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自己设计的外骨骼 “扭扭车男孩”张亮终于站起来了
近日,“扭扭车男孩”张亮再次走进了大众视野。患有先天性脆骨症的他身高只有1.3米,因为患病无法正常行走,甚至一个拥抱、一个抬手都会骨折。

穿上自己设计的外骨骼 “扭扭车男孩”张亮终于站起来了

来源:扬子晚报2023-04-11

近日,“扭扭车男孩”张亮再次走进了大众视野。患有先天性脆骨症的他身高只有1.3米,因为患病无法正常行走,甚至一个拥抱、一个抬手都会骨折。从小学三年级起,张亮便用扭扭车代步。2022年,骑扭扭车上学10年的他,以超安徽省理科一本分数线44分的成绩,考入安徽工程大学计算机专业。

在大学里,张亮组建了自己的仿生外骨骼研发团队,以自己为实验对象研制仿生外骨骼,经历三代优化后,他终于实现了站立行走的梦想。张亮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多年了,第一次自己行走,好激动!未来想不断优化和改进技术,希望能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1、骑“扭扭车”求学10年,“瓷娃娃”考上大学

2001年,张亮出生在安徽宿松县的农村,由爷爷奶奶照顾。两岁时,张亮被确诊患了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又称脆骨病),无法正常行走,甚至一个拥抱,一次大笑都可能让他骨折,张亮从此成了“瓷娃娃”。

张亮的奶奶说,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基本上每个月都会骨折一次。疼痛成了家常便饭。张亮说,“我记得有一次大腿骨骨折,只要稍微呼吸一下就痛,只能吃止痛药来缓解。”因为行动不方便,小学三年级时,张亮就以扭扭车代步,“‘扭扭车’就是我的‘腿’,我一直想骑着小小的‘扭扭车’走向更远的地方。”

10年间,张亮换了10辆颜色各异的扭扭车。2019年,张亮考入了宿松中学就读,奶奶为了照顾张亮的起居,跟着张亮住到学校。“奶奶怕我吃不惯学校食堂的大锅菜,每天给我做饭、洗衣服,就这样坚持了三年。”

在学校里,张亮努力让自己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运动会的时候,因为身体原因,我不能参与项目,就报名当检录员。文艺晚会的时候,我不能上台表演,就参与策划和筹备工作。上课的时候,为了和其他同学一样听课和记笔记,我在椅子上垫书增加高度来够到课桌……”

2022年,张亮以535分的高考总分被安徽工程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超过安徽省理科一本分数线44分,我对自己的成绩挺满意的。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觉得之前这么多年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2、研发外骨骼,他是负责人也是实验对象

骑着扭扭车的时候,张亮最大的梦想就是站起来。2022年12月初,读大一的张亮在网上看到了关于仿生外骨骼的技术,“第一次感觉梦想就在眼前,恰逢学校在进行机械工程比赛,我便想着以仿生外骨骼的项目参赛。”

张亮说,仿生外骨骼技术,需要很多本专业以外的学科知识,“所以那会儿经常去图书馆查资料自学,为了能够早日站起来,我对相关的知识很痴迷。”

张亮也坦言,刚开始自学机械方面的知识的确比较吃力,“后来我组建了一个9人的团队,都是对仿生外骨骼技术很感兴趣的同学,他们中不仅有学计算机的,还有学机械和电气工程专业的,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对于这项技术认知方面的空白。”张亮说,团队还会制订研发计划,每周开会讨论研发进展。

张亮作为仿生外骨骼项目的负责人,同时也是该项目成果的实验对象,“每次设计出一个版本,我都会穿戴来体验,然后根据问题进行改进。”目前他们团队研究出的这套仿生外骨骼,主要涉及机械传动、控制进程和人体工程学等方面技术,已更新到第三代。

张亮告诉记者,他曾在大学期间参与全国摄影比赛中获了奖,后来和朋友开了摄影工作室创业,因此有了些积蓄。他便用这部分积蓄,作为项目的启动资金投入研发。“考虑到时间、成本和材料选择,我们最终确定用3D打印技术来完成设计方案。”

