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在重庆⑥|中国建筑为重庆基础设施“强筋壮骨”
随着轨道5号线北延伸段正式通车投入初期运营,重庆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实现500公里大跨越,运营线路总计达到12条,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

央企在重庆⑥|中国建筑为重庆基础设施“强筋壮骨”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3-03-27

■助力建成全球最大山地城市轨道交通网

■机场、高速路、跨江大桥、城市地标都有得意之作

首席记者 周尤

央企在重庆⑥|中国建筑为重庆基础设施“强筋壮骨”1

中建集团重庆基础设施项目——红岩村嘉陵江大桥及隧道群。(受访者供图)

央企在重庆⑥|中国建筑为重庆基础设施“强筋壮骨”2

三月十五日,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学谷一期项目现场,中建七局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钢架焊接作业。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央企在重庆⑥|中国建筑为重庆基础设施“强筋壮骨”3

由中建八局承建的保护与利用工程完成后,大田湾体育场重新开放,吸引不少市民前来健身打卡。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随着轨道5号线北延伸段正式通车投入初期运营,重庆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实现500公里大跨越,运营线路总计达到12条,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

在这12条轨道交通线路中,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筑”)参与建设了其中7条,为重庆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贡献了央企力量。

在重庆,随处可见中建身影。

重庆来福士广场、西部陆海中心、江北嘴国际金融中心等都是中国建筑的得意之作。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渝湘复线高速、大田湾体育场保护与利用工程等民生设施,也离不开中建人的智慧和汗水。

新征程上,中国建筑紧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步伐,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高质量建设为抓手,不断助力“一号工程”向纵深推进,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交通

织密山城轨道网络

架起座座跨江大桥

家住沙坪坝小龙坎,工作单位在渝北上湾路附近的周赢,说起曾经的上班路只能无奈摇头。

“公交转轨道浪费时间,除了开车没有别的办法。”为了避开早高峰准时上班,周赢每天6点半就要起床。用他自己的话说,“还没开始上班,人已经被‘掏空’。”

被“掏空”的日子,在去年被终结。

2022年初,9号线一期开通运营,周赢波折的上班路变成了一条轨道直达。“没有对比,是感受不到其中变化的。”周赢说,现在再也不用为通勤烦恼了。

2022年初通车运营的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横跨沙坪坝、渝中、江北、渝北和两江新区五个区域,是央企在重庆投资建设的第一条整线地铁。项目穿越渝怀铁路及其复线、渝利铁路、渝万铁路、成渝客专五条铁路,与轨道环线和1号线、3号线等共8条轨道交通线路便捷换乘,是当之无愧的“换乘之王”。

而这条轨道就出自中国建筑之手。

“施工比我们想象中困难得多。”项目指挥长陈迎波表示,2017年项目开工建设之初,为克服项目全线深埋车站数量多、难度高且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的问题,中建五局9号线项目指挥部顶住重重压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城市建筑密集区浅埋地下暗挖工程施工。

历时4年,重庆市民翘首以盼的9号线终于开通运营。

3月的山城夜晚繁星闪烁,9号线列车紫色车身与白色彩条在城市的夜幕星火中穿梭而过。中国建筑以基础设施项目为笔,勾勒出新时代欣欣向荣的美好画卷。

对于因江而生的重庆来说,跨江大桥是城市生长的引擎。在轨道交通建设之外,中国建筑也以其优质施工建设,跨江翻山建起一座座民生之桥。

由中国建筑投资建设运营的国内目前已建成的最大跨度路轨两用钢桁梁悬索桥——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便是中国建筑助力城市发展的点睛之作。项目北起江北郭家沱,南接南岸峡口镇,采用单孔悬吊双塔三跨连续钢桁梁悬索桥设计,主跨跨径720米,钢桁梁总重约2.5万吨,相当于4座埃菲尔铁塔。

家住南岸峡口镇的张光军经营着一家农家乐。“原来从峡口到江北只能靠轮渡和绕路,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几分钟就能过江。”谈及郭家沱大桥,他满脸喜悦。

目前,郭家沱大桥六纵线南段项目还在施工建设中,预计今年三季度建成通车。届时,茶园片区至两江新区通勤时间将由40分钟缩短至10分钟。“通车后,肯定会有很多人过来耍,我们的生意会越来越好。”张光军高兴地说。

