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多轮“驱动”打造中国制造“大者愈大”
据3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也显示,今年1月份至2月份,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9.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3.9%,表现亮眼。
正在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对于中国是否还是“世界工厂”的讨论热度很高。多年来,中国制造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在中国建厂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吸引各类资本来投资建厂,形成了中国制造业在产能和产量上的规模优势。
“双轮”驱动使中国制造业量质齐升。毋庸置疑,传统产业竞争力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加快崛起,共同支撑我国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张,始终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从区域上看,各地都积极发展制造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若干经济增长极正在形成,成为拉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此外,新领域新赛道很大程度上是对现有制造业基础上的补链强链进行延伸,通过数字赋能等方式衍生的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健全的制造业体系为我国未来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提供了更多空间。
从量变到质变让中国制造业实现“大者愈大”。近年来,中国智造在世界的占比越来越大。在高质量发展上,各地充分利用产业链集群优势、物流供应链优势、生产技术优势、产业工人优势、产业配套环境和政策优势等,实现了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整体在我国的智慧布局。截至2022年底,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超过四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65家制造业企业入围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7万多家。再加上更多资金、人才和应用场景,推动我国制造业加快技术研发投入,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让中国制造正在成为高质量、高效率、高性价比的代名词,为“中国智造”形成全球影响力打好了基础。
继续筑牢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还需不断追求“大者更强”。从继续提升我国产业链集群竞争力、供应链效率、产业工人技能和品牌影响力,保持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组合优势入手,着力打造创新链,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打造全球知名品牌,形成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一方面通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优势,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引领未来增长的新引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继续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作者:余梦瑶(渝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