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省考公务员招聘年龄放宽至40周岁 
能否打破“35岁职场门槛”引发热议
日前,各地陆续展开2023年公务员省考招录,多地将部分岗位的年龄要求放宽至40周岁,引发人们对能否打破“35岁职场门槛”话题的关注。

部分省考公务员招聘年龄放宽至40周岁 
能否打破“35岁职场门槛”引发热议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03-30

日前,各地陆续展开2023年公务员省考招录,多地将部分岗位的年龄要求放宽至40周岁,引发人们对能否打破“35岁职场门槛”话题的关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2023年河南公务员省考公告中发现,除对年龄有特殊要求的职位外,2023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的招录年龄要求放宽至40周岁以下(1982年1月以后出生),而过去年龄限制通常为35周岁以下。贵州、天津、湖北、江西、广西、四川、云南、重庆、内蒙古等地在个别基层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条件上也放宽了年龄限制。

“一些地区把年龄限制放宽到40岁,实际上这对各行业的招聘起到风向标作用和方向性指引,为更多年轻人就业从年龄上提供机会和可能。”中公教育陕西研究院院长王健说。

1994年6月发布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中明确:报考国家公务员“年龄为35岁以下”。2019年中组部修订的《公务员录用规定》中,报考公务员条件要求:“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不少事业单位、国企乃至民营企业同样将不超过35岁作为录用标准。《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5岁以下从业人员占65%,细分行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占70%。

35岁本该是职业发展黄金期,却成为某些行业的年龄门槛。2022年全国总工会开展了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4.02亿左右职工的平均年龄为38.3岁。这些本该发挥职场主力作用的年龄群体,却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求职难、流动难、晋升难、再就业难等现实问题。

近年来,“35岁职场门槛”持续引发热议,职场上的“年龄焦虑”一度成为舆论焦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提交了《打破35岁职场门槛,建设中高龄劳动者友好社会》的提案,建议探索放开公务员考试35周岁限制;探索建立录用中高龄劳动者激励机制,对聘任一定比例中高龄劳动者的用人单位给予一定补贴;鼓励中年人才返乡建设,支持三四线城市地方政府出台“倦鸟归巢”人才回流计划等。

一年前,吕国泉收到一封署名为“大龄青年”的联名信,反映渴望打破“35岁职场门槛”的诉求。“这些署名‘大龄青年’的人反映的都是35岁左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35岁应该是正当年的年龄,他们好像是提前15年表现出了就业困惑。”

2022年,全国总工会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35-39岁年龄组职工中有54.1%担心失业,70.7%担心技能过时,94.8%感觉有压力,均是各年龄组中比例最高的。

“消除不必要的年龄限制,为更多人拓展就业渠道、打开就业空间,有利于缓解就业焦虑,避免造成人才浪费和年龄断层。”上海锦天城(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褚清瑶认为,29年前,《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发布时,我国公民整体学历层次比较低,现在有大量的博士、硕士走向就业市场,还有一些人才因为疫情等各种原因面临二次就业,因此,适时放宽公务员招录年龄符合时代的要求,客观上有利于打破“35岁职场门槛”,推动时代进步。

在吕国泉看来,将部分公务员岗位的年龄从35岁延伸到40岁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利用政府机关的公信力和示范性,会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以及一些互联网企业带来正向示范作用。吕国泉认为,一些特殊的行业或特殊的岗位,可能对年龄有些硬性要求,比如有的岗位,如果劳动者的年龄偏大,他们的体力能力有限,在安全生产保障方面存在一些风险,“尽管35岁以上的劳动者在年龄上不一定有绝对优势,但是他们的社会阅历、责任感、经验是可以弥补很多不足的,这是单纯的书本知识难以替代的”。

“不少年轻人连续‘考公’五六年,励志服务基层,公务员招录放开年龄,为这部分中青年的就业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王健介绍,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面向优秀村干部、优秀城市社区干部招录的职位,报考年龄放宽到40周岁以下;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报考年龄放宽到45周岁以下。在学历条件上,2023年招录考试要求报考者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但面向优秀村干部、优秀城市社区干部招录的职位,学历可放宽到高中、中专。

