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万余亩古树茶今年总产值将达1.5亿元
南川:“大树叶”长成“大产业”

全区万余亩古树茶今年总产值将达1.5亿元
南川:“大树叶”长成“大产业”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3-04-17
全区万余亩古树茶今年总产值将达1.5亿元 南川:“大树叶”长成“大产业”
四月十六日,南川区德隆镇茶树村,村民正在采摘古树茶。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人间四月天,南川区德隆镇茶树村草木葱茏。

4月16日,第二届千年金山红古树茶采摘节在村民的采茶歌中拉开了帷幕。

与此同时,在南岸区南滨路龙门浩老街13号“金山红”古树茶生活体验馆里,三三两两的游客正就着春光品尝刚刚冲泡好的古树茶,茶香浓郁。

南川出产的古树茶,不仅销往国内各地,更远销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今年,南川全区万余亩古树茶,将带来1.5亿元的综合产值。

而在以前,古树茶只是当地人眼中不值钱的“大树叶”,德隆镇更因为“高穷边远”而被称为“南川高原”。

“大树叶”如何长成了“大产业”,又给当地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一次资源普查

让古茶树变成“摇钱树”

故事,要回到44年前。

当年,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重庆市首届茶学学科带头人刘勤晋带队在南川考察茶叶资源。考察临近尾声时,刘勤晋听说南川人习惯喝的“干劲汤”,其主要原料来源于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大树叶”的高大乔木。

长年从事茶叶研究的刘勤晋意识到,“大树叶”极有可能是一种珍稀乔木茶品种。

乘车再步行,刘勤晋一行辗转10余小时到达了海拔近1500米的兴星村(如今的茶树村),并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古茶树。

在刘勤晋的推动下,南川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对辖区内的古茶树进行了全面摸底。

“目前,全区范围发现了19000多株古茶树,其中17000多株生长在德隆镇。”德隆镇党委书记王兵介绍,德隆镇的古茶树主要分布于茶树、陶坪、隆兴、银杏4个村,“茶树村最多,有15000多株。”

不仅如此,茶树村还发现了一株2700多年的古茶树,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专家认定为已知最古老的茶树,被誉为“茶树鼻祖”。

“金佛山野生古茶树是仅次于云南野生大茶树群的又一野生大茶树集聚地。”刘勤晋介绍,千百年来,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共同作用促进了茶树的进化;茶树异花授粉的特征,造就了南川古树茶的18个品系;其叶片肥厚、芽体壮硕,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在刘勤晋的带领下,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围绕南川古树茶选种育种,持续开展基础研究,为南川金佛山古树茶开发与利用打下坚实基础,一片“大树叶”逐步成长为年产值1.5亿元的“大产业”,让古茶树变成了“摇钱树”。

一片“大树叶”

带动“空心村”产业振兴

今天,在茶树村嘉木源大树茶博物馆,陈列着当年刘勤晋率队到达茶树村的一张老照片。

“那时候,房前屋后的这些‘大树叶’带给我们的就是一碗扛饿的‘干劲汤’。”茶树村党支部书记梁勤令至今还记得刘勤晋到村时的情形,“当时大家都没想到,古树茶资源调研将彻底改变‘高穷边远’的小山村。”

“‘高穷边远’,曾经是整个德隆镇的代名词。”王兵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德隆镇平均海拔近1300米,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被戏称为“南川高原”,“全镇6个村,均以农业种植为主,缺少主导产业,空心化严重。”

4月15日,当记者驱车穿行在德隆镇时,只见葱茏的茶海里到处是采茶的村民;数量众多的农家乐里,三三两两的游客一边欣赏着绿水青山的美丽景致,一边品尝着色香味俱全的农家饭菜……

“所有的改变,都源于‘大树叶’。”梁勤令介绍,南川将古树茶列入全区“3+2”特色产业给予重点培育打造。经过近10年发展,如今,村里已种植了5200多亩古树茶,茶农户年均增收超过5万元。