民生

积极参与民生工程

稳步实施“暖心”项目

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一项项民生工程稳步落地……近年来,中国建筑关注重庆民生需求,积极参与民生工程建设,一大批“暖人心”的项目稳步实施。

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当皮球越过门线的那一刻,看台上起立欢呼的观众就像一波波人浪,波涛汹涌地向绿茵草场正中扑来……1956年建成的大田湾体育场,曾经为重庆广大球迷带来无尽的欢乐,却因为长期废置,已不能满足承办体育赛事的需要。

在繁华的市中心,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座甲级体育场,原本的重庆体育图腾,一度沉寂多时。

2019年底,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文化风貌片区保护提升工程启动。中建八局承建大田湾体育场保护与利用工程,历时2年,在原汁原味复现地标建筑当年风貌特色的同时,恢复提升片区功能,让历史建筑在新时代焕然一新。

“大田湾体育场改造以文物保护为前提,旨在修缮保护,重现体育场原貌,延续文脉,感知历史温度。”中建八局大田湾体育场项目副经理吴宏庆介绍,在建设中,为“最小干预”体育场原有的2000平方米红墙墙体,项目采取墙体加固措施,让承载了城市辉煌记忆和深厚情感的红墙,在恢复历史风貌的基调上蝶变归来。

无独有偶。在綦江,一个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

跟随綦江区通惠河、新盛河迤逦而行,怡人画卷豁然眼前,水清、岸绿、景美、人欢的美好,见证了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的建设刻度,延展着中国建筑的担当作为以及人民群众的满心期许。

从2021年11月至今,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已完成污水直排口整治187个、淤泥清理3万立方米、步道建设3公里、管道更换2.7公里、园林绿化4万平方米,大幅提升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改善区域人居水环境,有效促进“长江大保护”。

“水质由劣V提升为IV类。”看着新盛河水质监测数据发生变化,中建二局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总工程师陈逸情不自禁地扬起嘴角,他知道,跨档提升的每一小步都凝聚着中建人的无数汗珠。

无论是大田湾体育场保护与利用工程,还是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都仅仅是中国建筑在重庆书写的“民生答卷”中的一道题。

特别是中建隧道、中建桥梁两家集团二级机构落户重庆后,上百家集团三级及以下机构在巴渝大地开枝散叶,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助力“立体交通”“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推动主城都市区“一日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成为现实。

在脱贫攻坚战中,中国建筑助力帮扶城口县咸宜镇,以“体育+公益”的模式,通过农产品采购、物资捐助、专题宣传等方式,提供帮助近40万元;同时组织专业足球教练赴咸宜镇开展留守儿童主题日活动,捐赠专业足球装备,开展专业训练体验,帮助留守儿童开展崭新社会实践。

科技

发挥央企创新优势

推进核心技术攻关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建筑便借助爬模体系的运用,在国内高层建筑领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多年来,中国建筑推动了一大批建筑行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孕育而出。

在重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也不例外。

快速路二横线项目建设中,中国建筑首次尝试“五桥同转”,用时82分钟,实现5座全长383.5米、总重21500吨的大跨度桥梁在同一区域、同一平面、一次性同时异步转体,刷新“大跨度集群式转体里转体桥数量最多”“3座以上大跨度集群式转体吨位最重”“首次同联多T构转体桥”多项世界纪录。

在重庆城轨快线15号线中,自主研发BIM+建设管理平台,高标准打造重庆首个“四无”精品隧道质量样板间。同时,还利用视频监控、自动化监测等设备实时采集现场信息,实现盾构掘进可视化、安全质量可量化、数据查看便捷化、工程管理智慧化,打造重庆轨道交通数字化建设管理示范工程。

在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建设中,中国建筑量身打造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智慧运营平台,在国内首次实现大数据+运营维护成本的关联应用研究,提升我国桥梁智慧管养水平。

创新,进无止境。

“未来,中国建筑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紧扣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目标,更大力度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战略、更深层次对接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高质量服务重庆市经济稳增长,为‘一号工程’高质量推进贡献中建力量。”中建股份基础设施事业部副总经理、重庆公司党总支书记张晓剑说。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央企在重庆⑥|中国建筑为重庆基础设施“强筋壮骨”

