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开垦扩地”,课堂开在“田间”!这所高校的劳动教育值得推广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李梦)周俊琦是重庆电讯职业学院通信工程与物联网学院大三的学生,近一个月,下课后他便和同学来到学院划分的“耕读苑”内,剪除杂草、捡拾垃圾、照看自己栽种的树苗。

自今年制定出台《重庆电讯职业学院耕读教育实施方案(试行)》以来,该校在开展耕读教育过程中,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时代劳动(耕读)教育模式,注重提升教育实效。学校通过“包片到院”、“包干到人”,让师生在躬耕体验中感悟农耕文化,知农爱劳,读有所得。
走出教室,把课堂开在“田间地头”
“花卉苑”“瓜果园示范区”“上耕园”……走进重庆电讯职业学院校园内会看到一排排由学生自主规划、自主种植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
据了解,该校共划分出五处“耕读苑”,作为各自学院的“责任田”。由每个学院负责管理,学生可以根据季节特点,合理设计耕种方案,利用劳动课或课余时间管理“责任田”。学校还制定出劳动时间轴和路线图,打通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学分认定,将学生的劳动成果和记录材料也作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的重要依据。


自耕读教育启动后,该学院学生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剪除杂草、捡拾枝叶、花卉栽培、整地播种……内容广泛,很多需要自己拎起锄头亲自实践,但都与劳动实践紧密结合。为了使师生更好地了解耕作知识,学校还开设“耕读大讲堂”,邀请农学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为师生的“耕读区”规划提供全过程的指导。
创新探索,让劳动教育“活”起来
走进该校通信与物联网学院的“耕读书吧”内,学生正在跟辅导员组织一场关于“农耕文化”的知识竞赛,吸引了不少同学前来围观。把田间当教室、把实物当教具、让学生处处学、处处动的教学方式在学校推行耕读教育过程中已是常态。学校以“耕读课堂”为载体,使学生从生活和学习点滴中,感悟耕读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
据了解,学校还将着力建设好耕读教育实践基地,结合田间思政大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让学生在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凝聚积极向上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