在整个德隆镇,古树茶种植面积已超过8200亩,并通过相关产业发展,全镇户均增收超过3万元。

不仅如此,德隆镇还引进金山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成“1家龙头企业+10个专业合作社”的生产销售体系,年产值超过8000万元。

“我们还依托‘茶树鼻祖’、大树茶博物馆、陶坪洞砦、古银杏林等文旅资源,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培育任杏金山红、喜见山居、龙蝉香驿站、煮茶小筑、梁家院子等特色民宿、农家乐77家,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余万元。”王兵介绍。

茶树村每年都要举行古树茶采摘节,开展采茶、制茶和茶文化研学。“在嘉木源大树茶博物馆,游客能全面了解南川古树茶的前世今生,在品尝古树茶的同时加深对古树茶的了解。”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古树茶研究院院长梁国鲁介绍。

如今,古树茶产业正逐步成为德隆镇富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一个茶产业

催生安居乐业的“南川高原”

清明已过,谷雨未至,茶树村的绿水青山间,村民们忙碌在古树茶林里,采摘新鲜的芽头。

“芽头要赶在谷雨前采摘,鲜叶每斤至少200元。”金山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代春介绍,芽头以下的“两叶一心”鲜叶价格为每斤30元左右,“每年我们要以保底价收购德隆镇约70%的茶叶,产‘千年金山红’古树茶5万余斤。”

持续发展壮大的古树茶产业,让“南川高原”上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到古树茶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一直在外务工的朱文平回到家乡,与父亲一起在离自家茶园不远的地方建起了茶厂,购置了茶叶加工设备。

从栽茶树,成立专业合作社,再到建茶厂、添设备,朱文平家的古树茶已逐步实现产业化。合作社古树茶年产量达2000斤,年产值达50万元以上。

隆兴村村民肖金虎此前一直在外务工,2017年回到村里流转400多亩荒地,以土钵育苗的方式实现了古树茶人工种植,目前种植面积扩大到650余亩。

如今,每到4月采茶季,德隆镇就十分热闹,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自己家有茶树的村民回家采茶卖茶,没有栽种茶树的也到古树茶种植户家务工抢摘茶叶。

“最多的时候,仅茶树村每天采茶的就有接近500人。”梁勤令介绍,采茶工劳务报酬分为按天计和按斤计两种,“不管哪一种,每名采茶工每天的收入都能超过150元。”

统计数据显示,依托古树茶产业,如今德隆镇的年人均收入已超过两万元,曾经“高穷边远”的“南川高原”已成为宜居宜业的一方乐土。

一场“院坝会”

要让“南川高原”近悦远来

去年5月2日,德隆镇陶坪村,一场院坝会从下午6点开到了凌晨两点半。

围坐一起热烈交流的,既有德隆镇的党政领导,也有陶坪村的村干部和村民,更多的是在陶坪村游玩的游客。

“大家商量如何把陶坪、德隆建设得更好。”王兵是这场院坝会的亲历者。让他格外感慨的是,游客和志愿者还在院坝会之后,创作了一首题为《守望陶坪》的歌曲,抒发大家对陶坪的热爱,“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别说没有游客来,本地人都是想尽办法‘逃离’德隆。”

如今,不仅外迁的村民在陆续迁回,德隆镇也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前来。

“村里的农家乐、民宿,从五一节开始就基本被预订一空,到了夏天更是一床难求。”陶坪村党支部书记韩方学介绍,村里目前有19家农家乐,包月价位从700元至3600元不等,“无厕所不管饭就是每月700元一间,单间配套不管饭一般是每月1200元,单间配套又管三餐那就要每月3000多元了。”

南川区副区长李恩华说,接下来,南川将依托资源禀赋,按照全域挖掘、全景打造的方向,对古树茶可开发打造的旅游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积极构建全域旅游格局,从另一个角度丰富南川旅游资源。

