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许义丽)数字化背景下,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研水平提升?教学评一体化如何创新实践?学校如何培养智能时代的强师?
4月11日,“数字赋能·融合创新”首届基础教育数字化高峰论坛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在巴蜀中学启幕。20余名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机构负责人、中学校长及全国近百所学校的教师代表齐聚巴蜀,分享有关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真知灼见。
数字化时代“教育何为”?
知名专家学者共论经验与实践
“数字化正给教育带来深刻变革,影响着教育生态、教育模式、师生关系甚至是亲子关系。”开幕式上,93岁高龄的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明远亲临现场,为活动致辞。他谈到,今天的学生是未来智能社会的原住民,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生力量,这对学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他还现场点赞巴蜀中学,办学90年来,作为教育数字化改革的“先行者”,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后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谯建与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党委书记、副校长舒义海分别致辞。据悉,以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面向新时代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基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更是发展所需、改革所向,因此重庆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数字教育工作,巴蜀中学也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成为渝中区乃至全市全国的领先领跑者。
交流环节围绕前沿理论、教学实践、策略研讨等方面,开展了“教研转型与理论创新”“教育变革与理论前沿”“现实转型与实践创新”“巴蜀中学数字化创新课堂实践与探索”四个主题论坛及“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策略与路径”主旨报告。现场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输出,也有基于实践经验的充实分享,更有一线教师的创新探索。来自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重庆市教科院、成都市教科院、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江南大学等专家学者,以及巴蜀中学、成都市龙泉驿区东安湖学校、西安市铁一中学等学校负责人共同为参会来宾铺陈了一场聚焦基础教育数字化的“满汉全席”。
以智慧探索助推教育公平
打造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巴蜀样本”
此外,活动现场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巴蜀云校课例研讨。从巴蜀中学这一“点”出发,一堂语文课同步辐射到重庆、贵州、海南等“线”上的师生,通过优质资源的同步带动了区域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据了解,巴蜀中学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建设,积极推动智慧教育建设,并取得阶段性的沉淀,成为重庆市第一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成功申报工信部、教育部的全国“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基于“名校网络课堂”的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共同体项目入选教育部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获教育部“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创新案例。
学校建有51好课平台、巴蜀中学信息学评测系统等校本资源系统,采用学科网精准教学通用于作业与考试测评分析,高中采用“学海科技的智通云”、初中采用“云思智学”进行试点,每个年级建有网络会议室、直播间用于跨校区教研、备课。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已成为校内日常教学的重要形式,学生也能够灵活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巴蜀中学还创办巴蜀云校,尝试利用5G网络、高清直播设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与全国乃至海外学子共享,积极探索与其他优秀学校的资源共建、共享的教育共同体建设。截至目前,有9省1市上百所学校以及海外的上万名学生通过巴蜀云校平台和巴蜀学子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