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为营商环境撑起法治晴空
为及时扫除企业信用障碍,海淀法院搭建商事案件“绿色通道”,从前端查控到后端交付、从线下调查到云端存储,全方位突破财产处置工作各环节的痛点难点。

北京海淀:为营商环境撑起法治晴空

来源:光明网2023-04-13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作为营商环境改革的排头兵、先行地,五年来,北京市海淀区不断强化法治护航,坚持把知识产权作为支撑创新发展的生命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微微计划”“源头回溯”“中关村人民法庭巡回审判工作站”“执行和解监管平台”等一系列护商暖企创新举措,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片带有创新基因的热土,在营造出“硬核范儿”的同时,也迎来盛开绽放的“花海春潮”,为科技强区插上腾飞的翅膀。

出真招 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知识产权是我们小公司‘活下去’的‘命根子’,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我们就无法在国际市场上驰骋。”国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术科技”)创始人袁国术说。对此,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的“微微计划”为国术科技面临的商标确权争议等具体事务法律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为维权精准导航,提高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风险防控能力,为守护创新提供优质检察服务。

在海淀,像国术科技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作为科技创新的高地,海淀区汇聚了26000余家互联网企业,平均每天诞生50家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是全国均值的4.6倍,联想、百度、小米等一大批企业在这里持续创新发展、迸发活力。同时,每年产出的知识产权成果数不胜数。据介绍,截至2022年底,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备案单位共1802家。如何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成为海淀区面临的一大课题。

近年来,海淀区围绕这一时代课题,不断释放法治建设新红利,以“全链条”的司法保护守护着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热情。由海淀区委政法委统筹协调,以区法学会为平台,以“法治海淀”建设为抓手,牵动区政法各单位实现多部门联动,协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了知识产权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维权指引、纠纷调解及司法保护等多元协同的全链条法治保护机制,努力为打造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的“海淀样板”贡献法治力量。

据悉,海淀区政法各单位主动加强与企业联络,通过有效的前置服务,增强企业对知识产权侵害的“免疫力”,力争从源头筑起知识产权保护屏障,守护住这块知识产权与营商环境的高地。2022年海淀法院知识产权速裁审判组共受理案件1477件,占2022年海淀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数量的一半以上,审结1316件,调撤率达56%。其中包括成功推动涉商标权利人与多被告案件共100余案、图书作者诉出版社抄袭纠纷30余案等批量案件的一揽子和解,促进现有及潜在纠纷实质化解,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相关行业合规有序发展。2022年海淀法院全年调解知识产权民事案件近1400件,为多元化解知识产权纠纷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动真格 “海淀样本”打造多元化解商事纠纷模式

为持续优化辖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司法护航力度,海淀法院持续发挥商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托双驱动商事审判机制,围绕“智、效、精、溯”四层次,联动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精准施策,力求商事审判的最优解。

2021年,易车公司及其子公司、分公司因新意公司未履行广告发布合同中的款项支付义务,向海淀法院提出合计7871万元的诉前财产保全,后以要求新意公司支付42份广告合同款为由诉至法院。考虑到保全标的额巨大,不利于双方利益实现,海淀法院积极开展调解工作并创造性提出“解封一批、支付一批”的滚动式执行方案,最终一揽子化解辖区企业间总标的额超过1.5亿元的146件广告合同纠纷,包括保全期间在内仅用时39天,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取得了加速盘活资金、助力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效果。该案入选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民商事案例”。

为多元化解商事纠纷,海淀区在高新技术园区设立法官工作站——“中关村人民法庭巡回审判工作站”,以“诉源治理”为主线,通过构建多元解纠、互访培训、精准普法、资源共享、协同送达等合作机制,从源头预防,减少中关村壹号入驻企业纠纷发生,实现纠纷及时、高效、就地化解,全力打造“中关村壹号无讼园区”,加快“科技创新审判特色高地”建设,为诉源治理工作提供“海淀样本”。数据显示,2022年,海淀法院商事案件平均实际审理天数比2019年下降45.29%,长期未结案件数量明显下降。此外,海淀法院创设“鉴定管理人制度”,拓展“云听证”“云咨询”“云勘验”等形式,极大提高司法鉴定效率,常规鉴定案件平均用时缩短至30天以内。

见真情 法治良方助企解困“回血重生”

企有所望,必有回响。海淀区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启用了“商事执行纠纷商人解”的模式,推出保企稳业务实举措,使法律关系简单清晰、适宜协商调解的案件,联合北京市工商联下属商会,引入社会力量积极推动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在最大化实现申请人权益的同时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转危为安”。自该机制运行以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已成功调解涉民生、涉中小微企业保护案件百余件。

为及时扫除企业信用障碍,海淀法院搭建商事案件“绿色通道”,从前端查控到后端交付、从线下调查到云端存储、从承办人办理到院庭长管理,全方位突破财产处置工作各环节的痛点难点,着力疏通工作梗阻,加速兑现胜诉企业合法权益,2022年共处置涉案财产1889件,成交金额18.95亿余元,案拍比达5.53%。此外,2020年8月,海淀法院上线“执行和解监管平台”,充分发挥平台三重“修复”作用,帮助企业纾危解困“回血重生”,促成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案件922件,涉及标的额2亿余元,执行案款到位率达98.81%。

同时,为助力园区企业发展,海淀区司法局先后成立“海淀区民营企业服务窗口”“中关村西区创新企业人民调解室”,设立“民营企业服务窗口”,发起“数字西区 云端创业”法治微管家项目,多举措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中关村建设,倾力打造“中关村法律服务”品牌。

在海淀这片科技创新的沃土上,法治力量既护航了科技创新,也助力推动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作为全国科技创新核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海淀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以良法善治为根基,必将书写法治护航的新篇章,点燃创新发展的新活力。