2023-03-27 06:33:32 来源:

■助力建成全球最大山地城市轨道交通网

■机场、高速路、跨江大桥、城市地标都有得意之作

首席记者 周尤

央企在重庆⑥|中国建筑为重庆基础设施“强筋壮骨”1

中建集团重庆基础设施项目——红岩村嘉陵江大桥及隧道群。(受访者供图)

央企在重庆⑥|中国建筑为重庆基础设施“强筋壮骨”2

三月十五日,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学谷一期项目现场,中建七局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钢架焊接作业。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央企在重庆⑥|中国建筑为重庆基础设施“强筋壮骨”3

由中建八局承建的保护与利用工程完成后,大田湾体育场重新开放,吸引不少市民前来健身打卡。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随着轨道5号线北延伸段正式通车投入初期运营,重庆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实现500公里大跨越,运营线路总计达到12条,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

在这12条轨道交通线路中,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筑”)参与建设了其中7条,为重庆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贡献了央企力量。

在重庆,随处可见中建身影。

重庆来福士广场、西部陆海中心、江北嘴国际金融中心等都是中国建筑的得意之作。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渝湘复线高速、大田湾体育场保护与利用工程等民生设施,也离不开中建人的智慧和汗水。

新征程上,中国建筑紧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步伐,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高质量建设为抓手,不断助力“一号工程”向纵深推进,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交通

织密山城轨道网络

架起座座跨江大桥

家住沙坪坝小龙坎,工作单位在渝北上湾路附近的周赢,说起曾经的上班路只能无奈摇头。

“公交转轨道浪费时间,除了开车没有别的办法。”为了避开早高峰准时上班,周赢每天6点半就要起床。用他自己的话说,“还没开始上班,人已经被‘掏空’。”

被“掏空”的日子,在去年被终结。

2022年初,9号线一期开通运营,周赢波折的上班路变成了一条轨道直达。“没有对比,是感受不到其中变化的。”周赢说,现在再也不用为通勤烦恼了。

2022年初通车运营的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横跨沙坪坝、渝中、江北、渝北和两江新区五个区域,是央企在重庆投资建设的第一条整线地铁。项目穿越渝怀铁路及其复线、渝利铁路、渝万铁路、成渝客专五条铁路,与轨道环线和1号线、3号线等共8条轨道交通线路便捷换乘,是当之无愧的“换乘之王”。

而这条轨道就出自中国建筑之手。

“施工比我们想象中困难得多。”项目指挥长陈迎波表示,2017年项目开工建设之初,为克服项目全线深埋车站数量多、难度高且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的问题,中建五局9号线项目指挥部顶住重重压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城市建筑密集区浅埋地下暗挖工程施工。

历时4年,重庆市民翘首以盼的9号线终于开通运营。

3月的山城夜晚繁星闪烁,9号线列车紫色车身与白色彩条在城市的夜幕星火中穿梭而过。中国建筑以基础设施项目为笔,勾勒出新时代欣欣向荣的美好画卷。

对于因江而生的重庆来说,跨江大桥是城市生长的引擎。在轨道交通建设之外,中国建筑也以其优质施工建设,跨江翻山建起一座座民生之桥。

由中国建筑投资建设运营的国内目前已建成的最大跨度路轨两用钢桁梁悬索桥——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便是中国建筑助力城市发展的点睛之作。项目北起江北郭家沱,南接南岸峡口镇,采用单孔悬吊双塔三跨连续钢桁梁悬索桥设计,主跨跨径720米,钢桁梁总重约2.5万吨,相当于4座埃菲尔铁塔。

家住南岸峡口镇的张光军经营着一家农家乐。“原来从峡口到江北只能靠轮渡和绕路,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几分钟就能过江。”谈及郭家沱大桥,他满脸喜悦。

目前,郭家沱大桥六纵线南段项目还在施工建设中,预计今年三季度建成通车。届时,茶园片区至两江新区通勤时间将由40分钟缩短至10分钟。“通车后,肯定会有很多人过来耍,我们的生意会越来越好。”张光军高兴地说。

