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乡村特色产业韧性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自此,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累计达到4068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特色文化等特色产业,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成为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的重要力量。

增强乡村特色产业韧性

来源:中国经济网2023-04-07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自此,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累计达到4068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特色文化等特色产业,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成为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的重要力量。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时,逐渐呈现出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特征,其生产出的特殊地域、特殊品种等专属性特色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只专业化生产某种或某几种产品,也面临着较高的市场风险。面对快速升级的消费结构、日益激增的市场竞争、不断变革的技术结构以及迅速革新的商业模式,“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核心竞争力也可能快速消失。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发现,有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存在主导产业变更、品牌竞争力弱化、经营效益下滑等问题。因此,现有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还需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产业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适应城乡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应对市场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而实现主导产业韧性发展。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拥有土地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本土知识等较为丰富的乡土特色资源,但在先进技术、科学知识、管理知识、高质量信息等创新要素上较为缺乏,单凭一己之力难以聚合稀缺、不可替代价值资源进行创新。除了直接提供财政资金外,政府还需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引导拥有优质异质性资源的龙头企业与科研、金融、互联网、品牌创意机构等主体加入乡村特色产业链,形成广泛的利益联合体,从而放大各主体间资源模块的协同效应,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紧密融合。在多方主体合力下,以加工流通延伸产业链、以信息技术打造供应链、以业态丰富提升价值链,助推乡村特色产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显著增强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值得关注的是,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不能忽视农户,应带动农户参与特色产业发展,使其从原料供应者向土地流转者、分红者、雇员等多重身份拓展,让农户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除了促进主体融合、业态融合和利益融合外,还需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型经济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构建起“点、线、面”结合、功能有机衔接的乡村特色产业“圈”状发展格局。在尊重自然集聚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政府的外部推力加速“圈”状发展格局的形成,加快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形态由“土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珍)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增强乡村特色产业韧性

2023-04-07 06:30:49 来源: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自此,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累计达到4068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特色文化等特色产业,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成为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的重要力量。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时,逐渐呈现出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特征,其生产出的特殊地域、特殊品种等专属性特色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只专业化生产某种或某几种产品,也面临着较高的市场风险。面对快速升级的消费结构、日益激增的市场竞争、不断变革的技术结构以及迅速革新的商业模式,“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核心竞争力也可能快速消失。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发现,有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存在主导产业变更、品牌竞争力弱化、经营效益下滑等问题。因此,现有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还需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产业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适应城乡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应对市场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而实现主导产业韧性发展。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拥有土地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本土知识等较为丰富的乡土特色资源,但在先进技术、科学知识、管理知识、高质量信息等创新要素上较为缺乏,单凭一己之力难以聚合稀缺、不可替代价值资源进行创新。除了直接提供财政资金外,政府还需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引导拥有优质异质性资源的龙头企业与科研、金融、互联网、品牌创意机构等主体加入乡村特色产业链,形成广泛的利益联合体,从而放大各主体间资源模块的协同效应,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紧密融合。在多方主体合力下,以加工流通延伸产业链、以信息技术打造供应链、以业态丰富提升价值链,助推乡村特色产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显著增强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值得关注的是,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不能忽视农户,应带动农户参与特色产业发展,使其从原料供应者向土地流转者、分红者、雇员等多重身份拓展,让农户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除了促进主体融合、业态融合和利益融合外,还需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型经济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构建起“点、线、面”结合、功能有机衔接的乡村特色产业“圈”状发展格局。在尊重自然集聚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政府的外部推力加速“圈”状发展格局的形成,加快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形态由“土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珍)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佩兰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