(杨帆)

分享
新浪微博

北京海淀:为营商环境撑起法治晴空

2023-04-13 05:37:58 来源: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作为营商环境改革的排头兵、先行地,五年来,北京市海淀区不断强化法治护航,坚持把知识产权作为支撑创新发展的生命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微微计划”“源头回溯”“中关村人民法庭巡回审判工作站”“执行和解监管平台”等一系列护商暖企创新举措,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片带有创新基因的热土,在营造出“硬核范儿”的同时,也迎来盛开绽放的“花海春潮”,为科技强区插上腾飞的翅膀。

出真招 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知识产权是我们小公司‘活下去’的‘命根子’,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我们就无法在国际市场上驰骋。”国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术科技”)创始人袁国术说。对此,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的“微微计划”为国术科技面临的商标确权争议等具体事务法律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为维权精准导航,提高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风险防控能力,为守护创新提供优质检察服务。

在海淀,像国术科技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作为科技创新的高地,海淀区汇聚了26000余家互联网企业,平均每天诞生50家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是全国均值的4.6倍,联想、百度、小米等一大批企业在这里持续创新发展、迸发活力。同时,每年产出的知识产权成果数不胜数。据介绍,截至2022年底,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备案单位共1802家。如何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成为海淀区面临的一大课题。

近年来,海淀区围绕这一时代课题,不断释放法治建设新红利,以“全链条”的司法保护守护着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热情。由海淀区委政法委统筹协调,以区法学会为平台,以“法治海淀”建设为抓手,牵动区政法各单位实现多部门联动,协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了知识产权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维权指引、纠纷调解及司法保护等多元协同的全链条法治保护机制,努力为打造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的“海淀样板”贡献法治力量。

据悉,海淀区政法各单位主动加强与企业联络,通过有效的前置服务,增强企业对知识产权侵害的“免疫力”,力争从源头筑起知识产权保护屏障,守护住这块知识产权与营商环境的高地。2022年海淀法院知识产权速裁审判组共受理案件1477件,占2022年海淀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数量的一半以上,审结1316件,调撤率达56%。其中包括成功推动涉商标权利人与多被告案件共100余案、图书作者诉出版社抄袭纠纷30余案等批量案件的一揽子和解,促进现有及潜在纠纷实质化解,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相关行业合规有序发展。2022年海淀法院全年调解知识产权民事案件近1400件,为多元化解知识产权纠纷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动真格 “海淀样本”打造多元化解商事纠纷模式

为持续优化辖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司法护航力度,海淀法院持续发挥商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托双驱动商事审判机制,围绕“智、效、精、溯”四层次,联动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精准施策,力求商事审判的最优解。

2021年,易车公司及其子公司、分公司因新意公司未履行广告发布合同中的款项支付义务,向海淀法院提出合计7871万元的诉前财产保全,后以要求新意公司支付42份广告合同款为由诉至法院。考虑到保全标的额巨大,不利于双方利益实现,海淀法院积极开展调解工作并创造性提出“解封一批、支付一批”的滚动式执行方案,最终一揽子化解辖区企业间总标的额超过1.5亿元的146件广告合同纠纷,包括保全期间在内仅用时39天,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取得了加速盘活资金、助力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效果。该案入选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民商事案例”。

为多元化解商事纠纷,海淀区在高新技术园区设立法官工作站——“中关村人民法庭巡回审判工作站”,以“诉源治理”为主线,通过构建多元解纠、互访培训、精准普法、资源共享、协同送达等合作机制,从源头预防,减少中关村壹号入驻企业纠纷发生,实现纠纷及时、高效、就地化解,全力打造“中关村壹号无讼园区”,加快“科技创新审判特色高地”建设,为诉源治理工作提供“海淀样本”。数据显示,2022年,海淀法院商事案件平均实际审理天数比2019年下降45.29%,长期未结案件数量明显下降。此外,海淀法院创设“鉴定管理人制度”,拓展“云听证”“云咨询”“云勘验”等形式,极大提高司法鉴定效率,常规鉴定案件平均用时缩短至30天以内。

见真情 法治良方助企解困“回血重生”

企有所望,必有回响。海淀区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启用了“商事执行纠纷商人解”的模式,推出保企稳业务实举措,使法律关系简单清晰、适宜协商调解的案件,联合北京市工商联下属商会,引入社会力量积极推动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在最大化实现申请人权益的同时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转危为安”。自该机制运行以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已成功调解涉民生、涉中小微企业保护案件百余件。

为及时扫除企业信用障碍,海淀法院搭建商事案件“绿色通道”,从前端查控到后端交付、从线下调查到云端存储、从承办人办理到院庭长管理,全方位突破财产处置工作各环节的痛点难点,着力疏通工作梗阻,加速兑现胜诉企业合法权益,2022年共处置涉案财产1889件,成交金额18.95亿余元,案拍比达5.53%。此外,2020年8月,海淀法院上线“执行和解监管平台”,充分发挥平台三重“修复”作用,帮助企业纾危解困“回血重生”,促成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案件922件,涉及标的额2亿余元,执行案款到位率达98.81%。

同时,为助力园区企业发展,海淀区司法局先后成立“海淀区民营企业服务窗口”“中关村西区创新企业人民调解室”,设立“民营企业服务窗口”,发起“数字西区 云端创业”法治微管家项目,多举措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中关村建设,倾力打造“中关村法律服务”品牌。

在海淀这片科技创新的沃土上,法治力量既护航了科技创新,也助力推动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作为全国科技创新核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海淀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以良法善治为根基,必将书写法治护航的新篇章,点燃创新发展的新活力。

(杨帆)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诗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