首席记者 陈维灯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全区万余亩古树茶今年总产值将达1.5亿元
南川:“大树叶”长成“大产业”

2023-04-17 06:48:57 来源:
全区万余亩古树茶今年总产值将达1.5亿元 南川:“大树叶”长成“大产业”
四月十六日,南川区德隆镇茶树村,村民正在采摘古树茶。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人间四月天,南川区德隆镇茶树村草木葱茏。

4月16日,第二届千年金山红古树茶采摘节在村民的采茶歌中拉开了帷幕。

与此同时,在南岸区南滨路龙门浩老街13号“金山红”古树茶生活体验馆里,三三两两的游客正就着春光品尝刚刚冲泡好的古树茶,茶香浓郁。

南川出产的古树茶,不仅销往国内各地,更远销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今年,南川全区万余亩古树茶,将带来1.5亿元的综合产值。

而在以前,古树茶只是当地人眼中不值钱的“大树叶”,德隆镇更因为“高穷边远”而被称为“南川高原”。

“大树叶”如何长成了“大产业”,又给当地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一次资源普查

让古茶树变成“摇钱树”

故事,要回到44年前。

当年,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重庆市首届茶学学科带头人刘勤晋带队在南川考察茶叶资源。考察临近尾声时,刘勤晋听说南川人习惯喝的“干劲汤”,其主要原料来源于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大树叶”的高大乔木。

长年从事茶叶研究的刘勤晋意识到,“大树叶”极有可能是一种珍稀乔木茶品种。

乘车再步行,刘勤晋一行辗转10余小时到达了海拔近1500米的兴星村(如今的茶树村),并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古茶树。

在刘勤晋的推动下,南川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对辖区内的古茶树进行了全面摸底。

“目前,全区范围发现了19000多株古茶树,其中17000多株生长在德隆镇。”德隆镇党委书记王兵介绍,德隆镇的古茶树主要分布于茶树、陶坪、隆兴、银杏4个村,“茶树村最多,有15000多株。”

不仅如此,茶树村还发现了一株2700多年的古茶树,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专家认定为已知最古老的茶树,被誉为“茶树鼻祖”。

“金佛山野生古茶树是仅次于云南野生大茶树群的又一野生大茶树集聚地。”刘勤晋介绍,千百年来,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共同作用促进了茶树的进化;茶树异花授粉的特征,造就了南川古树茶的18个品系;其叶片肥厚、芽体壮硕,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在刘勤晋的带领下,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围绕南川古树茶选种育种,持续开展基础研究,为南川金佛山古树茶开发与利用打下坚实基础,一片“大树叶”逐步成长为年产值1.5亿元的“大产业”,让古茶树变成了“摇钱树”。

一片“大树叶”

带动“空心村”产业振兴

今天,在茶树村嘉木源大树茶博物馆,陈列着当年刘勤晋率队到达茶树村的一张老照片。

“那时候,房前屋后的这些‘大树叶’带给我们的就是一碗扛饿的‘干劲汤’。”茶树村党支部书记梁勤令至今还记得刘勤晋到村时的情形,“当时大家都没想到,古树茶资源调研将彻底改变‘高穷边远’的小山村。”

“‘高穷边远’,曾经是整个德隆镇的代名词。”王兵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德隆镇平均海拔近1300米,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被戏称为“南川高原”,“全镇6个村,均以农业种植为主,缺少主导产业,空心化严重。”

4月15日,当记者驱车穿行在德隆镇时,只见葱茏的茶海里到处是采茶的村民;数量众多的农家乐里,三三两两的游客一边欣赏着绿水青山的美丽景致,一边品尝着色香味俱全的农家饭菜……

“所有的改变,都源于‘大树叶’。”梁勤令介绍,南川将古树茶列入全区“3+2”特色产业给予重点培育打造。经过近10年发展,如今,村里已种植了5200多亩古树茶,茶农户年均增收超过5万元。