张亮介绍说,想实现3D打印,需要三维扫描他的全身和骨骼模型来建模,以便设计的仿生外骨骼与他的身体结构相契合。好在他的梦想,得到了好心人的支持,当地医院帮助他完成了全身CT扫描数据采集,3D打印园又帮助他完成了三维建模。

看到工厂最终打印出的器具,张亮既期待又激动,“我们在材质上选用了更为轻便的碳纤维,所以很轻薄,只有一两百克的自重,就像多穿了一两件衣服一样。另外,穿戴之后再套上外裤的话,基本上看不出来穿了外骨骼,也比较美观。”

紫牛连线

技术成熟后会公开,帮助更多的人

今年4月4日,张亮第一次穿戴着自己组织研发的第三代仿生外骨骼步行了16米,虽然距离这么短,但他却走得汗流浃背,“因为我小腿那里是90度的畸形,这个版本的仿生外骨骼还需要我的肌肉来带动行走,所以我能清晰地感觉到踝关节处十分吃力。”

尽管如此,张亮还是异常兴奋,“因为戴上仿生外骨骼行走,我的视野和以前坐扭扭车完全不一样了。”张亮透露,他目前还处在一个学走路的过程中,如果有东西扶着就可以一直走下去。

患病后第一次站起来,让张亮精神焕发,“站立行走的感觉很棒,整个人也变得更加自信了。”在站起来的那一天,22岁的张亮在朋友圈写道:“玉骨淬火,百炼成钢;敢教万刃寒山,不敌我身作剑;终于我还是站起来了;要等时间嘉许,等春风得意。”

目前,张亮还在持续测试这套仿生外骨骼,虽然还没完全适应,但除了睡觉其余时间都穿戴着,以前的扭扭车则放到了宿舍一隅。

张亮介绍,这套仿生外骨骼目前还属于早期的机械仿生结构,后期等到资金到位会再进行智能化改造,通过传感器让外骨骼感知到人体的状态,以便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更好地保护穿戴者的安全,“设计图纸我已经和团队成员绘制得差不多了,智能化改造的成本大约在2万-3万元,后期经费学校方面会有相应的支持。”

张亮说,他没想过以此项技术申请专利,“我觉得如果有一项好的技术,我们应该把它推广出来,让更多人去改进它,如果这项技术研究成熟之后,我会对外公开,以便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徐韶达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穿上自己设计的外骨骼 “扭扭车男孩”张亮终于站起来了

2023-04-11 06:14:38 来源:

近日,“扭扭车男孩”张亮再次走进了大众视野。患有先天性脆骨症的他身高只有1.3米,因为患病无法正常行走,甚至一个拥抱、一个抬手都会骨折。从小学三年级起,张亮便用扭扭车代步。2022年,骑扭扭车上学10年的他,以超安徽省理科一本分数线44分的成绩,考入安徽工程大学计算机专业。

在大学里,张亮组建了自己的仿生外骨骼研发团队,以自己为实验对象研制仿生外骨骼,经历三代优化后,他终于实现了站立行走的梦想。张亮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多年了,第一次自己行走,好激动!未来想不断优化和改进技术,希望能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1、骑“扭扭车”求学10年,“瓷娃娃”考上大学

2001年,张亮出生在安徽宿松县的农村,由爷爷奶奶照顾。两岁时,张亮被确诊患了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又称脆骨病),无法正常行走,甚至一个拥抱,一次大笑都可能让他骨折,张亮从此成了“瓷娃娃”。

张亮的奶奶说,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基本上每个月都会骨折一次。疼痛成了家常便饭。张亮说,“我记得有一次大腿骨骨折,只要稍微呼吸一下就痛,只能吃止痛药来缓解。”因为行动不方便,小学三年级时,张亮就以扭扭车代步,“‘扭扭车’就是我的‘腿’,我一直想骑着小小的‘扭扭车’走向更远的地方。”

10年间,张亮换了10辆颜色各异的扭扭车。2019年,张亮考入了宿松中学就读,奶奶为了照顾张亮的起居,跟着张亮住到学校。“奶奶怕我吃不惯学校食堂的大锅菜,每天给我做饭、洗衣服,就这样坚持了三年。”

