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清明的雨 文明的风 民族因传承而生生不息
其实,清明不仅有下了数千年的雨,更有吹了数千年的文明之风。

【地评线】渝论 | 清明的雨 文明的风 民族因传承而生生不息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4-06
古诗话清明3

“清明时节雨纷纷”,唐代诗人杜牧以短短几个字概括出清明的时令特点,并流传至今成为千古佳句,让“清明”和“雨”一起组成了民族的独特意象。其实,清明不仅有下了数千年的雨,更有吹了数千年的文明之风,中华民族正如同一棵参天大树,在这和风细雨的滋润下根越扎越深、枝叶越长越繁茂。

慎终追远,不忘来时路才能迈步新征程。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节,从周代延续至今,在发展中形成了以扫墓祭祀为中心的独特习俗。通过扫墓缅怀先祖、追思前人,既是民族安土重迁、家国观念浓厚等品格的生动演绎,更是“以史为镜”这一中国智慧的代代相传。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只有明白我们从哪里来、根在何方,才能在前行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只有牢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以经验关照现实,才能少走弯路、行稳致远。因此,今天我们在清明节扫墓祭祀,不仅是在完成仪式,更是在追思中感悟、在传承中开拓,为前行积蓄力量。

文化自信,挖掘深厚内涵让民族更有底气。清明节,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作为节气,其起源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天文历法上的成就和春耕春种上的经验;作为节日,清明节又包含了祭祀扫墓、踏青植树等人文活动,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和流传了许多相关文学作品,既有“清明时节雨纷纷”,又有“佳节清明桃李笑”,还有“一春转盼又清明”……同时,清明节本身也已经在历史的变迁中成为一种文化符号,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江苏省、山西省等各地的清明节也频频入选不同批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清明节因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被传承、被重视,今天的我们也因为重视清明节而对民族文化更有底气、更有自信。

又树新风,以文明让传统融入现代。祭祀扫墓等是传统的清明习俗,但是烧纸点香却为安全埋下了隐患,烟熏火燎也是对环境的一大挑战。同时,由于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远离家乡,奋斗在各地,相当大一部分的游子无法在清明这天赶回家乡追思先辈。因此,文明祭扫成为了更多地方、更多人群的共同倡议和自觉意识,鲜花祭奠、网络“云”扫墓、集体学习英烈事迹等都是表达哀思的新风尚。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让清明的传统与时俱进、融入当下,是文明的延续,更是文明的革新,是文明走得更远的途径,更是文明走得更好的道路。

清明的雨年年往复,文明的风却在代代传承中推陈出新,不断适应当代、服务当代、指引未来。过好清明节,让文明的风雨滋养民族的根脉与枝叶,在传承与发展中定能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作者:苍梧(两江新区)

g37hYLUPG2ppiXVIzlaTpm663QSBAm8iuuf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地评线】渝论 | 清明的雨 文明的风 民族因传承而生生不息

2023-04-06 06:00:00 来源:
古诗话清明3

“清明时节雨纷纷”,唐代诗人杜牧以短短几个字概括出清明的时令特点,并流传至今成为千古佳句,让“清明”和“雨”一起组成了民族的独特意象。其实,清明不仅有下了数千年的雨,更有吹了数千年的文明之风,中华民族正如同一棵参天大树,在这和风细雨的滋润下根越扎越深、枝叶越长越繁茂。

慎终追远,不忘来时路才能迈步新征程。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节,从周代延续至今,在发展中形成了以扫墓祭祀为中心的独特习俗。通过扫墓缅怀先祖、追思前人,既是民族安土重迁、家国观念浓厚等品格的生动演绎,更是“以史为镜”这一中国智慧的代代相传。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只有明白我们从哪里来、根在何方,才能在前行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只有牢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以经验关照现实,才能少走弯路、行稳致远。因此,今天我们在清明节扫墓祭祀,不仅是在完成仪式,更是在追思中感悟、在传承中开拓,为前行积蓄力量。

文化自信,挖掘深厚内涵让民族更有底气。清明节,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作为节气,其起源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天文历法上的成就和春耕春种上的经验;作为节日,清明节又包含了祭祀扫墓、踏青植树等人文活动,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和流传了许多相关文学作品,既有“清明时节雨纷纷”,又有“佳节清明桃李笑”,还有“一春转盼又清明”……同时,清明节本身也已经在历史的变迁中成为一种文化符号,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江苏省、山西省等各地的清明节也频频入选不同批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清明节因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被传承、被重视,今天的我们也因为重视清明节而对民族文化更有底气、更有自信。

又树新风,以文明让传统融入现代。祭祀扫墓等是传统的清明习俗,但是烧纸点香却为安全埋下了隐患,烟熏火燎也是对环境的一大挑战。同时,由于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远离家乡,奋斗在各地,相当大一部分的游子无法在清明这天赶回家乡追思先辈。因此,文明祭扫成为了更多地方、更多人群的共同倡议和自觉意识,鲜花祭奠、网络“云”扫墓、集体学习英烈事迹等都是表达哀思的新风尚。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让清明的传统与时俱进、融入当下,是文明的延续,更是文明的革新,是文明走得更远的途径,更是文明走得更好的道路。

清明的雨年年往复,文明的风却在代代传承中推陈出新,不断适应当代、服务当代、指引未来。过好清明节,让文明的风雨滋养民族的根脉与枝叶,在传承与发展中定能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作者:苍梧(两江新区)

g37hYLUPG2ppiXVIzlaTpm663QSBAm8iuuf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伊永军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