在整个德隆镇,古树茶种植面积已超过8200亩,并通过相关产业发展,全镇户均增收超过3万元。

不仅如此,德隆镇还引进金山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成“1家龙头企业+10个专业合作社”的生产销售体系,年产值超过8000万元。

“我们还依托‘茶树鼻祖’、大树茶博物馆、陶坪洞砦、古银杏林等文旅资源,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培育任杏金山红、喜见山居、龙蝉香驿站、煮茶小筑、梁家院子等特色民宿、农家乐77家,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余万元。”王兵介绍。

茶树村每年都要举行古树茶采摘节,开展采茶、制茶和茶文化研学。“在嘉木源大树茶博物馆,游客能全面了解南川古树茶的前世今生,在品尝古树茶的同时加深对古树茶的了解。”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古树茶研究院院长梁国鲁介绍。

如今,古树茶产业正逐步成为德隆镇富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一个茶产业

催生安居乐业的“南川高原”

清明已过,谷雨未至,茶树村的绿水青山间,村民们忙碌在古树茶林里,采摘新鲜的芽头。

“芽头要赶在谷雨前采摘,鲜叶每斤至少200元。”金山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代春介绍,芽头以下的“两叶一心”鲜叶价格为每斤30元左右,“每年我们要以保底价收购德隆镇约70%的茶叶,产‘千年金山红’古树茶5万余斤。”

持续发展壮大的古树茶产业,让“南川高原”上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到古树茶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一直在外务工的朱文平回到家乡,与父亲一起在离自家茶园不远的地方建起了茶厂,购置了茶叶加工设备。

从栽茶树,成立专业合作社,再到建茶厂、添设备,朱文平家的古树茶已逐步实现产业化。合作社古树茶年产量达2000斤,年产值达50万元以上。

隆兴村村民肖金虎此前一直在外务工,2017年回到村里流转400多亩荒地,以土钵育苗的方式实现了古树茶人工种植,目前种植面积扩大到650余亩。

如今,每到4月采茶季,德隆镇就十分热闹,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自己家有茶树的村民回家采茶卖茶,没有栽种茶树的也到古树茶种植户家务工抢摘茶叶。

“最多的时候,仅茶树村每天采茶的就有接近500人。”梁勤令介绍,采茶工劳务报酬分为按天计和按斤计两种,“不管哪一种,每名采茶工每天的收入都能超过150元。”

统计数据显示,依托古树茶产业,如今德隆镇的年人均收入已超过两万元,曾经“高穷边远”的“南川高原”已成为宜居宜业的一方乐土。

一场“院坝会”

要让“南川高原”近悦远来

去年5月2日,德隆镇陶坪村,一场院坝会从下午6点开到了凌晨两点半。

围坐一起热烈交流的,既有德隆镇的党政领导,也有陶坪村的村干部和村民,更多的是在陶坪村游玩的游客。

“大家商量如何把陶坪、德隆建设得更好。”王兵是这场院坝会的亲历者。让他格外感慨的是,游客和志愿者还在院坝会之后,创作了一首题为《守望陶坪》的歌曲,抒发大家对陶坪的热爱,“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别说没有游客来,本地人都是想尽办法‘逃离’德隆。”

如今,不仅外迁的村民在陆续迁回,德隆镇也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前来。

“村里的农家乐、民宿,从五一节开始就基本被预订一空,到了夏天更是一床难求。”陶坪村党支部书记韩方学介绍,村里目前有19家农家乐,包月价位从700元至3600元不等,“无厕所不管饭就是每月700元一间,单间配套不管饭一般是每月1200元,单间配套又管三餐那就要每月3000多元了。”

南川区副区长李恩华说,接下来,南川将依托资源禀赋,按照全域挖掘、全景打造的方向,对古树茶可开发打造的旅游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积极构建全域旅游格局,从另一个角度丰富南川旅游资源。

首席记者 陈维灯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苏洁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