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返乡青年做活“渔经济” 鱼塘变身致富“绿宝石”
4月的巴南区惠民街道沙井村万物复苏,村里来来往往的渔商,水中活蹦乱跳的鱼儿,村民忙碌的身影,共同构成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巴南:返乡青年做活“渔经济” 鱼塘变身致富“绿宝石”

来源:巴南报2023-04-11

4月的巴南区惠民街道沙井村万物复苏,村里来来往往的渔商,水中活蹦乱跳的鱼儿,村民忙碌的身影,共同构成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这里,渔业是村民的“致富业”。

将“老本行”干出“新花样”

过去的沙井村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虽然有一定的渔业养殖基础,但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

而村里渔业的兴起,与一位名叫倪闯的青年密切相关。

“我家从爷爷辈起就一直从事渔业。”倪闯是土生土长的沙井村人,曾到深圳闯荡过两年,但漂泊在外的生活让他愈发体会到家乡的好。于是,他毅然返乡继续干起父辈的“老本行”。

沙井村鱼苗育苗基地。记者 方霞 摄
沙井村鱼苗育苗基地。记者 方霞 摄

2012年,倪闯抓住市场发展机遇,修建了标准化鱼苗培育塘9口,逐渐将鱼苗培育产业发展壮大。

2022年,他瞄准现代化渔业技术,建立起“智慧育苗”工厂,对培育池的水温、溶氧浓度、pH值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让鱼苗成长更健康。

如今,倪闯依靠“智慧化”养殖,每年培育上亿尾鱼苗,供应着重庆及周边省份渔商。惠民沙井村,也由此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渔村”。

当“土专家”带领村民共富

倪闯富了,不忘带动乡邻共同致富。凭借多年养殖经验,他不仅自己成长为一个有技术、有产业的渔民,还成了指导当地乡亲养鱼的“土专家”。

曾经的沙井村村民张安华就是得到倪闯帮助成功脱贫的鲜活案例。

2018年,倪闯鼓励张安华承包下门前的5亩鱼塘,并为他免费提供鱼苗,教授养鱼技术。

“起初,张安华三天两头就要打电话来咨询养鱼方法,那段时间我每个月至少要去他的鱼塘两次,现场给他解决困难。”倪闯说,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如今的张安华也已经成为养鱼“专家”,每年养1万多条鱼,收入达6、7万,比以前在外打零工更加稳定、挣钱更多,让他彻底脱了贫。

现在,像张安华一样跟着倪闯发展渔业的村民不在少数,仅沙井村就有100多户村民参与其中。

倪闯正在查看鱼卵的培育情况。记者 方霞 摄
倪闯正在查看鱼卵的培育情况。记者 方霞 摄

让鱼塘变成增收“聚宝盆”

近年来,沙井村还成立了渔业专业合作社,不仅为社员免费提供技术,还以成本价为社员提供鱼苗,如果是村里的困难户则不收费。

倪闯告诉记者,在销售季节,各家先自行销售,如果遇到销售困难,合作社就会带领大家共谋销路,抱团发展。

如今,乘着乡村振兴的时代春风,不少外出打工的沙井村人也陆续返乡干起了水产养殖。

随着渔业逐年发展壮大,沙井村每年能产出鲫鱼、草鱼、花鲢等共计上千万条,产量400余万斤,渔业收入达2600万元以上。

从高空俯瞰沙井村,那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鱼塘如镶嵌在乡野中的一颗颗绿宝石,也成为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巴南:返乡青年做活“渔经济” 鱼塘变身致富“绿宝石”

2023-04-11 06:00:00 来源:

4月的巴南区惠民街道沙井村万物复苏,村里来来往往的渔商,水中活蹦乱跳的鱼儿,村民忙碌的身影,共同构成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这里,渔业是村民的“致富业”。

将“老本行”干出“新花样”

过去的沙井村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虽然有一定的渔业养殖基础,但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

而村里渔业的兴起,与一位名叫倪闯的青年密切相关。

“我家从爷爷辈起就一直从事渔业。”倪闯是土生土长的沙井村人,曾到深圳闯荡过两年,但漂泊在外的生活让他愈发体会到家乡的好。于是,他毅然返乡继续干起父辈的“老本行”。

沙井村鱼苗育苗基地。记者 方霞 摄
沙井村鱼苗育苗基地。记者 方霞 摄

2012年,倪闯抓住市场发展机遇,修建了标准化鱼苗培育塘9口,逐渐将鱼苗培育产业发展壮大。

2022年,他瞄准现代化渔业技术,建立起“智慧育苗”工厂,对培育池的水温、溶氧浓度、pH值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让鱼苗成长更健康。

如今,倪闯依靠“智慧化”养殖,每年培育上亿尾鱼苗,供应着重庆及周边省份渔商。惠民沙井村,也由此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渔村”。

当“土专家”带领村民共富

倪闯富了,不忘带动乡邻共同致富。凭借多年养殖经验,他不仅自己成长为一个有技术、有产业的渔民,还成了指导当地乡亲养鱼的“土专家”。

曾经的沙井村村民张安华就是得到倪闯帮助成功脱贫的鲜活案例。

2018年,倪闯鼓励张安华承包下门前的5亩鱼塘,并为他免费提供鱼苗,教授养鱼技术。

“起初,张安华三天两头就要打电话来咨询养鱼方法,那段时间我每个月至少要去他的鱼塘两次,现场给他解决困难。”倪闯说,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如今的张安华也已经成为养鱼“专家”,每年养1万多条鱼,收入达6、7万,比以前在外打零工更加稳定、挣钱更多,让他彻底脱了贫。

现在,像张安华一样跟着倪闯发展渔业的村民不在少数,仅沙井村就有100多户村民参与其中。

倪闯正在查看鱼卵的培育情况。记者 方霞 摄
倪闯正在查看鱼卵的培育情况。记者 方霞 摄

让鱼塘变成增收“聚宝盆”

近年来,沙井村还成立了渔业专业合作社,不仅为社员免费提供技术,还以成本价为社员提供鱼苗,如果是村里的困难户则不收费。

倪闯告诉记者,在销售季节,各家先自行销售,如果遇到销售困难,合作社就会带领大家共谋销路,抱团发展。

如今,乘着乡村振兴的时代春风,不少外出打工的沙井村人也陆续返乡干起了水产养殖。

随着渔业逐年发展壮大,沙井村每年能产出鲫鱼、草鱼、花鲢等共计上千万条,产量400余万斤,渔业收入达2600万元以上。

从高空俯瞰沙井村,那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鱼塘如镶嵌在乡野中的一颗颗绿宝石,也成为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