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水区”:13所学校论剑两江中学 共话“突围”之法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冯一鸣 实习生 邓鑫芸 陈鹏宇)当下,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突出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咨政功能和实践应用效果,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4月13日,“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研究课题中期检查指导活动”在重庆市两江中学校顺利召开。全市13所中小学校2022年度立项的教育综合改革研究课题主持人及主要研究人员齐聚两江中学,共话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水”突围之法。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
直面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水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
因此,为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规范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研究课题(以下简称“试点项目”和“研究课题”)管理,重庆市自2017年开始,便在全市积极开展了关于做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研究课题申报等相关工作。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所所长邓建中表示,当下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他指出,“研究课题”不能仅仅停留在校本研究的范畴。他希望通过此次中期检查指导,大家能进一步反思、总结、提炼、研究,把真正有教育决策服务价值、实践运用价值的成果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活动现场,针对重庆市2022年度立项的教育综合改革研究课题,重庆市两江中学校、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校、两江新区云锦小学校等13所学校代表,从研究背景、研究进展、研究成果、研究不足与下一步规划等方面,对各自学校关于研究课题中期阶段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汇报。

当天,渝北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师进修学院书记、院长陈治国和重庆市两江中学校副校长曹兴强上台致辞,分别向在场参会人员介绍了渝北区和两江中学在教育改革之路上的实践和成果。
渝北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师进修学院书记、院长陈治国强调,一直以来全区都十分重视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先后围绕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拟定申报“试点项目”和“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

重庆市两江中学校副校长曹兴强围绕“上善若水·善天下”的办学理念,将近年来两江中学在师资团队建设、德育品牌打造、体艺特色教育等各项工作中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曹兴强表示,两江中学将以奋进的姿态持续开创学校教科研工作新局面,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以“中期检查指导”为导向
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工作迈向新高地
从“基于新建学校教师团队提升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到“基于协同理论的成渝双城共建共享家校社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再到“一体两翼助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研究”……针对13所学校汇报的“研究课题”中期进展情况,重庆八中副校长张泽勇和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副处长杨鸿给出反馈意见和指导建议。
重庆八中副校长张泽勇从“研究问题具有务实性”和“研究过程注重立足学校实践”两个方面对各课题组的研究给予了肯定。同时他强调,“研究课题”一定要扣题。在研究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教育内在的规律和教育本身的责任、如何呈现校本化和区域化等问题,是各课题组需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该要满足什么样的标准和条件?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副处长杨鸿围绕效度、信度和难度,强调“研究课题”不仅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更要具有更大范围的推广性。同时杨鸿还要求各学校的研究课题一定要具有创新性。

“没有清晰定位和路径方法的研究,都没有任何意义。”活动最后,重庆巴蜀小学党委书记、校长马宏指出,此次中期检查指导活动开展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探讨课题研究的可持续性。以“中期检查指导”为导向,在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工作迈向新高地、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研究教育问题、积极探索创新、参与教育改革的责任与使命。

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重庆教育的今天,正快速行进在教育现代化的高速路上;重庆教育的明天,将全力打造教育改革的巴渝样板,为推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