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评】渝论 | 文明低碳祭扫让清明有“形”更有“情”
清明节将至,各地民政部门推出免费送鲜花、时空邮箱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方便群众寄托哀思。一些墓地还在网络上为逝者家属提供寄存思念的平台和祈福、记录的载体,满足他们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精神需求。
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缅怀先人、铭记传统、尊重历史是清明祭扫的意义所在。
为了表达对先人的缅怀,清明节前半个月,人们就开始陆陆续续着手清明祭扫活动。为了让传统清明更有时代意义,各地各部门及早进行祭祀的环保倡导,引导以鲜花换纸钱,坚持文明低碳祭扫为主流。将网络大数据助力祭扫,在公墓公布二维码或在公墓电子屏上鼓励大家写下追思,让大众追思祭扫更加与时俱进。
多样化的祭祀引领,让清明追思有“形”更有“情”。以笔者所在的地方政府为例,早在半个月前,镇政府就通过公众号,将多样祭祀的方法进行公布,除了在公众号发布清明祭祀的文明倡导,还公布网络祭祀的二维码,让无法抵达现场的人们能在网上追思;为了避免拥挤,将各村祭祀的时间进行了相关调整,让各个村民小组通过微信群、QQ群等通知每家每户,细致又周到的提醒,让村民祭扫更加文明有序。
组建志愿者服务,让清明追思有“形”更有“情”。犹及清明可到家。这是古诗里描写的清明节因各种原因无法现场祭扫的遗憾。为了帮助在外的人了却祭扫心愿,相关新时代文明实践招募志愿者,组成“代客祭扫”志愿服务小组,志愿者们根据家属要求准备祭祀用品,在现场擦拭墓碑、敬献鲜花、代读家书等,让无法抵达现场祭扫的人们情感有寄托。有的志愿者还主动帮助村民把写给逝去亲人的信件投入时空信箱,表达对亲人的哀思。“爷爷奶奶离开我很多年了,我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我把想说的话都写在这封信上了,我相信他们一定会知道我对他们的思念。”周日祭祀现场,这是小姑娘投到时空信箱中的追思话语。
精心做好各项保障,让清明追思有“形”更有“情”。相比往年,今年的祭扫高峰来得更早一点,人流量集中在双休的较多。各地相关部门,提前增设了安保人员和一些临时的志愿者,在公墓内做一些协调疏通的工作。为了做好清明的服务保障,为方便群众祭扫,一些地方不仅提供爱心接驳车服务,还增设了流动公厕,并推出爱心轮椅、急救药箱等多项便民服务措施,让清明追思有“形”更有“情”。
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祭祀,无论对国还是家,意义非比寻常。用文明的方式缅怀先祖,感恩付出,家风会在祭奠追思中绵绵不绝;用感恩的情怀,追忆英烈,铭记功绩,会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将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作者: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