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残联:创新就业模式,促进残疾人增收致富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 直播带货、产教融合、非遗工坊……近年来,奉节县残联全面落实市县部署,围绕残疾人就业创业,创新就业模式,促进残疾人增收致富,不断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直播带货,拓宽农产品销路
2023年,重庆市第二届残疾人直播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的舞台上,我们再次看到了这个戴着黑色框架眼镜的中年男子满心欢喜地举着“一等奖”的荣誉证书和奖杯……
这名男子名叫孙义洪,奉节县草堂镇七里社区人,肢体三级残疾人,2019年以来励志学习直播技巧,提升直播能力,在各级残疾人直播大赛中获奖无数。
2022年8月,在孙义洪组织下,将通过全县电子商务培训班结识的几个学员组建了一支直播团队。
奉节县残联在听到由残疾人孙义洪带领成立直播团队的消息后,便主动与孙义洪联系,了解到该直播团队急需工作室的时候,便与相关部门协调,帮助他们顺利入驻奉节县电商孵化中心。
目前,该直播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团队人员达到了26人,有残疾人、特困户、下岗失业人员。他们利用抖音、快手、淘宝等新媒体为奉节县5个乡镇300余户农户直播带货,销售奉节脐橙900吨、葡萄270吨,销售额达840万元。
“电商直播为残疾人家开启了另一种就业模式,我们会持续关注这个团队的成长,希望更多的残疾人可以加入直播行业、增收致富。”奉节县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教融合,搭建残疾儿童就业“彩虹桥”
拉胚机“呼呼”地旋转,坐在机器前的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拉胚机,并将一块沾水的泥巴放在转盘之上,用拇指在泥块中间定心后,双手顺着泥巴的边缘紧握、收拢,随着手上动作的变换,慢慢地,一个不成型的泥巴慢慢定型……
这是奉节县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在陶艺课上练习拉胚的一幕。
2020年6月,当地残联积极争取县教委和特教学校的支持,充分沟通后,帮助奉节县特殊教育学校申报了陶艺项目培育基地。同年10月,当地残联又选送贺华燕、张艳两位特殊教育老师前往重庆市荣昌陶艺实践基地参加全市残疾人陶艺培育师资培训班,系统学习了学习陶与瓷的基础知识,陶瓷成型、装饰、烧制等制作技能。
紧接着,该校耗资6万元将原有教室改建陶艺室,不断购买陶艺制作材料及设备,陆续添置桌凳等设备后,于2021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
“起初,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适量组织学生开始体验陶艺制作,发现参与体验的学生对陶艺饶有兴趣。随后,我们便正式开设陶艺课程。”奉节县特殊教育学校负责人讲道,我校五年级至九年级学生每周开设2节陶艺课,参与学生80名。
据了解,2021年以来,该校成功烧窑多次,作品总数达2000余件,作品成功率、优品率不断提升,在市级残疾人陶艺文创产品赛名列前茅、获奖无数,包揽前7优秀作品,其余作品都名列前茅。
非遗传承,为残疾人插上飞翔的“翅膀”
12岁便遭遇不幸、意外跌落山崖高位截瘫的她,终生只能与轮椅相伴,与截瘫病症为战,强韧的生命让她不断努力向上,身残志坚,刻苦学习的劲头,让她成了“夔州绣”非遗传承人。
她便是石胜兰,1986年10月2日生,奉节县安坪镇藕塘村人,重庆市奉节县胜兰蜀绣艺术工作室负责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夔州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2007年,21岁的石胜兰为减轻负担、自力更生,向蜀绣工艺品店店主单大琼拜师学艺开始接触蜀绣。经过多年不断努力,石胜兰刺绣技艺日臻熟练,融入奉节县地方特色自然景观,绣出《绝美三峡》《夔门红叶》《白帝雄姿》等系列优秀作品,先后多次获得过国家级和省市级大奖,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夔州绣”的传承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全国自强模范”。
“在钻研刺绣的这条路上,我有彷徨过、迷茫过,真的很感谢一路上支持和帮助她的人。”石胜兰讲道。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好蜀绣技艺,鼓励更多残疾人辅助就业,2019年,奉节县残联投入10万元对胜兰工作室进行功能改造、无障碍环境建设,并成立奉节县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2019年以来,奉节县残联投入21万元开展残疾人夔绣技能培训传授刺绣技艺200人次。
目前,有10名残疾人兼职刺绣技艺,将居家刺绣作品委托胜兰蜀绣艺术工作室展示代销,该工作室通过参加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残疾人文化艺术精品展等知名展销会、顾客带销等方式促销夔绣300余件,销售额达20万元。
下一步,胜兰蜀绣艺术工作室将积极对接市内外文创产品公司,采取共享订单方式,提高订单量,增加经济效益,用看得见的收入吸引更多残疾人参与夔绣传承,推动夔绣非遗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