民生

积极参与民生工程

稳步实施“暖心”项目

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一项项民生工程稳步落地……近年来,中国建筑关注重庆民生需求,积极参与民生工程建设,一大批“暖人心”的项目稳步实施。

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当皮球越过门线的那一刻,看台上起立欢呼的观众就像一波波人浪,波涛汹涌地向绿茵草场正中扑来……1956年建成的大田湾体育场,曾经为重庆广大球迷带来无尽的欢乐,却因为长期废置,已不能满足承办体育赛事的需要。

在繁华的市中心,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座甲级体育场,原本的重庆体育图腾,一度沉寂多时。

2019年底,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文化风貌片区保护提升工程启动。中建八局承建大田湾体育场保护与利用工程,历时2年,在原汁原味复现地标建筑当年风貌特色的同时,恢复提升片区功能,让历史建筑在新时代焕然一新。

“大田湾体育场改造以文物保护为前提,旨在修缮保护,重现体育场原貌,延续文脉,感知历史温度。”中建八局大田湾体育场项目副经理吴宏庆介绍,在建设中,为“最小干预”体育场原有的2000平方米红墙墙体,项目采取墙体加固措施,让承载了城市辉煌记忆和深厚情感的红墙,在恢复历史风貌的基调上蝶变归来。

无独有偶。在綦江,一个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

跟随綦江区通惠河、新盛河迤逦而行,怡人画卷豁然眼前,水清、岸绿、景美、人欢的美好,见证了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的建设刻度,延展着中国建筑的担当作为以及人民群众的满心期许。

从2021年11月至今,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已完成污水直排口整治187个、淤泥清理3万立方米、步道建设3公里、管道更换2.7公里、园林绿化4万平方米,大幅提升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改善区域人居水环境,有效促进“长江大保护”。

“水质由劣V提升为IV类。”看着新盛河水质监测数据发生变化,中建二局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总工程师陈逸情不自禁地扬起嘴角,他知道,跨档提升的每一小步都凝聚着中建人的无数汗珠。

无论是大田湾体育场保护与利用工程,还是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都仅仅是中国建筑在重庆书写的“民生答卷”中的一道题。

特别是中建隧道、中建桥梁两家集团二级机构落户重庆后,上百家集团三级及以下机构在巴渝大地开枝散叶,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助力“立体交通”“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推动主城都市区“一日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成为现实。

在脱贫攻坚战中,中国建筑助力帮扶城口县咸宜镇,以“体育+公益”的模式,通过农产品采购、物资捐助、专题宣传等方式,提供帮助近40万元;同时组织专业足球教练赴咸宜镇开展留守儿童主题日活动,捐赠专业足球装备,开展专业训练体验,帮助留守儿童开展崭新社会实践。

科技

发挥央企创新优势

推进核心技术攻关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建筑便借助爬模体系的运用,在国内高层建筑领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多年来,中国建筑推动了一大批建筑行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孕育而出。

在重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也不例外。

快速路二横线项目建设中,中国建筑首次尝试“五桥同转”,用时82分钟,实现5座全长383.5米、总重21500吨的大跨度桥梁在同一区域、同一平面、一次性同时异步转体,刷新“大跨度集群式转体里转体桥数量最多”“3座以上大跨度集群式转体吨位最重”“首次同联多T构转体桥”多项世界纪录。

在重庆城轨快线15号线中,自主研发BIM+建设管理平台,高标准打造重庆首个“四无”精品隧道质量样板间。同时,还利用视频监控、自动化监测等设备实时采集现场信息,实现盾构掘进可视化、安全质量可量化、数据查看便捷化、工程管理智慧化,打造重庆轨道交通数字化建设管理示范工程。

在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建设中,中国建筑量身打造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智慧运营平台,在国内首次实现大数据+运营维护成本的关联应用研究,提升我国桥梁智慧管养水平。

创新,进无止境。

“未来,中国建筑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紧扣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目标,更大力度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战略、更深层次对接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高质量服务重庆市经济稳增长,为‘一号工程’高质量推进贡献中建力量。”中建股份基础设施事业部副总经理、重庆公司党总支书记张晓剑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