在学校里,张亮努力让自己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运动会的时候,因为身体原因,我不能参与项目,就报名当检录员。文艺晚会的时候,我不能上台表演,就参与策划和筹备工作。上课的时候,为了和其他同学一样听课和记笔记,我在椅子上垫书增加高度来够到课桌……”

2022年,张亮以535分的高考总分被安徽工程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超过安徽省理科一本分数线44分,我对自己的成绩挺满意的。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觉得之前这么多年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2、研发外骨骼,他是负责人也是实验对象

骑着扭扭车的时候,张亮最大的梦想就是站起来。2022年12月初,读大一的张亮在网上看到了关于仿生外骨骼的技术,“第一次感觉梦想就在眼前,恰逢学校在进行机械工程比赛,我便想着以仿生外骨骼的项目参赛。”

张亮说,仿生外骨骼技术,需要很多本专业以外的学科知识,“所以那会儿经常去图书馆查资料自学,为了能够早日站起来,我对相关的知识很痴迷。”

张亮也坦言,刚开始自学机械方面的知识的确比较吃力,“后来我组建了一个9人的团队,都是对仿生外骨骼技术很感兴趣的同学,他们中不仅有学计算机的,还有学机械和电气工程专业的,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对于这项技术认知方面的空白。”张亮说,团队还会制订研发计划,每周开会讨论研发进展。

张亮作为仿生外骨骼项目的负责人,同时也是该项目成果的实验对象,“每次设计出一个版本,我都会穿戴来体验,然后根据问题进行改进。”目前他们团队研究出的这套仿生外骨骼,主要涉及机械传动、控制进程和人体工程学等方面技术,已更新到第三代。

张亮告诉记者,他曾在大学期间参与全国摄影比赛中获了奖,后来和朋友开了摄影工作室创业,因此有了些积蓄。他便用这部分积蓄,作为项目的启动资金投入研发。“考虑到时间、成本和材料选择,我们最终确定用3D打印技术来完成设计方案。”

张亮介绍说,想实现3D打印,需要三维扫描他的全身和骨骼模型来建模,以便设计的仿生外骨骼与他的身体结构相契合。好在他的梦想,得到了好心人的支持,当地医院帮助他完成了全身CT扫描数据采集,3D打印园又帮助他完成了三维建模。

看到工厂最终打印出的器具,张亮既期待又激动,“我们在材质上选用了更为轻便的碳纤维,所以很轻薄,只有一两百克的自重,就像多穿了一两件衣服一样。另外,穿戴之后再套上外裤的话,基本上看不出来穿了外骨骼,也比较美观。”

紫牛连线

技术成熟后会公开,帮助更多的人

今年4月4日,张亮第一次穿戴着自己组织研发的第三代仿生外骨骼步行了16米,虽然距离这么短,但他却走得汗流浃背,“因为我小腿那里是90度的畸形,这个版本的仿生外骨骼还需要我的肌肉来带动行走,所以我能清晰地感觉到踝关节处十分吃力。”

尽管如此,张亮还是异常兴奋,“因为戴上仿生外骨骼行走,我的视野和以前坐扭扭车完全不一样了。”张亮透露,他目前还处在一个学走路的过程中,如果有东西扶着就可以一直走下去。

患病后第一次站起来,让张亮精神焕发,“站立行走的感觉很棒,整个人也变得更加自信了。”在站起来的那一天,22岁的张亮在朋友圈写道:“玉骨淬火,百炼成钢;敢教万刃寒山,不敌我身作剑;终于我还是站起来了;要等时间嘉许,等春风得意。”

目前,张亮还在持续测试这套仿生外骨骼,虽然还没完全适应,但除了睡觉其余时间都穿戴着,以前的扭扭车则放到了宿舍一隅。

张亮介绍,这套仿生外骨骼目前还属于早期的机械仿生结构,后期等到资金到位会再进行智能化改造,通过传感器让外骨骼感知到人体的状态,以便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更好地保护穿戴者的安全,“设计图纸我已经和团队成员绘制得差不多了,智能化改造的成本大约在2万-3万元,后期经费学校方面会有相应的支持。”

张亮说,他没想过以此项技术申请专利,“我觉得如果有一项好的技术,我们应该把它推广出来,让更多人去改进它,如果这项技术研究成熟之后,我会对外公开,以便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徐韶达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