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青年说 | 公务员“微专业”引争议:高校专业建设要多些空间
辩证地看待高校专业建设,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渝论】青年说 | 公务员“微专业”引争议:高校专业建设要多些空间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3-27

近日,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发布《西南大学“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招生简章》,随后“高校开设公务员专业”这一话题引发网友讨论和争议。

针对该消息,有的认为高校开设这样的专业过于功利,对人才培养不利;有的表示支持,认为可以增加实用性知识,也可以节省学生考公的开支。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微专业并非正式的学位专业。据该学院的招生简章说明,该微专业不是独立专业,不授予正式学位。查阅其课程安排,其中既有行测申论课程、公务写作与礼仪规范这类针对性课程,也有创新哲学、文化史等素质拓展类课程,其更像一门组合型选修课,不能将其误读为“公务员专业”。作为一些高校近年来推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微专业是指在本科专业目录以外,为提升学生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学术素养和从业能力而开设的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辩证地看待高校专业建设,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当下就业竞争加剧,从学生到高校都在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的专业建设重视就业能力培养不无道理,不至于被扣上“功利化”的帽子。通过开设一些应用型微专业,帮助学生丰富从业能力,更是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的工作实践拓展基础。

设立微专业,正在给高校专业建设提供辩证空间。传统上高校专业设置比较细,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连接不紧密的状况。一些院校还在专业设置上盲目追求热潮,不结合院校实力考量,而是先完成申报开设新专业再说。这反而制造自身学科建设的困境,加剧学生的升学压力、就业焦虑。微专业找到一个辩证空间,回应着加强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适配的呼声,也服务于满足学生个人兴趣、学习前沿知识、了解产业态势的需要。补充务实的微专业代替搞噱头的热专业,似乎更能增强高校专业的含金量。

辩证地看待高校专业建设,根本上还是要回到高等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上来。就拿公务员来说,其职业特点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这需要个人长期积累形成。公务员服务人民需要,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职业使命,更检验个人的思想品质。这些光靠上一段时间的课、接受应试训练,是远远不够的。高等教育不是就业培训,除了要在专业能力上提升学生实力,为学生搭建走向社会的跳板,更要实现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启迪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努力提升自我、回馈社会。这样的人才培养导向,才有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提质升级。

对新事物有讨论有争议是正常现象,其中包含着人们对此的期待和关注。高校应培养有知识、有抱负的青年人,帮助有意愿者投入公务员队伍,更显大学的意义。高校专业建设要多些辩证空间,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支撑,回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诠释真正的大学之道。

作者:贾亦寒(西南大学)

g37hYLUPG2ppiXVIzlaTpm663QSBAm8iuuf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渝论】青年说 | 公务员“微专业”引争议:高校专业建设要多些空间

2023-03-27 16:28:53 来源:

近日,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发布《西南大学“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招生简章》,随后“高校开设公务员专业”这一话题引发网友讨论和争议。

针对该消息,有的认为高校开设这样的专业过于功利,对人才培养不利;有的表示支持,认为可以增加实用性知识,也可以节省学生考公的开支。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微专业并非正式的学位专业。据该学院的招生简章说明,该微专业不是独立专业,不授予正式学位。查阅其课程安排,其中既有行测申论课程、公务写作与礼仪规范这类针对性课程,也有创新哲学、文化史等素质拓展类课程,其更像一门组合型选修课,不能将其误读为“公务员专业”。作为一些高校近年来推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微专业是指在本科专业目录以外,为提升学生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学术素养和从业能力而开设的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辩证地看待高校专业建设,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当下就业竞争加剧,从学生到高校都在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的专业建设重视就业能力培养不无道理,不至于被扣上“功利化”的帽子。通过开设一些应用型微专业,帮助学生丰富从业能力,更是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的工作实践拓展基础。

设立微专业,正在给高校专业建设提供辩证空间。传统上高校专业设置比较细,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连接不紧密的状况。一些院校还在专业设置上盲目追求热潮,不结合院校实力考量,而是先完成申报开设新专业再说。这反而制造自身学科建设的困境,加剧学生的升学压力、就业焦虑。微专业找到一个辩证空间,回应着加强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适配的呼声,也服务于满足学生个人兴趣、学习前沿知识、了解产业态势的需要。补充务实的微专业代替搞噱头的热专业,似乎更能增强高校专业的含金量。

辩证地看待高校专业建设,根本上还是要回到高等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上来。就拿公务员来说,其职业特点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这需要个人长期积累形成。公务员服务人民需要,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职业使命,更检验个人的思想品质。这些光靠上一段时间的课、接受应试训练,是远远不够的。高等教育不是就业培训,除了要在专业能力上提升学生实力,为学生搭建走向社会的跳板,更要实现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启迪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努力提升自我、回馈社会。这样的人才培养导向,才有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提质升级。

对新事物有讨论有争议是正常现象,其中包含着人们对此的期待和关注。高校应培养有知识、有抱负的青年人,帮助有意愿者投入公务员队伍,更显大学的意义。高校专业建设要多些辩证空间,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支撑,回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诠释真正的大学之道。

作者:贾亦寒(西南大学)

g37hYLUPG2ppiXVIzlaTpm663QSBAm8iuuf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田韵沁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