“地方招录对于年龄放宽的灵活性充分体现了对于优秀人才的尊重,公务员招录单位从岗位实际出发,综合考量不同工种特性和年龄的匹配度,有利于全社会建立更加科学开放的用人观念。”王健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 吴晓东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部分省考公务员招聘年龄放宽至40周岁 
能否打破“35岁职场门槛”引发热议

2023-03-30 09:30:01 来源:

日前,各地陆续展开2023年公务员省考招录,多地将部分岗位的年龄要求放宽至40周岁,引发人们对能否打破“35岁职场门槛”话题的关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2023年河南公务员省考公告中发现,除对年龄有特殊要求的职位外,2023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的招录年龄要求放宽至40周岁以下(1982年1月以后出生),而过去年龄限制通常为35周岁以下。贵州、天津、湖北、江西、广西、四川、云南、重庆、内蒙古等地在个别基层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条件上也放宽了年龄限制。

“一些地区把年龄限制放宽到40岁,实际上这对各行业的招聘起到风向标作用和方向性指引,为更多年轻人就业从年龄上提供机会和可能。”中公教育陕西研究院院长王健说。

1994年6月发布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中明确:报考国家公务员“年龄为35岁以下”。2019年中组部修订的《公务员录用规定》中,报考公务员条件要求:“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不少事业单位、国企乃至民营企业同样将不超过35岁作为录用标准。《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5岁以下从业人员占65%,细分行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占70%。

35岁本该是职业发展黄金期,却成为某些行业的年龄门槛。2022年全国总工会开展了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4.02亿左右职工的平均年龄为38.3岁。这些本该发挥职场主力作用的年龄群体,却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求职难、流动难、晋升难、再就业难等现实问题。

近年来,“35岁职场门槛”持续引发热议,职场上的“年龄焦虑”一度成为舆论焦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提交了《打破35岁职场门槛,建设中高龄劳动者友好社会》的提案,建议探索放开公务员考试35周岁限制;探索建立录用中高龄劳动者激励机制,对聘任一定比例中高龄劳动者的用人单位给予一定补贴;鼓励中年人才返乡建设,支持三四线城市地方政府出台“倦鸟归巢”人才回流计划等。

一年前,吕国泉收到一封署名为“大龄青年”的联名信,反映渴望打破“35岁职场门槛”的诉求。“这些署名‘大龄青年’的人反映的都是35岁左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35岁应该是正当年的年龄,他们好像是提前15年表现出了就业困惑。”

2022年,全国总工会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35-39岁年龄组职工中有54.1%担心失业,70.7%担心技能过时,94.8%感觉有压力,均是各年龄组中比例最高的。

“消除不必要的年龄限制,为更多人拓展就业渠道、打开就业空间,有利于缓解就业焦虑,避免造成人才浪费和年龄断层。”上海锦天城(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褚清瑶认为,29年前,《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发布时,我国公民整体学历层次比较低,现在有大量的博士、硕士走向就业市场,还有一些人才因为疫情等各种原因面临二次就业,因此,适时放宽公务员招录年龄符合时代的要求,客观上有利于打破“35岁职场门槛”,推动时代进步。

在吕国泉看来,将部分公务员岗位的年龄从35岁延伸到40岁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利用政府机关的公信力和示范性,会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以及一些互联网企业带来正向示范作用。吕国泉认为,一些特殊的行业或特殊的岗位,可能对年龄有些硬性要求,比如有的岗位,如果劳动者的年龄偏大,他们的体力能力有限,在安全生产保障方面存在一些风险,“尽管35岁以上的劳动者在年龄上不一定有绝对优势,但是他们的社会阅历、责任感、经验是可以弥补很多不足的,这是单纯的书本知识难以替代的”。

“不少年轻人连续‘考公’五六年,励志服务基层,公务员招录放开年龄,为这部分中青年的就业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王健介绍,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面向优秀村干部、优秀城市社区干部招录的职位,报考年龄放宽到40周岁以下;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报考年龄放宽到45周岁以下。在学历条件上,2023年招录考试要求报考者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但面向优秀村干部、优秀城市社区干部招录的职位,学历可放宽到高中、中专。

“地方招录对于年龄放宽的灵活性充分体现了对于优秀人才的尊重,公务员招录单位从岗位实际出发,综合考量不同工种特性和年龄的匹配度,有利于全社会建立更加科学开放的用人观念。”王健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 吴晓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周宇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