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育人“同心圆” 重庆举行以本土红色资源研发“大思政课”教学资源包教师工作坊推进会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 如何利用本土资源涵养特色思政课?怎样进一步构建“大思政课”教学资源包?30日,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渝中区教委协办的以本土红色资源研发“大思政课”教学资源包教师工作坊推进会在渝中区大田湾小学召开。来自22个区县、36所中小学(幼儿园)的课程研发团队百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渝中区大田湾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千秋红岩 童心向党”探索与实践路径。
参会来宾现场观摩了大田湾小学“足球养志”德育品牌成果展、足球博物馆以及特色足球大课间展示,师生们精神抖擞,充分展示了阳光少年积极向上的生命力。
作为一所有着44年足球发展史的国家级体育特色传统项目学校,大田湾小学校坚持走一条传承与发展的创新之路,以品牌创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以“阳光”文化为核心,在“人生远足 志在千里”的教育理念下,建构“123456养志场”,创新开展“足球养志”德育实践活动,把“勇敢拼搏、团结协作、奋进亮剑”的足球精神凝练成一个“志”,培育“向上向善、自信自强”的阳光少年。学校《足球养志》案例入选重庆市2022年“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
随后,渝中区大田湾小学代表主城都市区作以“千秋红岩 童心向党 ”为主题的经验交流,以启航——以红岩文化寻踪撬动学校品牌发展,乘风——以“一校一品”建设、构建大思政新样态,破浪——以红色资源建设、打造全息育人课堂三大板块分享了学校将大思政课与“足球养志”课程体系的相结合的资源包建设的思考和实践应用。武隆区实验小学也以“星火微茫 燎原童梦 ”为主题、忠县汝溪镇中心小学以“兄弟携手寻真理 英烈热血写忠义”为主题进行了经验介绍,充分展示各校结合学校特色的“大思政课”为学生成长打好底色,育好人,铸好魂。

以本土红色资源研发“大思政课”教学资源包教师工作坊推进会现场。
上好“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市教科院张帝博士就2022年12月全市“大思政课”教学资源包研发培训工作以来,各资源包建设推进情况进行了介绍。
会上,来自重庆市各区县的34所中小学(幼儿园)的课程研发团队也分别就本校如何活用本土红色资源讲好“大思政课”的做法、资源包框架及内容进行了细致介绍。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团总支副书记姜申未、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教研员鲁雯、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助理牟涛、璧山区教委教育科干部赵冬梅等专家与研发学校团队进行了现场交流、修改,就资源包的整理和运用、素材的严谨和准确、框架图的规范和个性,共建单位的确定和协同等方面方面提出了专业指导,并指出教学资源包的研发一定要深入推动红色资源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形成跨界研究团队,共思、共创、共享,从而达到共进,形成学习的共同体、研究的共同体、成长的共同体。
张帝博士以重庆山火扑灭“大思政课”教学资源为例,对资源包的模式和内容提出要求,探索出适合思政教育资源建设与创新利用的新路径,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勇挑时代重任。
西南大学范蔚教授作了《红色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策略》专题讲座,让老师们受益匪浅。最后,全场参会人员齐颂革命诗词《仰望》,会议在激情澎湃的朗颂声中结束。
以本土红色资源研发“大思政课”教学资源包教师工作坊推进会,为各研发学校搭建了有一次共同启发、共同发展的平台,助力红色资源运用,推动“大思政课”教学的深入推进,做实做深作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