

2023-03-26 07:38:27 来源:

2017年盛夏,“走进长江文明之大溪文化主题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观众见面,这是首个全面讲述大溪文化的展览。一同亮相的,还有化妆镜、抱枕、钥匙包等文创产品。

6年来,三峡博物馆持续深耕大溪文创,已累计开发出100余种文创产品,涉及生活美学、户外旅游、考古盲盒等多个领域,不仅受到观众热捧,还揽获多项大奖。这些文创有着怎样的精彩之处?观众可在3月25日巫山博物馆开展的“溪”世珍宝——大溪文化主题文创展中一探究竟。

为何要紧紧扭住“大溪”不放呢?三峡博物馆“大溪遗址考古文化在博物馆文创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缘由。

“大溪文化”是距今约6500—5300年的考古学文化,它最早被发现于上世纪20年代,因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它所展示出的丧葬习俗奇特多姿,原始工业高度发达,艺术品丰富多彩,是长江流域史前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南方地区同时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杰出代表。正因如此,2021年,大溪遗址成为重庆唯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遗址。大溪文化研究走向深入的同时,为文创开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丰富素材。

从2017年开始,三峡博物馆开发大溪文创的脚步没有停歇。起初,设计团队运用绞索纹创作出山水交织的大溪文创logo,将大溪彩陶上的绞索纹、格菱纹、水波纹等纹饰融入产品之中;2019年的2.0版本提取了大量大溪文物代表性元素,运用现代抽象的表现手法,绘制出两张视觉主图,生动展现大溪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并将其融入“遇见溪奇”系列文创之中;2020年的3.0版本将文创与非遗相结合,从纹饰到器型深挖大溪文化制陶业特点,结合荣昌陶非遗技艺,开发出“五福临门”系列茶具和餐具。

大溪文创不仅更加丰富,还更为有趣,吸引消费者在互动体验中走近大溪、爱上博物馆。2022年的4.0版本,以青少年、考古爱好者、盲盒粉丝为主要消费群体,选取了6件文物为创意元素,创意设计出6款时尚饰品,并将其放置于盲盒的土方内,让消费者通过考古调查、勘探、布设探方、清理遗迹的体验方式,挖掘出属于自己的“溪世珍宝”;今年的5.0版本,以IP孵化为核心,打造了“溪仔”和“溪妹”两个“溪奇宝贝”大溪IP形象。同时,“溪仔”和“溪妹”的元宇宙虚拟数字人形象,也在展览开幕式上面向公众发布。

在打造大溪系列文创的过程中,三峡博物馆还摸索出一条馆、校、企文创合作的模式。“三峡博物馆具有文物资源、研究力量、平台等优势,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有师资力量、创意新锐等优势,企业有成本控制、生产营销等优势。三方强强联合,可以让产品不仅存在于图纸中,更可以走向市场,受到市场认可的同时,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上述负责人介绍,“遇见溪奇”系列产品获得“中国旅游纪念品大赛”金奖、“重庆好礼”金奖、“江苏省紫金大赛”银奖等多项荣誉,产品销售也屡创佳绩,不少产品卖断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展望未来,该馆还会不断拓宽思路、求实创新,研发更多高品质的大溪文创,助力大溪文物更好地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本次展览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巫山县人民政府主办,将免费展出至3月27日。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赵迎昭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